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声乐【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研究】

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研究

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研究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人们在欣赏声乐表演艺 术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乐作品作为美学领域中的 创作形式,只有将声乐与表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特性 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使声乐表演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文章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 中的美学原理和美学特征的介绍,不仅能使人们对接受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表演艺 术美学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接受美学视域;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 声乐表演艺术是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为辅的一种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 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声乐表演艺术主要有民族声乐、 美声和流行音乐等。这种音乐表演形式不但能使器乐和人声完美融合,还能将声 乐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运用接受美学的 理论,不但能将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性充分展示出来,还能进一步推动声乐表 演艺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声乐表演艺术者的表演水平。

一、接受美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接受美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文艺学教授姚斯所提出,他 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将美学实践细分为生产、流通和接受三个方面。接 受美学在文学审美方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不同,而且欣赏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

接受美学更重视接受者的主观感受,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淡化了生产和流通方面 的重视程度。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下,人们将作品的创作和欣赏结合起来,形成了 一个有机体,从而增进了读者、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受众的审美需求 为主,加强了作品的文学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美学理论变得更加完善, 并被逐渐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声乐表演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 仅要提高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性,还要加强对受众艺术的欣赏能力的提升。传 统的声乐艺术表演在创作过程中,只重视作品本身,忽略了受众对作品的主观感 受,导致声乐艺术表演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在创作声乐表演艺术作品时, 要运用接受美学的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欣赏水平,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声 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二、接受美学理论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意义(一)声乐表演艺术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必要性 随着声乐表演艺术的完善和发展,其在艺术领域中艺术魅力,并在艺术体 系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论具 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它不但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健康有序发展,还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不足之处。但在传统的声乐表演艺术研究中,专家和 学者研究的重点通常只是声乐艺术作品和作曲者,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受众几乎 没有任何研究。因为忽视对受众主观感受的研究,因而给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 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而采用接受美学理论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受众进行研究,能够 使创作者根据自身的欣赏感受,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 魅力,让更多受众喜欢和接受声乐作品。

(二)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声乐表演艺术的可行性 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到声乐表演艺术中,不但能够将音乐和文学融合到一起, 还能为接受美学理论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声乐表演 艺术和文学艺术具有相同的受众。声乐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两 者的受众都是人,而且两者创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不同的地 方在于,接受美学侧重于对受众进行研究。因为两者的受众相同,因而为接受美 学理论引入声音表演艺术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声乐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 存在相同的构成要素。接受美学产生于文学艺术,而文学艺术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作者、作品和读者。声乐表演艺术的构成要素是作品、作曲家、受众和歌唱者。

两者的构成要素相同,也为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声乐表演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声乐表演艺术 在引入接受美学理论后,声乐表演艺术为了更好地展示自身的艺术魅力, 演唱者还要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在表演过程中给受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时, 演唱者还要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 表演水平。

(一)留白 留白就是在表演的过程中,给受众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受众对此进行 艺术想象,并进行艺术填充的表演技巧。如果声乐艺术的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运用留白的技术,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受众的想象力,还有利于双方的互动,调动受众对声乐艺术作品欣赏的积极性。在文学创作中,留白主要侧重于对 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述,以激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声乐艺术因为留白的空间比 文学作品要大,演唱者可以改变表演策略,对留白艺术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 式是通过变换高低声,营造情感变化,例如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的高昂声音逐渐 回落、声音渐渐减弱等。

(二)对话艺术 只有声乐作品、受众和演唱者三者紧密相连,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审 美体系。所以,上述三要素如果要达到密切关联的目的,首先要对演唱者提出更 高的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掌握声乐作品的表现内容,还要对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 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声乐表演中的演唱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演唱水平 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以便在舞台表演中能够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互动和对话交流。

因为对话艺术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能够起到促进受众积极参与声乐作品表演的作 用。例如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在表演作品的高潮部分时可以邀请受众参与演唱, 或是带动受众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等。

(三)全面观照艺术 不同受众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较大,因而在欣赏声乐表演艺术时,受众对 声乐艺术作品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受众都是以自身固有 的认知去欣赏声乐作品,所以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还要从主观和客观的角 度对声乐艺术进行全面的观照。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一方面要在受众对自身的 表演进行审视时保持客观的态度,并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全面考查,以便确定自己 的表演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不断的内省,对自身在舞台上的 表演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及时进行改善。

四、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 (一)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审美准备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审美准备作为接受美学理论中受众期待审美活动时的主要动力,既是指受 众对声乐表演艺术的欣赏期待,也包含了受众对声乐表演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 理解能力等内容。因为受众在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审美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而不同受众的审美准备也是不同的。比如,受众的审美准备影响因素有受众的 受教育水平、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和审美实践等,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受众的审美能力差异会比较大。而且,即便是同一受众,在进行审美活动前的心境不同, 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准备。所以,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审美准备对于接受活动的 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艺术时,还要将审美准备作为一个 重要的参考依据,并运用到具体的声乐表演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

(二)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审美接受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审美接受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是指受众完成对艺术作品欣赏过程的心理活 动。声乐艺术作品通过演唱者的演绎,不仅能使受众为声乐作品的文艺特性所吸 引,还能调动受众对作品产生欣赏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受众接受作品,并继续欣 赏声乐作品。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文字和乐谱作为受众接受的审美对象,是演唱 者激发受众对声乐作品产生欣赏热情的关键。同时,演唱者也是受众和声乐作品 互动交流的桥梁。演唱者本身是声乐作品的受众和创作者,所以,演唱者在舞台 上的演唱技巧和现场表演,不但能为受众带去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还能唤醒受 众内心的情感流动,从而使受众在欣赏声乐作品时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审美接 受可以被当作演唱者、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心理互动交流。同时,审美接受也 可以将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三)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审美留余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特性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项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受众在欣赏完声乐 表演艺术后,受众与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以及声乐作品对受众精神意识造成的影 响不会因为欣赏活动结束而停止,这种现象在文学欣赏中被称为审美留余。在声 乐表演艺术中,受众的审美活动会不断增多,审美留余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对受 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积累,受众在审美准备过程中,对声乐艺术 作品的欣赏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同时,受众欣赏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品位也得到 进一步的提升。

接受美学作为文学艺术发展创新的一种美学理论,不仅被应用到文学艺术 创作中,还被运用到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因而演唱者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声乐艺术丰富多彩的一面呈现给受众, 同时还要在表演时兼顾感情的细腻性和表演形象的丰富性。在接受美学的视域下, 声乐表演艺术不但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而且能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受众的 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这不仅能够使声乐表演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还能促进声 乐表演艺术和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进而提高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整体水平。作者:王肃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