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
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 当前,学校已进入到内涵发展模式阶段,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正是这 一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但从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看,还存在着诸多误区, 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以分析,以求得解 困之道。一、误区 1.文化定位上随意化 现在,许多校长在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上不够慎重,或凭据自己一己的教 育理解,简单化地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利用行政权力予以实施,或借鉴别校成 功的模式而移植他校文化,或根据领导或专家的意见不加分析地予以全盘接受, 凡此等等。另外,办学特色选择也明显的带有随意化色彩。有些人提倡特色办学, 要办“合格+特色”的学校,甚而至于“一校一特色”。为了这个特色,大家或挖空 心思、或广泛寻觅,往往急不可待之下只好饥不择食,随便弄点所谓的特色。
2.建设着力上片面化 学校在下大力气进行的文化建设中存在片面化的现象,比如在物质和精神 文化的维度上,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热衷于大兴土木,搞视觉冲击,忽视教 师人的因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忽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在学与教的 维度上,重教而轻学,师德建设、师能提高抓得很紧,但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人格健全、良好学习态度养成、学习心理研究等方面却重视不足。
3.建设主体上弱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师生,但不少学校的文化建设过分借助于外力, 还美其名曰“专业化”“追求品质”。学校的图标设计、板报制作,要请专业人员和 专门公司制作,功能室的设备安装、办公室和教室的布置、卫生的打扫都要搞“服 务外包”。
4.建设速度上匆忙化 一些学校文化建设像家庭装修,而且是一站式的装修,一切搞定后入住, 入住以后轻易不再改变。搞装修就要一步到位,植小树等不及长就直接买大树,越大越好,结果许多大树死了。
5.建设程度上过度化 有些校长要求“每一面墙都要说话”,楼梯的每级台阶都贴了名人格言,每 一寸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每一根柱子都挂上学生作品。一步一景,亭榭、喷泉、 雕塑、字画,玲琅满目。真是满眼风光,只是乱花已经迷人眼,过度的建设导致 师生思考和活动空间受到挤压。这种过度化还导致文化风格的杂乱,穿西服着布 鞋的现象很多。校长们在外面考察归来似乎深受启发,于是甲校的色彩、乙校的 造型,别人的形、自己的实,花花绿绿、杂七杂八,全然不顾风格的统一、形实 的匹配。
6.建设成本上浪费化 现在仿佛是一个“不差钱的时代”,一些学校的文化投入惊人,凡事追求所 谓的品位,讲究豪华。请专家一定请顶级专家,搞硬件建设一定要最高标准。栽 树要名贵树种,花草要奇花异草,购设备要最先进的,搞装修要最豪华的。设计 一个图标竟要几万元,做一面文化墙花上百万也不算多。真是只要最好的,不怕 最贵的。
二、解径 1.综合考虑文化定位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的发展目的,也是学校发展的路径与方式,其发展理 一六二学校文化状态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学校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
因此,学校文化的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严肃、慎重和综合考量。一 般而言,学校文化定位主要体现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文化特色的选择两个 方面。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归纳动态 平衡的结果,它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成为主流的, 占主导地位的最原始、最本位的价值观念,它对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具有期待、 要求和规范作用,是学校办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准则。正是在它的统领下,学 校的文化各种构成才能够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历史悠久,办学文化积淀深 厚的老牌名校来说,其核心价值观早已凝练形成,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将其内 涵与新时代的特点进行对接,将其表述的形式进行适合新时代的呈现。对于新建 学校而言,必须在新建伊始就对学校核心价值观进行顶层设计,以此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规约其行为,这样才能使学校进入有序发展的快车道。学校文 化特色的选择应基于学校各种具体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校 本的发展,没有一所学校能超越当地、当时、当人的具体条件限制。学校的办学 特色是学校具体的社区环境、学校因素和行政部门定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
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资源,如能充分挖掘利用,则可形成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 特色。例如,南京市天正小学就根据自己的校名,提炼出“童心即天,爱心至正” 的教育理念、“敬天正人”的校训、“天道酬勤,平心持正”的政风等学校文化内容, 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发展。学校文化的定位是学校应然的教育理想与实然的教育条 件平衡的结果。一味地考虑现实的需要会陷入极端功利的泥沼,而简单化地仰望 理想星空则会在当下踏空摔跤,难以前行。
2.凸显师生建设主体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 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全体成员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学校文化的 承载者、体现者。无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凝练、制度 文化的制定、行为文化的落实、物质文化的施工,都要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或 规划制定、或建言献策、或亲自动手、或旁敲侧击、或批评指责,甚至全盘否定。
参与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观点也可以是五花八门的,但绝不能剥夺大家的权力, 仅由校长或少数人说了算。当然,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并不否认各个成员在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首先校长应站在全局的高度,负责学校文 化的整体建构,重在对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学校精神文化的凝练、制度文化的制 定负责。教师的工作重心是教育学生,具体为管好班级、上好课。课程开发与实 施,课堂教学变革提高学业质量,这些行动具体承载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文 化和制度文化,构成了教师的行为文化风貌,至于学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则可 以在征求学校各方意见后交由专业的校外人员去施工落实。
3.丰富文化建设过程 有人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这一说法需要推敲,因为学校文化不是“建设” 出来的,而是“生成”出来的。也有人认为,学校文化是通过设定一种追求的文化 并最终转化为学校文化实践的过程。我认为,不管是自身生成的,还是人为追求 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必然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循序渐进过程,任何速成行为都是揠 苗助长,其结果只能是劳而无果。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不只是想得到某个结果、 某种既定状态,更是作为一种路径和平台,承载着学校全体成员不断在教育的道 路上前行。全体成员在付出心血汗水的同时,自己也从中获得身心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全体成员文化认同和内化的过程,师生建设学校文化,反过 来学校文化又浸润师生,两者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实质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南京市天正小学的校风是“行止有章,思想无疆”,其形成的过程就经历了提出、 讨论、诠释、认同和明确的渐进过程。从课程的角度看,学校文化其实是一种隐 性课程,以全方位浸透方式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 方面就是要转变“直奔结果”式,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式 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富的过程体验,从而对学习 产生良好的兴趣。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 分参与。树儿要慢慢成大,过于匆忙的文化建设往往因考虑不周可能速而不达, 只能成为简易品,缺少优秀的品质。
作者:王九红 单位:南京市天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