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先后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等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网 络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 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通 过调查问卷抽样调查重庆市内17所民办高校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民办高校教育 信息化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一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所。调查的民办高校中,从经费投入 上看,每年投入经费50万元以内和50-100万元的均占比29%,每年投入经费为100 万元以上占42%。从投入结构来看,大部分民办高校前期信息化基础射射设备建 设已经基本结束,因此民办高校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数字化教学资源、信 息化管理及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抽样调查的所有学校均建成校园局 域网,并通过光纤接入互联宽带网,88%的学校接入带宽在1000M以上。在校园 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方面,35%的学校所有教室均实现了多媒体多功能化改造, 76%的学校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室,重庆工程学院和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率先 建设了智慧教室,占抽调学校比例的11.7%,64.7%的学校已将智慧教室建设纳 入近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中。民办高校更多地倾向于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也 与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培养需求相符合。多媒体多功能教室无法提供虚拟仿真实验 室的实训教学功能,它的教辅功能在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中也将逐渐被智 慧教室所替代。(二)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情况。在抽样的民办高校中, 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门户网站,平均每个学校建立的网站数为14个。抽样中的所 有高校已实现信息化管理,53%的学校具有数字校园一站式信息门户,并且支持 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民办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涵盖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 身份认证系统、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数字迎新、网上离校等数 字化校园平台。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托于学校完 善的信息化规章制度以及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抽样的学校中,82% 有信息化中心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因此,民办高校针对信息化建设比较规 范,信息化的开展效果也较好。(三)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信息化教学情况。抽 样结果显示,77%的民办高校在教学中采取单机课件、信息化教学平台及虚拟仿 真实训平台结合的方式进行,但23%的学校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有单机课件演示这种辅助手段。民办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主要具备的功能较完善,能提供实现在 线学习、在线授课、在线作业考试等的在线课程平台,同时还具备课程库、试卷 库等教学资源平台。94%的学校开展过信息化教学,35%的学校具有校园SPOC 信息化教学平台,90%的学校已参与或计划参与重庆市的市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平台项目。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平均有1000G,平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学科门数有 26门,100%的学校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和授课。
二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一)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大部分民办高校已将经费投入的重点转移到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项目的建设中去,现代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民办高校发展还是比较全面。但部分民办高校仍需加大教育信 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建设。(二)民办高校的管 理者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民办高校虽普遍开展过信息化教学, 但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大规模的信息化教学改造,势必也会影响到民 办高校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据了解民办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的主要 来源渠道为网络下载资源和购买商业教学资源,很少有自建的数字教学资源。而 商业教学资源存在现有资源与新课程改革内容不匹配,许多资源不能体现新的教 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实际等问题。(三)民办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资金缺口大。智慧 校园建设涉及面广、覆盖面大,每所学校所需的建设项目多,由于资金原因,民 办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只能选取某些项目进行建设,纵观全市民办高校智慧校园现 状,目前正在建设的智慧校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
三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民办高校应紧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民办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 学特点,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要跟随时代步伐,紧跟教育信息化未来 发展的趋势,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信息化教学。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 智慧校园、移动互联网、在线开放课程等应是民办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把校园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和资源整合为一个具有高度感知能力、 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对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运作、校园管理和公众服 务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以“NFC、RFID、指纹识别”技术为核心,以物联化、 集成化、智能化为主要技术路线,以服务创新为导向,将智慧导入校园各个系统、 过程和基础设施中,将信息化深植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搭建 统一的基础平台。(二)民办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亟须提高。1.提高教育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认识。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而民办学校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热情不高,关注较少,没有认识到信息 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管理理念、 思维方式和经费投入等始终无法切实地将信息化作为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降低了已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严重制约了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 展。2.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持续投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民办高校教 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指导,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民办高校帮扶和支持,让民办高 校同公办高校一样得到持续保障。同时,民办高校自身更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经 费投入,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合理统筹使用建设经费,确保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落 实。3.提升教育信息化人才的综合能力。民办高校应当围绕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 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建设和培训机制。从岗位配置和行政管理角度,通过引进 人才和制定相关的用人机制,凝聚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质的信息化专 业人才,培养教学信息化建设队伍;
进一步深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 强师生信息化素质培养和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通过有效途径,加大专业技术 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建立一支责任心 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确保信息 系统的合理设计、科学运作,及时排解问题、处理问题。
四结论 本文综述了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具体成 因,从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的具体对策,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农村教育信息化需要回 归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为核心的本质,才能实现“互联网+农村教育”的深度融 合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