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域文化职校艺术教育创新】 融合发展创新

融合地域文化职校艺术教育创新

融合地域文化职校艺术教育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 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 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作为中等职业艺术学校,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发 展模式,为社会不断培养艺术骨干,服务广大人民对艺术的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将结合地域文化来谈谈对创新中职艺术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思考。

一、密切联系地域文化,确立特色专业 淮安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 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 州”的美誉。横贯南北,同时也是商贾的休闲中转站,伴随经济的繁荣,这种特殊的 地域性使淮安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仅就戏剧艺术而言,至今 仍然盛行在淮安的剧种还有京剧、淮海戏、淮剧、木偶戏等,并且有江苏省长荣 京剧院、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市淮剧团、盱眙黄梅剧团等地方艺术团体。作为 淮安唯一一所全日制艺术中专学校―――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根据地方经济、文 化发展的趋向,应当适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为地方文化发展作 出应有的贡献,承担起为地方剧团培养艺术人才的任务,也使自身在办学中逐渐得 到提高。2002年在培养淮海戏艺术人才过程中,学校对淮海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将京剧的形、毯、把、身等程式化动作融入地方剧种中,使地方戏进一步规范化;
实现不同剧种(如将京剧《小放牛》、《芦花荡》、《白蛇传》、《三岔口》、 《卖水》等经典折子戏改编成淮海戏、淮剧)同时共存;在培养淮海戏演员时注重 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如淮海戏经典剧目《皮秀英四告认 夫》唱念课采取学生卢蓓蓓与杨秀英老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尽早让学生接受名 家熏陶;在师资结构方面,一方面,保证现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注重整合地 方资源,聘请一线艺术演员、艺术名家作为客座教授,如聘请著名荀派艺术家宋长 荣教授学生《红娘》、聘请荣光辉、杨秀英等著名艺术家来校任教,博采众家之 长,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同时,与地方各大剧团合作,定向培养艺术 人才,从剧团得到技术支持,学生的专业实践也得到了保证。

由于市场需要,淮安文化艺术学校还开设了群众文化专业,为县、区、乡、 镇各文化馆、站培养艺术工作者。2000年,学校通过对地方市场调研发现,随着人 们生活对文化的要求的提高,精、专、尖艺术演员匮乏,为此我校开办六年制中国舞表演班,目前,多家省市知名演艺团体到我校招聘该专业学生。

二、注重舞台与讲台的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03年元月,在淮安市委市政府、淮安市文广新局的关心与支持下,淮安文 化艺术学校正式成立淮安市小梅花艺术团,该艺术团以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师生为 主体,广泛开展舞台实践和创作,5年来广泛深入部队、社区、乡村和学校,共完成 各类公益性演出500余场,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建设文化淮安作出了积极的贡 献。小梅花艺术团也以青春靓丽的演出阵容、高雅的节目内容,成为苏北演出舞 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梅花艺术团将艺术教育、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有机地 结合起来,成为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受到国内艺术教育专家和评估专家的 好评。2004年小梅花艺术团被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先进集体” 的荣誉称号,2007年参加江苏省第六届音乐舞蹈节,荣获“优秀编导奖”(最高奖项)、 “优秀节目奖”(最高奖项)。该项目弥补了淮安市没有歌舞团的现状,为了发挥其品 牌效应,更好地使其服务大众、服务经济建设,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化局已 研究同意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小梅花艺术团兼用淮安市歌舞团名称。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双赢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专业。

为了专业发展,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来校把脉问诊。江苏省长荣京剧院院 长王一舫、原江苏省淮海剧团团长鲍鹤云、淮安市淮剧团团长陈万宏、淮安市歌 舞二团团长于建新、泗阳淮海剧团团长戴开莲、盱眙黄梅剧团团长许章响等人对 舞蹈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提出了重要建议。另外, 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畅通了校企之间合作的途径,做到资源优势的互补, 使人才、企业文化与管理、新剧目等资源利用趋于最优化。

(二)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丰富产学研成果。

我们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推进理论与 实践、教育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学校积极争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依靠 企业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抓好培养高素质劳 动者的核心环节―――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 地;重点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环节―――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如与江苏省淮海剧团合作编排《精忠报国》、 《韩信令》、《我们又相逢》、《舞动青春》等剧目,与淮安市歌舞二团合作编 排《和谐中国》、《今夜无眠》、《百鸟朝凤》等剧目,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 形成,以人才、设备、科研为优势,直接参与产业经济的运作,以科研为先导,以不断 研发专业、新剧目为支撑。发挥合作的艺术院团的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专 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产学研成果丰富。

多年来,围绕学生实习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我校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校与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市淮剧团、淮安市歌舞二团、盱眙黄 梅剧团、泗阳淮海剧团、南京市茉莉花歌舞团、昆山四季周庄文化演出有限公司 等8家省内外知名剧团建立长期校企教学实习合作平台。

总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是艺术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实现 与地方文化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 真正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教育新模式,为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