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规范 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试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事 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由 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和问题, 从而使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内部 控制的意义和作用,接着剖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系列问题,最后探 讨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改进措施,为事业单位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信息化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 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单位对其内涵与职能仍 存在很多认识误区,造成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使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达到 预期的效果。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一)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事业单位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特点,在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新旧体 制转型过程中,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严峻。
要使事业单位健康、稳健发展,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必须针对内部管理松 弛、控制弱化等问题,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国有资产 财产安全。
(二)有助于规范权力运行,制约权力 滥用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机构,掌握着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在对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保证资源优化 配置。由于事业单位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环节还未充分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和制约,容易引发滥用职权、串通舞弊或贪污腐败,将给单位经营发展带来重大 隐患,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极大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内部控 制的最基本原则是权利制衡,事业单位可以充分运用内控的制衡原理,使关口前 移,有效制约权利滥用,防止舞弊腐败,为权利规范运行建立起防护罩和保护伞。
(三)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水平 强化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对于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自身管理进行 评估,制订制度、程序、流程和方法,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 风险等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从而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 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
(四)有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无论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 离不开公共资金,经济活动是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资产不安全、使用效率 低下将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 合规的前提下,增强资金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应该重点考虑 的问题。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通过落实资 产管理责任,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盘点等控制措施,有利于确保资产 的安全完整。通过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相结合,对关键岗位 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等措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 资金使用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事业单位相继建立了 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发布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许多单位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体 系内涵、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使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达不到预 期的效果。
(一)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单位全员参与,内控氛围是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内部控制需要单位内部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因此单位领导的重视 和推动是实施好内控的关键。与很多企业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构建全面、系 统、细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同,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有的单位认为所开展的工作业务比较单一,建立内部控制小题大做;有的单位认 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认识到现代内控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涉及单位 的各个方面,成为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
有的单位只重视内控制度的制定,对 执行情况没有狠抓落实,对执行效果没有进行有效评价;有的单位从思想上抵制 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认为这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缺乏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 主观能动性。
(二)职责分工不够清晰 内部控制需要单位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组织层级和业务层级的内部控制 均要求单位要明确权责职能和业务权限。组织层面,单位需划分内设部门、下属 单位和岗位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范围,各部门、单位和岗位要根据其在组织层级 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分工实施各自的功能。内控的设计和实施还需要 有组织和人员的保障,有些单位没有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导致在内控设计 时缺乏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部门相互推诿现象;
业务层面,内控涉及单位的预 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各项 经济活动,各个业务流程需对业务权限进行界定,各自分工,既不能越权管理, 又要注意协同合作。但有些单位仍然存在不相容岗位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基础 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导致内控难以按照制度设计开展,最终不能发挥实质性作 用。
(三)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缺乏有效规划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在对自身发展战略、组织架构、 单位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己单位特 点的制度。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阶段,容易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单位在内部 控制体系的构建阶段就试图一步到位,盲目追求全面、系统、细致,最终在实施 过程中难以推进,实施部门和推动部门矛盾突出,内部控制体系投资的成本效益 大打折扣;
二是与“过度”重视相反,很多单位简单地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看作为 达到上级部门合规性要求的规定动作,不太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在单位管理中的应 用。虽然他们建立了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多数缺乏总体、长远的内部控制体 系规划。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家底不清、职责交叉、流程不明等问题没有解决, 或者各业务部门各自构建应用于自己部门的内控体系,内部控制信息分散存在与单位内部不同部门;
三是静态对待内部控制体系。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 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单位的发展和实施中的反馈,需要进行动态改进与 修正。有些单位对经济活动风险没有进行定期评估,内部控制体系往往成了挂在 墙上的摆设。
(四)管理手段不够先进内部控制涉及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 系统工程。完善的信息技术控制使内部控制规则嵌入信息系统中,单位在执行信 息系统时会自觉履行内部控制规则,使内部 控制变得方便、可靠和高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的信息化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体现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 程度、级别和阶段。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很有限,并没有 把内控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实 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和常态化。
(五)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内部控制制度要最终发挥作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是关键。评价与监督是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而内部监督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 的有效手段。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专职监督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的有 效性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价,查找和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 促落实整改。但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职的内部监督部门,或者内部监督 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人员素质不够高、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监督方法不够科学等。
三、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控制在流程中 解决,事业单位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建立责任制,切实提高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应提高单位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加强责 任制建设。一是加强单位管理者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内部 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体系的运行和监督管理方面应当 发挥领导作用,承担总责任。二是单位其他工作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内部控制职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虽然由单位负责人负总责,但内部 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具体工作需要单位具体工作人员承担,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涉 及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人都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参与者和内部控制制度 的落实者。因此,建立完善内部控制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上下合力, 全员参与,才能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夯实单位管理基础与科学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相结合 许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失效源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初期,一方面是 由于单位管理基础薄弱,不具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一方面是单位在构建 内部控制体系时,没有统筹好单位实际需要和远景目标的结合,导致内部控制体 系失效。因此,事业单位在决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首先应该摸清自己的“家 底”,要对单位的各项资源、职责权限进行系统梳理,评估是否存在职责交叉、 权责脱节、分块管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点并选择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些工作可以由单位内部牵头部门自己做,同时由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一个技 术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精力、经验有限,因此也可以 借助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设计,单位内部牵头部门做好内外组织协调和总体 把关的工作。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内外监督 内部控制实施效果需要内部外部监督相结合。单位内部应建立内部控制监 督机构,通过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变等进行评估,对 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断进行自我修复和完善,以更适应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上 级单位等应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基 础,检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对并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善于开拓创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控效能 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它将企 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规则嵌入到日常业务流程中,从而固化内部控制的程 序和流程,增强业务处理的透明性,减少人为主观因素。使用人员可以利用信息 化平台,对内部控制的环节、步骤、关键控制点、责任者的责权利一目了然,并 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化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制度落实的便捷性, 一方面能够优化单位管理的内部环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实现对内部控制各环节起到监督的功能,从而提升内部控制实施的总体效能。
作者:韩媛媛 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