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一、新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举措与成效 新疆有着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近年来,为了推进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 展,推进旅游业由行业向产业的转变,新疆采取了许多的措施,由旅游行业会同 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性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 在:
1.在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中提炼并展示地域文化特色。近年来,新疆在旅 游景区建设和发展中,积极提炼并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如:天池景区自2003年以 来,就明确提出了以西王母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天池特色、符合景区实际的“西 王母文化、剑侠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科普文化、名人文化”五大天池文化;
通 过举办以天池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节庆活动弘扬和传播天池文化;
重点开发建设天 山天池文化旅游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已成为 外地游客进入新疆观光游览的首选景区之一。喀纳斯景区是蒙古族图瓦人在我国 唯一的聚居地,被誉为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的博物馆,具有独具魅力 的民族风情。近年来,喀纳斯旅游主要突出景区的“湖怪”神秘文化、图瓦人民俗 文化和喀纳斯山水文化,通过对民族传统节庆如蒙古族图瓦人敖包节、邹鲁节等 进行有效整合和包装升级,策划出喀纳斯阿尔泰山国际文化节、中国阿尔泰文化 主题论坛等活动,努力培育旅游文化的崭新业态。据统计,2011年喀纳斯景区累 计接待游客90.66万人,实现门票收入964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0元。

近几年,喀纳斯旅游不断发展,接待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仍在不断增长。那拉提 风景区素有“哈萨克族的摇篮”之美誉。那拉提景区以草原文化旅游节、民族文化 产品展销、民族饮食文化展示活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团队和散客旅游。据统计, 2013年景区内自驾游游客明显增多,“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2.54万 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收入达762.42万元,同比增长86%。吐鲁番葡萄沟景 区内建有达瓦孜民俗风情园、阿凡提风情园、王洛宾音乐艺术馆等文化旅游设施, 展示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通过举办吐鲁番葡萄节,吐鲁番盛典等活动,传播吐 鲁番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绸 之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园”的旅游形象,催生了葡萄 长廊步行街、火焰山地宫等新的景区景点,进一步丰富了吐鲁番旅游的文化内涵。

2.积极建设文化旅游品牌项目。近年来,新疆加强了对旅游上市项目、文 化项目、商品项目、创A级景区项目、新业态旅游项目的重点扶持。目前,全疆已开工建设了四个旅游文化产业园。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昌吉“印象西域” 旅游文化产业园、西域公司天池旅游文化雕塑园、野马旅游文化产业园。设立了 新疆旅游野马文化主题美术馆、新疆旅游野马文化旅游会所。这些园区的建设, 促进了由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向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变。

3.推出了一批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新疆国际大巴扎建成于2003年,汇集了 旅游观光、民族商贸、综合餐饮、民族文化艺术展示、国际超市等五大业态,成 为旅游消费、商业消费和文化消费相互促进的特色景区。大巴扎通过歌舞表演带 动了穆斯林餐饮业发展,展示了达瓦孜文化、馕文化等,使巴扎风情游充满了浓 郁的文化底蕴,实现了多重收益的叠加,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3 年建成至2012年以来,新疆国际大巴扎宴艺大剧院累计接待全国旅游人数达300 万人次,歌舞演出场次达到2920场次。2011年新疆国际大巴扎被国家文化部评为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北京盛世高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吐鲁番地区歌 舞团联合推出的“吐鲁番盛典”,是在本土发展起来的旅游文化产品,不但涵盖了 吐鲁番的葡萄、坎儿井、火焰山等当地特色景与物,还包含了纳孜库姆、吐鲁番 木卡姆、维吾尔族民歌等元素。已形成独特的“新疆精品剧目+新疆精品美食”的 “盛典”模式。吐鲁番盛典自2011年5月运营,开演第一年共演出300场,接待游客 近5万余人次。2012年,接待游客数上升到8万余人次。截止目前,对“盛典”系列 旅游文艺产品陆续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在吐鲁番驻场演出的“吐鲁番盛典”和在 布尔津驻场演出的“喀纳斯盛典”,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受到广大游客的好 评。吐鲁番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 基地。新疆创天旅游文化集团以“百年二道桥”为主题,通过本土艺术家的改编创 作,于2013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重新推出一台新的旅游文艺节目。该剧目以“二道 桥”百年历史变迁为主线,以民族歌舞为表现手段,打造出了“印象二道桥”主题 旅游文艺演出。新疆大西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创编的“天山牧歌”现代马舞剧,总 投资为1.2亿元,通过展示那拉提景区特有的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为中外游客 提供高端民俗旅游文化盛宴。新疆昌吉西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在 昌吉建设的“印象西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为160亿元。印象西域国 际文化旅游产业园于2013年4月破土动工,预期于2018年5月竣工,建成后将成为 新疆文化旅游集散基地。作为第一阶段启动建设项目之一的“印象西域”国际旅游 城新疆大剧院,以西域歌舞文化展示为核心,总投资达12亿元,剧场可容纳2000 人观看演出。

