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和存在主义的关系]边城与沈从文的关系

边城和存在主义的关系

边城和存在主义的关系 近三十年来,沈从文的文学成果不断得到认可,并逐渐形成了“沈从文研究 热”的一个浪潮。随着对沈从文思想及其作品研究的深入,沈从文在20世纪40年代 所处的西南联大的学术环境以及他个人对自由生命形态的追求都使其与存在主 义思想拥有契合处。当今学术界沈从文与存在主义的关系研究多集中在沈从文的 思想层面,而对其作品与存在主义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的较少,本文将通过存在主 义的角度对《边城》中的几个人物形象——老船夫的女儿,老船夫,山城的群体以 及翠翠进行存在主义的解读,以加深对《边城》的理解。

一、老船夫的女儿——在死的选择中承担生的责任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边 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更是不胜枚举。但我认为,《边城》实际是有两个女主人 公的,一个是翠翠,一个是翠翠的母亲。而在实际的行为方式中,翠翠的母亲比翠翠 具有更加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

对翠翠母亲的描写文中主要集中在第一章节的第五段,短短的一段话却包 含着极其丰厚的信息。这段主要讲的就是翠翠母亲未婚先孕,原本和军士约定一 起服毒殉情,军士死了,翠翠母亲待生下翠翠后吃了冷水死去。可是细读其中的表 述,就在这决定去死——服毒——殉情未遂——生下孩子——吃冷水死去,翠翠母 亲的形象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个怎样的女子 “存在先于本质”,根据这一原则,萨特得出了人的真实存在是绝对自由的结 论。存在与绝对自由是对等的。萨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追求的理想 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不得不自由的”,它不是外在于人的目标,而是人的存在 和意识的内在结构。任何有意识的人都是自由的,任何存在着的人都是自由的。

依据存在主义的观点,翠翠的母亲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的,但是翠翠母亲的自由应当 怎样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两次自杀行为的对比,来探求对于翠翠母亲这个“实在存 在”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理解她。

翠翠母亲有两次自杀行为,第一次是与军士相约共同服毒,翠翠母亲这样的 选择我们是否可以看做是自由的选择存在主义的选择是一种责任的选择。在我看 来,翠翠母亲的第一次自杀行为更像是情绪的操控,在这个选择下,她没有考虑她 腹中孩子的自由,没有考虑老父亲的感受。“人类处境的普遍性:对所谓的人的处境, 即一切早先就规定了人在宇宙中基本处境的一切限制……如不得不劳动和死。这些限制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或者说,既有其主观的一面,又有其客观的一 面。客观是因为我们到处都碰得见这些限制,而且到处都被人看出来;主观是因为 有人在这些限制下生活,而如果没有人在这些限制下生活,也就是说,如果人不联 系这些限制而自由地决定自己和自己的存在,这些限制就是毫不足道的。”[1]22翠 翠母亲的第一次自杀,她看待死是随意的,她自杀的根据也只是要和军士死在一起, 这样的死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可是死过一次的翠翠母亲,她再也不能无视死,她开 始联系到死亡来考虑自己的选择,而这选择决定了自己和自己的存在,同时也使自 己对自己,对爱情,对孩子,对父亲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 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所以存在主义的第一个 后果是使人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担负起来。

还有,当我们说人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并不是指他仅仅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 所有的人负责。”[1]6“(人)由于命定是自由,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他对作为 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责任的。”[2]708翠翠母亲第一次的死让她懂得了责 任,并明白她负责的对象不只有军士和他们的爱情,还应该有自己,有孩子,有父亲。

有了这样的认识,翠翠母亲所作出的选择是把孩子生下来后和冷水死掉。在这一 过程中,翠翠母亲作出了自己最好的选择。在这段过程中,她懂得了她和军士的爱 超越了生死并将爱的生命延留 是她对女儿的责任;她陪父亲安安静静的度过了 这段时间后留下女儿陪伴父亲,这是她对父亲的责任;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因为她 去做而得以实现,这是她对自己的责任。“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 出选择。”[1]7翠翠的母亲两次自杀的行为选择,为自己作出选择的同时也为他人 作出了选择。在存在主义里,死也是一种选择,但我们应该明白,死并不意味着结束, 正因为如此,死才是有意义的。死作为生的限制,从来就不是纯客观的,正因为死包 二、老船夫——“处境”中的紧张与不安 对于“处境”一词,萨特的解释是:“即一切早先就规定了人在宇宙中基本处 境的一切限制。”具体到“边城”这个环境里,老船夫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 在《边城》的第一章中,作者为老船夫设立了一个处境,“老船夫无论晴雨, 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老船夫, 就是安安分分管理渡船的。那么这个作者设置的处境又是否是老船夫的真实处境 呢 《边城》有几处第一章节第四段有几处是这样描述老船夫的:“管理这渡船 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 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对比着文中其他地方对老船夫的描述,我们就会发现 点有意思的事情。在文中第六章节提到一件事情,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非要给老 船夫好多钱,老船夫不要,“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但是却留下了枚单铜子作 为烟叶的报酬。在第十八章节,老船夫对二老说话,二老“不置可否不动情感听下 去”,对此,老船夫的表现是这样的“那点淡漠印象留在老船夫心上,老船夫于是在 两个人身后,捏紧拳头威吓了三下,轻轻的吼着,把船拉回去了。”在第二章节,沈从 文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这个小山城及其山城的人:“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 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寂寞里过去。一份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 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 然的期待。但这些人想些什么谁知道。”老船夫根本就不是个安静的人,他会小有 心机,他会朝别人捏紧拳头威吓,结合着他对碾坊的态度,老船夫内心是没有他表 面那么安分的。老船夫是孤独的,他与外界的关系是紧张的。老船夫的女儿为了 爱情选择了自杀抛下了他,他的外孙女同他也因为一件影响女子的事情有了隔阂, 尤其是在外孙女婚配这件事情上,老船夫的做法及外人对他的做法的评判都可以 感到老船夫的不安与紧张。老船夫与周围的客体便构成一种“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