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作欣赏审美教育论文
音乐名作欣赏审美教育论文 一、名作欣赏是提高个人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情感的主要途径 通过我们细致地对这首乐曲多角度的分析与欣赏,可以在自然、社会、生 活、民族等方面深刻地去感受和理解这首曲子以及背后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获得 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当然,个人还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那 个风雪中的俄罗斯人,赶着车,铃声叮咚咚……这样的活学活用,对学生学习音 乐审美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都有极大提高。二、名作欣赏是培养个人音乐审美意识、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方法 培养音乐审美意识主要指在音乐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形成个人 的审美趣味、审美理解和审美观念等。音乐名作欣赏是培养学生的个人音乐审美 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崇高的审美理想,从而塑造美好心灵等方 面的重要方法。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全曲包含歌颂祖国―――危机四伏――― 英勇卫国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曲调,共同表现了中华儿女面对外来侵略者同仇 敌忾的决心和顽强反抗的斗志。欣赏完乐曲,我们可以通过对整首曲子的乐思和 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在激昂的曲调中,使学生亲身感悟音乐的情感,获得个人情 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奋勇的爱国心。又如肖邦为祖国所作的钢琴曲 《革命练习曲》,全曲表现的是肖邦离开祖国后突然得知祖国沦陷帝国主义统治 之下的悲愤之情。该曲运用了很多特殊技巧,极具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深厚 的艺术魅力。《革命练习曲》开头采用左手上下行音阶,表达的是失望与愤怒, 情绪犹如热血在沸腾,随后采用和弦构成的号角性音调,果断有力地用右手奏出, 致使乐曲的情绪此时由悲愤转为激昂,表现了波兰人民对敌人的斗争精神。全曲 后半部分带有喧叙调的特点,向世人直接诉说着心中的悲愤和痛苦,最后乐曲以 宽广、激昂的和弦收尾,充满着英雄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这些音乐作品 的欣赏,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曲调的变化和节奏的缓急,只有在这种不断变 换的曲调中,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感情,才能熟悉并掌握音乐的审美意识,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三、音乐审美教育中运用音乐名作欣赏方法的途径 音乐审美教育想要达到更有效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教育目标,就必须 通过听、唱、想三者相结合的办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听 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我们倾听某种曲调或者歌声时,个人会产生一些兴奋、紧张、温暖、喜悦或者喜悦的情感,这些不同的音乐感受都是由于我 们听到的音乐造成的无意识心境。因此,这种听觉上的欣赏,与个人的想象力和 情感理解能力密不可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明智的欣赏者要带着问题“听”,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发展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有意识的聆听旋律、 节奏、和声、音色及其变化,才能对作品的情感正确把握,这也是对审美意识能 力的锻炼。唱是欣赏音乐的主要环节,在欣赏作品时提前演唱该曲,有利于引导 学生把握曲子的主题形象,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独立地认 识和辨认所唱曲目的主题和情感变化。想是欣赏音乐的最后点睛部分,音乐名作 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曲调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象,是非具像性的。学生 只有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作品描绘的客观世界的意境。音 乐审美教育主要也是靠个人的想象,使个人感悟到音乐作品的内涵。
综上,实践证明经常欣赏音乐名作的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都 比缺少名作欣赏的人要高。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通过音乐名作欣赏的 学习和训练,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 满足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使人性格开朗、精神饱 满、意志坚强,形成完美人格。
作者:黄炜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