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环保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环保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一、环保资金绩效审计目标与评价指标 第一,在单个环境治理项目中,既要反映环境治理的效果,又要反映投入 产出关系。首先,从环境治理的目的来看,政府投入多种资源进行公共环境治理, 其最直接、最密切的结果便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情况如何,是否完成预期设定的目 标。通过比较治理前后反映环境状况指标的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出环境治理的效 果。因此,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中,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标是不可缺少的。其次, 仅仅依靠环境指标无法反映出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在绩效审计中,投入是政府 行为及其绩效所耗费的一切支出,包括政府管理内部运行成本和政府公共项目投 资,投入的社会价值可以通过使用的财力物力成本加以计量;
产出通常被定义为 所生产出的商品和服务,其社会价值可以用相同或相似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衡量。

在公共环境治理项目中,投入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动用的环保资金、使用的环保 设备、投入的人工成本及机会成本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额进行计算得 出;
而产出包括经济产出、社会产出及环境产出,除经济产出外,后两者并不容 易通过一定的价值来进行衡量。缺少对产出的价值衡量,对绩效的评价就显得比 较困难。因此,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中应当包括对产出的价值衡量,以有效地评价 环境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第二,在众多环境治理项目中,评价指标既要服务于 受托环境责任,又要为环保资金的分配提供依据。首先,社会公众是受托环境责 任的最终委托人,使用各种环境资源的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是受托人,他们承 担合理管理和利用环境资源并向委托人报告的义务。由于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对受托人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作为审计结果之一的 绩效评价指标应当反映出受托人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再者,在环保资金投入不 足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环保资金、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 众多环保项目绩效情况,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为环保资金的分配提供有益的借鉴, 也是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自身所应承担的职责。

二、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国外专门针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不多,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的相关研究多包含在环境绩效审计、政府公共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之中。根据环境 绩效评估标准ISO14031,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指标和 组织周边的环境状态指标;
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又可再细分为管理绩效 指标及操作绩效指标。国内学者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较多,房巧玲等(2010)将环境保护支出分为环保部门财政支出和环保项目财政支出两大类,围 绕合规性、环保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率三个方面提出的环保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既包括较为概括的通用指标,又涵盖了较为细化的具体指标;
胡晋湘 (2011)指出在面对特定的评价对象时,评价指标应该既有反映专项资金共性方 面的通用指标,又有针对具体评价对象的专项指标,且评价指标应当涵盖项目立 项、运作、完成的全过程。何芹(2009)认为单独使用经济指标或环境指标都存 在一定的缺陷,并建议采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来衡量真实的绩效。张芳丽(2007) 认为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设计了相对系统的、涉 及资金使用过程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程亮等(2013)运用逻辑框架法从投 入、产出、效果和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指标、评估信息来源、 评估方法在内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模型。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在分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环境绩 效评价指标多围绕3E进行展开,但其主要是针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及使用 过程,而对治理后环境效果的评价关注不足,所构建的指标也多围绕环保资金进 行;
第二,项目绩效通常单纯的反映环境领域内的结果,如森林覆盖率、空气质 量指数等,并将治理后环境状况指标与项目期初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来进行衡量, 而后者在设定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个较低的目标来较容易的达到,目标设定的主观 性会影响环境绩效审计的结果;
第三,由于环境经济学中的边际治理成本递增效 应,即当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时,削减单位排放量的治理成本是递增的,由此带来 的影响是,在不同的环境质量状况下,投入数额相同的资源进行环境治理取得的 环境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仅通过衡量环保资金投入与环境状况指标的改善已经不 能完全反应环境治理的绩效。

三、环保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拓展 鉴于原有评价指标的不足,本文拟借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引入环境改 善价值指标作为环境绩效审计的辅助性指标,来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 性及效果性进行衡量。政府环境治理项目属于非盈利性质的投资项目,不能直接 使用传统的投资收益率等方法衡量其绩效,比较广泛的用于政府投资决策的方法 是成本效益分析,而该方法在环境治理项目绩效审计中也应得到推广和使用。成 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价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在使 用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计算出量化的成本和效益,以求以最小的成本获 得最大的收益。这里所说的环境改善价值,指的是对环境治理项目的经济绩效、 社会绩效及环境绩效按照一定的方法统一折算为经济数值,作为环境项目的总产出,并以此来衡量项目绩效的方法。对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的量化,是使用该方 法的最重要步骤,尽管方法并没有完全成熟,可以参考环境价值核算及环境影响 评价中的方法,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边际机会成本法等。本文在此只介绍环 境费用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中的应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是一种评估项 目或政策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方法,已被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采 用,它通过多种方法对环境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以货币形式表 现出来。根据环境所提供的价值类型的不同,该方法可以分为三类。(1)直接 市场评价法,利用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其根 据是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引起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常用的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剂量-反应法、人力资本 法、机会成本法等。(2)间接市场评价法,通过考察人们对与环境紧密联系的 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取得的利益的变化来推断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从而估算环 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如内涵资产定价法、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等。(3) 陈述偏好法,当缺乏真实的直接和间接市场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询 问的方式来进行环境变化估值。如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价值评估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在实践中应结合特定 的项目审慎选择,合理运用。总的来说,直接市场法的可信程度最高,间接市场 法次之;
当前两种方法都无法使用时,采用陈述偏好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 使用时,通常是根据环境功能将环境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分成若干的种类,针对 某一环境功能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在评估环境治理的改善价值评价时, 通过比较环境治理前后各项环境功能的变化情况,将损失的减少作为环境质量的 提高,依此来衡量环保资金使用的绩效。比如说,在城市大气污染质量项目后, 使用剂量-反应法或人力资本法评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市场价值 法、机会成本法测量大气污染对其他生物的危害,通过防护支出法剂量社会对空 气污染采取的预防成本等,比较质量前后相关项目的变化,可大致计算出环境改 善的社会经济价值。再比较该价值与环境治理资源投入量的关系,比较投入与产 出的数额,计算单位投入可取的环境效益等,将为环境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一定 的辅助作用。将环境改善价值指标纳入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除更有效 的衡量环境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积极意义。第一, 将环境绩效审计置于社会整体视角下,有利于更好的投资决策。对于单个环境治 理项目,其绩效评价不在仅仅局限于森林覆盖率、空气污染指数等单纯的环境状 况指标,同时关注由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所带来的健康状况提升、环境产值增加等 社会及环境绩效,扩大了环境审计的关注幅度,从而更有效的从社会整体出发去 关注审计问题,突出了审计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更高的社会责任也要求环境保护部门及其他部门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环境治理当中。环境改善价值指标衡 量出环境项目的价值产出,将引导环保部门从产出的角度去审视环境项目,有利 于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第二,有利于衡量不同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资源 配置。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2%,根据发达国家 的经验,环保投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环境质量才会得到改善。目前 我国环境污染项目的选择主要依靠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在环保投入有限的情 况下,分析不同环境治理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环境产出效率 的项目,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环保资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环境状况。

四、结语 将环境改善价值指标纳入环保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中,一定程度上可以 改变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后单纯以环境质量状况指标为标准评价环保资金使用绩 效的状况。在不与原有指标相冲突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评价公共环境治理项目 的投入产出关系,评价环保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在整体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的 情况下,为环保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王金涛 李丹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