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的毛概论文参考
新民主主义的毛概论文参考 新民主主义的毛概论文参考篇一 《浅谈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探寻是从建党前 后开始的,在总结长期探索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1938年召开的扩 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经过延安整风,这一 命题以其无可辩驳的真理性成为全党的共识,以后又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 辟新道路、形成新理论的旗帜和经验。本文主要综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恩 格斯曾说,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 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 发展要求,更是中国革命所面临的现实需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总结经验教训,在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以其独有的实践品性逐渐实现了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自觉,拨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航向。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国情和 革命特点的把握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特殊国情 在各个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分为三个 阶段:
首先,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曲折而艰难, 革命进入了低潮,中困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介石、汪精卫 相继背叛革命,各地工会组织,也都土崩瓦解。八七会议后,党内的“左”倾情绪 继续生长。这些都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后,李立三“左”倾冒 险主义政策的推行,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都给革命事业造成了 严重的危害,在这样的阶段性实践中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严峻的考验。
其次,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芡产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磨难。1937 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2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正式形成。那么,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问题、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 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等,都对中国其产党提出了新的历史课 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极力想夺取战争的果实,夺取 政权,发动了全面内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阶段,怎么样才能保住战争的 胜利果实,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从何处去等一系列问 题,也给中国其产党带来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面临的敌人 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 合,进行理论创造,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在同错误思想作斗 争的过程中,以其独有的实践品性逐渐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 相结合的理论自觉,拨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航向。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的把握表现出与众不同 的真知灼见。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指出“毛 泽东同志从他进人中国革命事业的第一天起,就着重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 遍真理以从事于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②。
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就指出, 他之所以赞成“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 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③。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中国指明光明的前景。
之后,毛泽东更加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 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骨干。
大革命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作了全面分析,并通过实 践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又主持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性的认识日益 深化,尤其是在反思历次“左”右倾错误的惨痛教训时,毛泽东更加认识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觉认识和正确实现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达到成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 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盼实际情况相结合”④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必要性。
遵义会议后,党开始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正确结合之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 中国革命问题。遵义会议特别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更加致力于党的思想理 论建设,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如何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 并在实践中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如何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成 为能否将中国革命胜利推向前进的关键。为此,1937年7月和8月,毛泽东发表了 《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论文。在一系列努力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38 年提出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奠定了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思 想理论基础。
就这样,通过深人总结借鉴正反两方面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和优良传统,毛泽东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骨 干发展为自觉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方向的伟大旗手。
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最初不能不是相对缓慢 的。尽管还远不是有意识地结合,但为党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也促使党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懵懂困惑走向接近真理。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理论贡献 首先,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率先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在提出 这个问题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做了比较具体的说明。综观他的 一系列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至少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即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把 根据欧洲国家情况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变为适合中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形成指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总结中国的实践经验并把它上 升为理论,充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 永葆其生命和活力。三是要通过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来表达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使其变为中国老百姓通俗易懂的 东西。
其次,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哲学上作了全面而又科学的总结 和论证。《实践论》、《矛盾论》是他的主要哲学代表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 集中体现和精华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底蕴,对它的 认识和实践都离不开哲学理论的支撵。毛泽东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特别是为了排斥教条主义的干扰,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他以 一个哲学家的跟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用中国的语言形式作出了充 分的说明。这种说嘎表现在许多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它对哲学范畴之间的 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比如认识和实践、一般和特殊、对立和统一之间妁关系。
再次,确立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 指明了方向。我们党实事求是,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 论问题,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并为走向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 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毛泽东确立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关;而这其 中遇到的挫折、发生的错误,也是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最后,他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和带领全党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创立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 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指导中国 革命的行动指南,并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 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当然,毛泽东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出这样重要的贡献,是和他本人所具有的素养分不开的。毛泽东志存高远,决 心。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了救亡图存,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爱国青年一样,在五 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呐喊中突破中国封建文化的藩篱,以宽广的世界眼 光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思潮涌人 中国,促使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发生急剧变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在哲学思想上,他经历了从“精神之个人主义”到“唯物史观”的转变;在政治思想上,他经 历了从元政府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毛泽东的这一系列思想转变,不是在书斋 里产生的,而是在他亲历的实践中完成的,即在他参与和领导的思想启蒙运动、 驱张运动、湖南自治运动等一系列民主主义实践遭受失败以后实现的。(作者单 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0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新民主主义的毛概论文参考篇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维特色》 [摘要]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在进行理论 思维过程中从思维结构的整体性、思维内容的创新性和思维手段的多样性等方面 进行了多方面的展开,从而在经验与逻辑的统一上成功地建构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理论;思维结构;思维方式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毛泽东独创性发展马克 思主义的最亮丽之处。有关该理论内容上的论述已相当深入,对毛泽东创建该理 论思维方式上的研究却略显不足。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维特点,有助 于我们深刻理解毛泽东的思维方式的特征。
