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以听觉体验为主的一门艺术。它可以使人们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有效的记载和传承人类的文明与发展。随着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逐渐稳定下来。而与此同时,我国在教育方面要求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我国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与美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要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这就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本该具有最基本的情感,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备了为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才能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其次在我国古代就把“诗、书、礼、乐”作为教化臣民、匡正世风的重要手段,而“礼崩乐坏”则成为一个王朝衰败的标志,可见“乐”在统治地位中的作用。而音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工具,出现在我国古代诗歌音乐中,也不乏先例,如:屈原的《离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就表达了为保卫自己国家而同强权抗争的不屈精神和爱国情操。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热爱,是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强大联系在一起,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人士为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舍生忘死。我们不能将爱国天天挂在嘴上空喊,而是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现。
爱国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宝贵的情感。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情感熏陶的作用。音乐学科的基本属性是美育,音乐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和培养应该借助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来实施。
音乐是流动的灵魂,音乐可以使人得到心信心,可以使人拥有力量,同时可以使人生活更完善。随着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在中学时代里,爱国音乐已经不被中学生耳熟能详,所以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首先要选择赞美祖国,赞美社会主义和赞美党的优秀红歌进行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备课及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主要体现在声乐,器乐和舞蹈教学,这是最能调动学生利用音乐元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因素和限制,声乐教学一般在教学活动中最为普及。老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既要选择耳熟能详的曲目还要把具有爱国主义教育考虑其中。当下流行的歌曲作品集中,有很多符合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要求的歌曲如《十送红军》、《映山红》、《共和国之恋》等。声乐演唱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发声方法上下工夫,还要把作品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中心思想传达给学生。音乐教学中不仅是给学生教授音乐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要热爱共和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中学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敬,上课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情铺路,以理顺情,情理结合。课程中不仅要挖掘课本上歌曲爱国主义歌曲,而且要多教一些课外包含爱国主义思想歌曲,要和教材相结合,反复教导和演唱,才能使学生在唱歌中受到一定的教育。
二、音乐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让中学生了解中国的爱国主义音乐元素和音乐的时代背景,音乐教学中对中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渗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时代背景,从而使爱国主义思想中民族情感转变成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师要做到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得到提升,要振奋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操。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和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呢?教师要用音乐的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及教育。爱国歌曲数不胜数,比如一首《国家》(王久平写的词,金培安作曲)中:“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简练的说明国富则民强,先有国而后有家,有国才有家,国破家何在国和家的亲密关系。这个歌曲应该让学生倒背如流,更要让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饱满的保卫国家的信念。一首《国土》中唱着“寸土不让大好河山,守土卫国守土为家。”应该教育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怎能相忘。还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相关的题材内容为基本素材,使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以更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伟大理想。另外,还教一些旋律优美的红歌,譬如《红旗颂》、《绣红旗》、《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祖国颂》等歌曲。
那么,赞美党的歌曲也不胜枚举,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理解了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后,再唱道“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的时候,学生会唱的铿锵有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让我们明白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打跑了亲虐者,使他们建立了我们的新中国。现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更应该努力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这首歌曲成为中国革命音乐的不朽之作,被誉为“颂党第一歌”、“党歌”, 真理之歌,另外,赞美党的歌曲还有《团结就是力量》唱出团结的重要性,一根竹子容易弯,三缕麻纱难扯断;众人拾柴火焰高。强烈的表达了只有人民团结一心、才能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在音乐教育中,这些精神都要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咱们工人有力量》、《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也是音乐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歌曲。
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在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之长,作为中学生的音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及生活中能时刻体现贯穿爱国情感的细微之处。能够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情感意识的灌输和渗透。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备课及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主要体现在声乐,器乐和舞蹈教学,这是最能调动学生利用音乐元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因素和限制,声乐教学一般在教学活动中最为普及。老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既要选择耳熟能详的曲目还要把具有爱国主义教育考虑其中。当下流行的歌曲作品集中,有很多符合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要求的歌曲如《十送红军》、《映山红》、《共和国之恋》等。声乐演唱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发生方法上下工夫,还要把作品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中心思想达给学生。音乐教学不仅仅给学生教授音乐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老师首先得以身作则,而且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应以情打动学生,以理说服学生,以情铺路,以理顺情,情理结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挖掘课本上歌曲的爱国主义内涵,而且要多挑选一些课外爱国主义歌曲,结合教材歌曲,反复演唱,才能使学生在唱歌中受教育。
三、课外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音乐教师应该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课外音乐活动,为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这样中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更好的接收到效果。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如:在教《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洗衣服、一起唱歌给老人听,听老人们诉说等,让他们深刻地雷锋精神作为人生理念。还可以唱《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些歌曲充分表现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经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让老人对国家的发展充满期待及肯定。结合学生生活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排一些无不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的歌曲。歌曲的真实与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是歌唱者对生活情感的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
学校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内设定播放爱国主义教育歌曲;通过举办校园爱国主义歌曲歌唱比赛,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邀请音乐专家和教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歌曲讲座,提高中学生对爱国主义歌曲的欣赏水平;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歌曲演唱和欣赏活动的空间。
总之,音乐对人的精神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优美高尚的音乐,对学生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优势,通过挖掘带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内容、演唱爱国主义歌曲、深入分析歌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等方式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用音乐特有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让师生的情感沟通达到共鸣
教师不仅要把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这一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影响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让他们在自愿、自觉中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正确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应注意自身形象的树立。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深刻的影响。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歌词塑造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情感;利用合唱教学,让学生感觉集体艺术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支撑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比泰山凝重、比黄河久长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筋骨,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各族人民中优秀的一部分——跨世纪的青年教师更应把爱国主义当作自己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强大精神支柱。总之,教师作为新世纪的传递圣火者,要尽其所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无私的贯注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之中,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