4.开展冰雪文化旅游,推动冬季旅游多样化发展。新疆旅游局自2001年起, 一直着力建设新疆冬季旅游博览会品牌。乌鲁木齐市、昌吉州、阿勒泰地区、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伊犁州等地积极打造冰雪旅游节庆和活动。目前,乌鲁木 齐、昌吉已初步形成赏冰滑雪旅游圈,阿勒泰、伊犁州、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 分别依据各自的条件,在本地招商引资建设滑雪场,形成了冬季冰雪旅游热潮。

2013年实施旅游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创新开展“爱新疆游家乡”淡季旅游活动,推 动冬季旅游多样化发展。面向社会推出40个大型主题活动,10条精品旅游线路, 基本涵盖全疆15个地州市的所有主要景区(点)。

5.积极打造系列文化旅游节会,突出文化内涵。通过多年运作,各地已初 步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为主要形式的旅游节庆活动,立足于各地旅游资源, 突出文化内涵,积极推出新亮点。如阿克苏地区的“龟兹旅游文化节”,和田地区 “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霍城县“新疆薰衣草文化旅游节”,鄯善县在城市沙漠的 边缘举办“国际沙雕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则以历史文化名人为题举办 “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异彩纷呈的旅游节会为新疆旅游品牌的树立起到了极 大的推动作用,办节思想也由过去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历经“文化搭台、旅 游唱戏”向“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向发展。

6.推出“新疆礼物”旅游商品品牌。2013年,新疆旅游局推出了以“新疆礼物” 为代表的旅游商品专属品牌,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体现新疆悠久历史、折射新 疆多元文化的旅游商品,分批纳入到“新疆礼物”的运作体系之中。并在新疆国际 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通过改造、改组的方式,分别设立了“新疆礼物” 乌鲁木齐二道桥旅游商城、东环路市场形象店、六道湾新疆特产专营店、昌吉州 呼图壁“新疆礼物”旅游超市,并挂牌使之成为“新疆礼物”旗舰店和形象店。成功 组织举办了中国新疆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吸引了国内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 等地区,马来西亚、韩国、老挝、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数百家企业参展,旅游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6000余万元,取得 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整合军垦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推动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新疆军垦文化、 红色旅游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融合了热爱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 屯垦戍边的艰苦创业精神、支援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等。近年来, 通过旅游的发展,对军垦文化、红色旅游文化进行整合、包装,已逐步形成了兵 地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使石河子“军垦文化”旅游品牌逐渐打响,进而促进了 旅游经济的发展。军垦文化红色旅游系列活动中,代表性景点包括乌鲁木齐烈士 陵园、八路军驻疆办事处、兵团军垦博物馆、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石河子周恩 来总理纪念馆等,旅游活动主要体现在近年持续开展的“新疆人游新疆”、新疆红色旅游活动。

8.大力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支持。2014年,大力加强了对旅游产业的支持, 重点支持的项目有57项。主要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薰衣草文化主题公园, 那拉提《天山牧歌》现代马舞剧演出,昭苏天马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乌鲁木齐市 天山大峡谷景区新业态开发,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新疆旅游大厦 综合体),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度假区。昌吉州旅游创新区,巴州博斯腾湖景区5A 建设,巴音布鲁克景区设施建设,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龟兹风情园,阿瓦提县刀郎 部落民俗文化博物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旅游景区5A创建,麦盖提 县旅游文化广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景区基础设施,和田市肖尔 巴格乡民族特色购物、休闲、美食一条街旅游示范工程,五家渠青湖御园游客服 务中心等,这些项目建成将大大增强新疆旅游文化产业的实力。

