退耕还林的现状及策略探讨论文
退耕还林的现状及策略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西吉县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促进当地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论文关键词】:退耕还林;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水土流失 十分严重。在实行退耕还林以前,“十年九旱”,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干旱、沙尘 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退耕还 林工程实施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程进展顺利,同时工程取得了 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首先“绿了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 区林草覆盖率逐年增加,使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逐年下 降;其次“富了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实施使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 林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并进行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 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农 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再次,“育了人”,通过工程实施,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 境。遏制生态灾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在基本生活条件得 到满足后,人民对美化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参与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 积极性提高。近年来,西吉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退耕还林对改善生 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必 须进一步针对新的问题与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退耕还林的顺利开展。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退耕还林目的认识不足,规划和计划不当 退耕还林主要是针对西部的生态改造,国家对退耕者实行粮食、现金、种 苗费等方式的补助,通过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达到使其退耕还林的目的,既是“以 粮食换生态”,也是对人民既得利益的补偿。但由于规划和计划不当,造成财政 补助经费短缺,补偿不能够及时兑现。
1.2对退耕还林政策把握不准,造林质量不高 一是生态条件恶劣,种苗量不足或质量不优,加之“有人栽,无人管”,林粮间作,管护粗放,致使林木成活率不高;二是在部分退耕地区,农民为了追求 短期经济利益,还林时经济林、生态林比例不合理,造成经济林比例偏高,难以 实现生态目标。
1.3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损害了农民权益 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助兑现环节出现了违法违纪现象。一是补助粮以次充 好,质量不合格;二是退耕还林资金管理不严,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林实绩” 冒领补助金现象,发生截留、挪用、挤占、套取和贪污行为,影响了工程建设, 不利于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
1.4不注意发展后续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关系到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实现。做好退耕还林 工作,应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调查 研究、编制规划方案,做好作业设计。科学合理确定造林面积、树种,以乡土物 种为主,提倡造混交林,慎重引入外来物种,防止生物入侵[1]。技术方案落实 到小丘地块,退耕农户按户登记,按村编号,以片成图,编写报告。二是做好整 地工作。整地质量影响树苗成活率、幼林生长和水土保持,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 挖穴呈“品”字形排列,保留植被带以控制水土流失[2]。三是把好种苗关。纳入退 耕还林苗木,必须有“一签两证”,即出圃标签、苗木合格证、苗林检疫证。严禁 使用劣质苗或挖野生苗上山造林。四是做好栽植工作。退耕还林造林方式必须是 人工苗造林,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3],抓好起苗、运苗等环节,选择阴雨天 气,随起随栽,做到深栽、压实、苗正、不窝根。五是把好验收关。检查验收责 任重大,对于不合格苗木,应及时返工。六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退耕还林档案 不仅是工程评价的基础,也是政策兑现的可靠依据。档案内容包括年度实施方案、 作业设计说明书、竣工小丘一览表、退耕农户一览表、竣工验收书。农户档案包 括申请书、合同书、检查验收卡、农户分户卡、林权证。七是做好法律宣传工作 [4]。知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要宣传普及《退耕还林条例》《森林法》等法 规,加强全社会的林业法制教育,让干部群众真正懂得退耕还林的最根本目的是 要恢复生态的多样性和综合平衡,这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引导人 民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为退耕还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使 其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以便更好地依法行政、执法守法护法。3结语 退耕还林工作政策性强,标准高,要求严,要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 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落实“三个到户”,即造林、植被保护落实到户;粮食、 现金、种苗补助兑现到户;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林木权落实到户。同时, 要搞好“三个结合”,即退耕还林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 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只有这样退耕还林工程才能真正成为“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为民造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