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 [物理基础系数合理记忆应用论文]

物理基础系数合理记忆应用论文

物理基础系数合理记忆应用论文 摘要:基本物理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些普适常数,是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基本运 动规律的过程中提出和确定的基本物理常量。这些常数与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有 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中许多划时代理论的创立和新研究领域的开辟,往往与某 个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密切相关。

关键词:物理常数;光速;普朗克常数 基本物理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些普适常数,是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基本运 动规律的过程中提出和确定的基本物理常量。这些常数与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有 着密切的关系,在科学理论的提出和科学试验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基本 物理常数包括牛顿引力常数G、真空中的光速C、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e、电 子静止质量Me、阿伏伽德罗常数Na等。

物理学中许多新领域的开辟以及重大物理理论的创立,往往与相关基本物 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密切相关。基本物理常数描绘和反映了物理世界的基本 性质和特征,它们为不同领域的区分提供了定量的标准。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及 其精度的不断提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生动地反映了实验技术和测量方法 的发展与更新,现在,许多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度已达10-6量级,有的甚至达到10-8 ~10-10量级。本文限于篇幅,仅以光速C和普朗克常数h为例来说明。

光速是光波的传播速度,原与声波、水波等的传播速度类似,并不具有任 何“特殊的”的地位。但细分析起来,光速也似乎确有一些特殊之处。其一是光速 的数值非常大,远非其他各种波动速度所能比拟;
其二是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而其他波动则离开了相应的弹性介质便不复存在,由此引来了关于以太(假想的 弹性介质)的种种争论。

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方程组,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了 电磁波的速度C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之比。1849年斐索用实验测出光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 =3.14858×108米/秒。分属光学和电磁学的不相及的两个 传播速度C电磁波与C光波之间出乎意料的惊人相符,使麦克斯韦立即意识到光 波就是电磁波。于是,以C为桥梁把以前认为彼此无关的光学与电磁学统一了起 来。同时,由于电磁波传播依赖的是电磁场的内在联系,无需任何弹性介质,使 得“以太”的存在和不存在没有什么差别,不需要强加在它身上种种性质。至此, 光速C的地位陡然升高。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磁场运动变化的规律,统一了光学与电磁学, 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它也提出了新的更深刻的问题:麦克斯韦方程组 只适用于某个特殊的惯性系还是适用于一切惯性系。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只适用 于某个特殊的惯性系,则不仅违背相对性原理,且该惯性系就是牛顿的绝对空间, 地球相对它运动将受到以太风的吹拂,然而试图探测其影响的Michelson-Mor1ey 实验却得出了否定的结果。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适用于一切惯性系,则根据伽利 略变换得出的经典速度合成规律,在不同惯性系中的光速应不同,甚至会出现违 背因果关系的超光速现象,也难以解释。总之,对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伽利 略变换和相对性原理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直至1905年Einstein以相 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前提,并借助洛伦兹变换方程建立起狭义相对论之后, 这一切矛盾和困惑才最终得以解决。

由此可见,真空中的光速C从光波的速度上升为一切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之 后,又进一步成为一切实际物体和信号速度的上限,并且在任何惯性系中C的取 值都相同。C作为基本物理常数,提供了不可逾越的速度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 一切超距作用,成为相对论和新时空观的鲜明标志,同时又成为是否需要考虑相 对论效应的定量判断标准。

1900年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提出谐振子能量不连续的大胆假设。1905 年Einstein为解释光电效应,把能量子假设推广到电磁波,提出“光量子”。1924 年德布罗意通过粒子与波的对比,假设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也就是波粒二象 性,设其动量为p,则其德布洛依波长由下式绝定:pλ=h,这里h是一常量,叫普 朗克常数,h几乎处处出现,它宣告物理学新的研究领域――量子物理学诞生了。

量子物理学的进展表明,普朗克常数h是量子物理学的重要常数,凡是涉 及量子效应的一切物理量都与它有关,h不仅必然成为微观粒子运动特征的定量 标准,而且成为划分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的定量界限(正如C是划分相对论与非 相对论的定量界限一样)。如果物理体系具有作用量纲的物理量与h可相比拟, 则该体系的行为必须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
反之,如果物理体系具有作用量 纲的物理量远大于h,则经典物理学的规律就在足够的精确度对该体系有效。普 朗克常数h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地位,使之得以跻身基本物理常数之列。

下面介绍一下近代精确测量C和h的方法。

测量真空中光速的精确方法是,直接测量激光的频率ν和真空波长λ,由两者乘积得出真空光C。1972年,通过测量甲烷谱线的频率与真空波长,得出真空 中光速为c=299792458±1.2米/秒。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新的米定义 为:“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由于光速是定 义,不确定度为零,从此不再需要任何测量,结束了300多年精密测量C的历史。

h首先由普朗克给出,普朗克利用黑体辐射位移定律中的Wien常数b与k (Boltzmann常数)、C、h的关系,由b、k、C算出h,用实验方法测定h则始于 Millikan,他利用光电效应的实验得出h,近代精确测定h的方法是利用Josephson 效应,这是超导体的一种量子效应。

1900年,Thomson在总结以往几百年的物理学时指出:“在已经基本建成 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似乎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但是,在 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就是当时无法 解释的黑体辐射和Michel-son―MOrley实验,正是它们引起了物理学的深刻变革, 导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诞生,与此同时出现了两个基本物理常数h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