二、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思路 新疆多元的地域文化背景及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新疆旅游演艺产业发 展的最大优势,但劣势也显而易见。和旅游文化产业发达的省(区、市)相比, 新疆旅游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规划滞后、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 支持不足,产业的集中度偏低,产品分散、规模化效益不明显以及知名品牌匮乏, 缺乏旅游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等问题,这些严重制约了新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新疆旅游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克服劣势,发挥优势,不断提升 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1.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深化对旅游文化 融合发展的意识,探索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 途径,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建立和完 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机制。重点做大做强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积 极探索培育新兴旅游文化产品,注重发挥旅游业在吸纳就业、保护生态、传播文 化、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

2.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旅游文化精品品牌。要保护、挖 掘、利用人文资源,加快县市乡镇文化娱乐、风味小吃、旅游产品于一体的文化 产业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旅游文化综合体等一批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按 照“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创新办节机制,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办好文化观 光、文化体验、文化节庆等活动。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开发一批游客欢迎的旅游 纪念品。要打好“名品牌”“名节牌”等。新疆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很多,如那拉提草原及喀纳斯、塔里木河、赛里木湖等,天山天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在 重点景区建设和休闲避暑旅游度假区建设中,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旅 游市场的综合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综合建设,更多地突出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 内容。结合“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一批地域鲜明、文化浓郁的特色旅 游乡(镇)村。要努力将旅游文化发展纳入全国文化交流工作大格局中,把新疆 打造为展示中国形象、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战略屏障和文化传播阵地。抓住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充分利用中国海 外文化中心等交流平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举办以“文化艺术、经贸、 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展览活动。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 欧博览会之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文化艺术品牌。

3.提升旅游文化的科技内涵,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快旅游咨询 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推动旅游经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完善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 传推介、咨询服务系统。加强旅游官方网站建设,打造融旅游政务、旅游资讯、 旅游商务于一体的大型门户网站,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加 强与对口支援省市在旅游人才培训、实习、干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加强对 宾馆饭店、旅行社、景区(点)、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少数民 族旅游人才,旅游紧缺人才、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 作,建立旅游专家库,为旅游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谋划、重大活动策划、重 大课题调研等方面提供智力保障。

4.大力开展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以提升新 疆旅游整体形象为目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大力开展旅游文化交流与合 作,广泛吸引客源,拓展重点客源市场,利用亚欧博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新 疆国际旅游节、冬博会等展会积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坚 决抵制和查处对旅游市场上出现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歪曲传统文化的产 品和非法经营行为,提升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建 设,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 高游客对新疆旅游的满意度。

5.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新疆文化旅游资源。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包罗万象, 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如何有效运用这一优势,将新疆的旅游文 化资源开发成为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具有地域优势的、能代表新疆多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是新疆旅游发展要关注的首要问题。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 价和统一规划,开发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 和较大环境容量的区域旅游景点。同时,为避免发展性破坏等问题,需要深入调 研,合理布局,使其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实 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6.大力推动新疆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旅游演艺业是新疆旅游产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旅游演艺向观众全面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 民俗、服饰和美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最重要的形 象代表和最直接的宣传手段。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可以极大地丰富游客在旅游地的 生活,延长游客在旅游地的逗留时间,从而带动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相关产业;

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就业岗位。旅游演艺对宣传新疆本土文化、去宗教极端化,促 进民间文化交流与繁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大力 推进新疆旅游演艺产业发展,需尽快制定新疆及地方旅游演艺发展规划,出台强 有力的扶持性政策,运用主流媒体、文化场所等资源加大对新疆优秀旅游演艺项 目对外推广的力度,并在资金、媒体和场地等方面为旅游演艺项目提供支持,为 新疆旅游演艺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优秀项目开发, 协调银行等金融单位,加大对旅游演艺项目的金融扶持力度,优先给予中小旅游 演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在旅游淡旺季分明、淡季较长的新疆,旅游演艺节目要 合理运用驻场与巡演式相结合的方式,以拓展演艺产品的市场,缓解经营淡季资 金匮乏、员工队伍不稳定的矛盾。要加强对旅游演艺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引 导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演艺创作和运营人才。加大对优秀旅游演艺企业或剧目 资金补助,鼓励新疆旅游演艺企业“走出去”,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更 好地宣传旅游地形象并推介销售旅游地特色产品。

作者:姚文遐 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