一、理论思维结构的整体性 什么是整体性思维呢传统的整体性思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方式的 主要特征之一,它要求从不同方面对整体问题给予深入的思考并赋予高于事物本 身的整体性。毛泽东在构建革命理论时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克服了其内在的 局限性,走实践经验与辩证逻辑相统一之路,有理有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一)为中国社会定性 正确认识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中心环节,是创 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理论的前提。然而,国情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包括 社会历史、文化、地理、人口、阶级结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等等诸多方面的 内容。其中,哪一个是最核心最本质的因素呢哪一个是制定理论最基本的依据呢 对此毛泽东有着明确的看法:“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 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 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 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正是凭借“一进门就抓住事情的实质,这一可靠的 科学的分析方法”,牢牢地抓住了国情中的本质属性,从剖析社会性质人手,科 学地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革命任务,为进一步分析革命的任务和 性质作了理论准备。
(二)为中国革命定性 “既然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敌 人主要的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既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 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推翻这两个敌人的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然如此,所以, 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从中国社会的性质谈起,得出中国革命的性质,在思维逻辑结构上则是顺理成章 的。不过,毛泽东又接着指出:“这种革命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 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 一部分了。”从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来领导。
(三)正确地解决了革命的敌友问题 明确了革命的原因及领导者,下一步就要找到革命的力量、革命的盟 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要 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做 一个大概的分析。”通过类比和比较分析后,毛泽东得出了他的结论:“一切勾结 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 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 了我们的阵线。”在思维上毛泽东似乎很明确地构建出理论的整体性,只不过还 需要回答革命走哪一条路怎么走 (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由以上分析得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衡性原理,毛泽东 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要成功,就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反动势力主 要集中在城市,而迫切要求挣断封建锁链的革命主力军――农民却绝大多数又集 中在农村,从这一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了一条通过武装斗争,在农村建立 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道路。那么, 革命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五)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因而其 前途决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的共和国,而只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 一个革命过程”。这个结论的得出则是必然的结果。
二、理论内容的创造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思维内容的创造性。创 造性思维是与常规性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特别强调对思维内容的求新、 求异上,是建立在辩证思维基础上的、以实践为基石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是一 种无定性的、无约束的、开放式的思维。相对于中国革命而言,那就需要创造性 地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如何搞社会主义革命这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马列原著中是不会找到现成的答案的。可是,在早期的中 共党内却流行着一股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 神圣化的错误思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正是在同它们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 的。众所周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共党内,盛行着一股脱离中国 革命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他们唯上,唯书,不唯实。一切从马列书本知识、共 产国际的指示出发,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来指导中国革命,造成了中共早期命运 多舛的历程。可以说,与毛泽东同时代的革命者不计其数,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同 时代革命者中的杰出代表,带领中共走出泥潭、走向胜利,与他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新型的民主革命的伟大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密 切相关。毛泽东从小生活在农村,广阔的农村实践教会了他具有农民般的思维方 法:重实际、重经验,这使他不迷信权威,不抄本本,不搞教条,坚持从实际出 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实现这一主题的特殊道路,牢牢地 抓住争取民族独立的当务之急,采用非常规的、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中 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正是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民依靠共产党的 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三大法宝,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推翻了“三座 大山”的压迫,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及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的革命就会在黑暗中摸索 更长的时间。
三、思维手段的多样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创立的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经验性思维和辩证 逻辑思维相统一的思维手段,通过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等方法,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科学地建构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什么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呢就是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的统一。历 史的方法就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出其本质的规律。它的作用是帮助人们了 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和细节,使人们对客观历史事物有一个生动、具体的印象, 从中分析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个方法偏重于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其固有的内在 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式地前进,如 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 打断思想进程。”所以历史的方法必须要有逻辑的方法作补充。所谓逻辑的方法, 就是既要以历史发展过程为依据,又要撇开那些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因素与偏 差,抓住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线索和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从宏 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的概括,把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用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研究成果带有很强的哲理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综合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比如,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帝国主义 列强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 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然后运用逻辑的方法,精辟地概括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并进而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 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毛泽东在革命理论的研 究中,将历史与逻辑的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其经典论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横向与纵向对比的统一 所谓横向分析就是指社会的、阶级的研究。它偏重于对社会的横截面 的分析。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根据各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 分析出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论证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动力。对于中 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毛泽东首先把中国社会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大部分, 每个部分又包括了若干阶级,每个阶级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为若干不同的阶 级,依次论证。从宏观到微观步步深入下去。毛泽东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把错 综复杂的中国社会关系分析得一目了然,为制定革命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纵向分析就是指过程的、历史的研究。它偏重于对社会的竖截面 的分析。毛泽东坚持革命的发展阶段论,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许多阶段构成 的,要区别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区分的依据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例如,毛泽东 在分析中国革命的阶段特点时,他从中国近代革命的历程分析把革命分为“旧范 畴的三民主义”和“新范畴的三民主义”两个历史时代,并指出了它们的区别与联 系。接着,毛泽东又着重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他指出:“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 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 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正是认清了这两者的关系,才避免了或“左”或“右” 的错误,领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广泛地运用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 比较分析法就是在事物中取其异同以辨其特性的方法。它是一种融于 经验性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一种综合思维方式。毛泽东指出:“对于物质的每 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 其他运动形式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比较性思维 要求特别留意现象,因为对共性与个性现象的关注必然导致思维中想象之阀的打 开。一般来说,因为想象总是在已有的经验之间流淌和跳跃,所以对现象的关注 越是充分,则想象越是丰富,越是有助于思维过程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正因为 如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比较分析法。
比如,毛泽东在分析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时指出:在 资本主义各国内部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压迫。而“中国则不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边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 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 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人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 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中外国情的差异分析得出这个结论是值得信服的。
总之,毛泽东在使用这一方法对国情、阶级关系、革命过程和革命理 论进行了广泛的比较分析,依据经验与逻辑的统一,得出了很具说服力的结论, 夯实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