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探析
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探析 1.将音乐的感性接受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1.1将音乐的感性接受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具有重要性。音乐作为文化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式思维和感性因素极为重视。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浪潮 的推动开展,音乐的感性接受日益在音乐课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音乐艺术不可 被造型,不能被固定,不能被定义。因此对音乐的联想、思考、琢磨都是天马行 空却又有章可循的。音乐的特征使得这种联想、思考、琢磨的空间范围非常广泛 充满了人的感情色彩和感性特征。欣赏音乐的时候,音乐符号化作重金属通过撞 击倾听者的听觉器官,在人的大脑和内心深处留下回声,越是感性思维强烈的人 越容易被这种撞击所震撼、所启发、所感动。音乐是一种不含功利之心的情感认 知教育。好的音乐能对人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和感召。即便是 语言不通、民族不同、国籍有别甚至哪怕相隔时间空间的距离,音乐也会启发人 心灵的共鸣和震撼。别林斯基曾说过:“不管那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 有情感,单调表达的可怕的机械的印象就没有了。”因此音乐的感性接受必须是 音乐课堂教学的中心所在。1.2将音乐的感受性接受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具有必 要性。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社会迎来大发展大变革的伟大时期。激烈 的竞争环境下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总 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教学科研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 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文情怀的培养,人文情怀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毫无疑问的是,音乐作为一种纯碎的不含功利的情感教育对学生人文情怀 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却的义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实践 能力和高素质品格的实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的专业本 领、职业技能、岗位训练已得到重视而基本素质的提高并未从深层次上得到关注。我们的学生必须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知识、艺术知识、专业知识。通过在音乐教 学中灌输感性因素,对于使学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以轻松畅快、愉悦活 泼的心情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 在潜力,刺激学生探求欲望,培养学生掌握其它科学知识的能力和自身的审美能 力、艺术鉴赏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把直观体验作为感性接受的主要途径 丰富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和生动有趣、清丽活泼的形式再加上优美动听、 引人入胜的旋律,能使学生在直观体验和切身感受中入此情、入此境、入此意。由于音乐是作为一种碰不见、摸不到、触不着的抽象艺术存在的,在进行感性思 维的培养时,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程度上的理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帮助、借鉴和引 导。通过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音乐体现的大背景等诸多要素给学生最直 观的听觉冲击和感官体验,把音乐变成身边存在的、最直观、最亲切的东西,才 能触动学生心理上的感性之弦,在直观体验中把理性的知识与感性情感融为一体, 创造出最真实的音乐。把直观体验作为感性接受的主要途径简而言之就是听到音 乐之声,理解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
3.利用音乐实践达成感性优势 培养学生感性优势的途径在于音乐实践。目前市场上音像制品、音乐器材 名目繁多,种类各式各样为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提供了诸多便益。学生和音乐爱好 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市场优势掌握不同音乐的学习方法,完善丰富音乐感性教育 的途径,进一步实现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对流行音乐的欣赏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 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纯化、不断提 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音乐艺术的实质。那么,音乐实践在达成感性 优势方面具体表现了哪些优越性,我们该如何进行音乐实践呢3.1首先,音乐实 践队提高学生的音色、音声、音高的辨别能力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不同的音色代 表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声代表不同的心理起伏跌宕,不同的音高代表不同的性 格。音乐实践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基本能力的途径。3.2其次,通过 音乐学习的实践,使学生增加了对生活及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通过音乐的 欣赏和学习对于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都有着十分良好的作用。总而言之,通过完 善音乐实践我们既能达成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提出的长远目标又能丰富音乐人 的感性思维和人文情怀。3.3最后,我们要明白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方法。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 生走向正规的培养音乐精神的道路。教师要采取循序进件的方法在充分钻研专业 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准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学生对同一首曲目的不同理解力和心 理特征,巧妙地运用这些特征,引导学生自觉自发自愿自动地进入音乐殿堂,感 受音乐的无上魅力。每位学生的性情、爱好、鉴赏品味都各有千秋,身为教师一 定要注意教学题材的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以性情陶冶、道德教训和行为规范等为调解 音乐学习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音乐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更是进行德育培养的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课堂教授的音乐知识必定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拥戴社会 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内涵的音乐。这样的音乐积极向上,富有生生不息、薪火相 传、绵延不绝的活力,对陶冶社会成员的高雅性情、触动社会成员的心弦有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好的音乐所负有的影响力、感召力、爆发力可谓是深远持久的。
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放在今日就是指音乐陶冶人的情 怀,给人身心带来欢愉,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纯粹哲学。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 树立规范,尤其需要加强音乐教学中爱国因素的的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抵御外辱、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是连接 各族人民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纽带,是薪火相传必须要永远继承的精神力量。教 师在音乐教学中既要重视课堂内容多元化又必须强调思想意识的主流化,适当选 取一些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拥护共产党的主流性歌曲。比如伟大音乐 家冼星海在民族危亡、山河飘零时,悲上心头、怒发冲冠创作了不朽的名曲――― 《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直至今日我们仍能够从那豪迈音乐中感受到冼星海创作此曲时的不屈与刚烈。在 西方腐朽文化和市场经济下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下音乐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 生提高辨别良莠的能力,自觉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为学 生成人成才打下思想理论上的基础。
5.以介绍和引导作为背景性补充 在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正处在一个转换定型期。听什 么样的音乐也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什么样的品味风格。如果问当前的青少年是否喜 欢音乐,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喜欢流行乐曲,原因在于流行 乐旋律轻松愉快、节奏感紧凑强烈、内容贴近生活和实际、引领时尚潮流、口味 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且易学易唱。作为音乐工作者,要积极地探究学生的心理 特征,寻找适合的曲目介绍给学生,既保证不能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要 保证学生沿着正常轨道健康发展。教师的介绍、指引、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 用相结合才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灌水的 方式,照本宣科让学生听、让学生学已经不适合当今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新观点。
教师的身份地位有了新的确认―――既是音乐课堂的指挥者,又是音乐殿堂里的 指路者。在这种双重身份下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结合曲目特征和学生接受能力, 采取因人而异和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进入音乐、了解 音乐。结束语:音乐改造了人类,人类也改造了音乐。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为我们在音乐教学上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感性优势在音乐教学中是不能或 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工作者和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础。没有感性认 识的学习就好比是没有韵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只要音乐教师能 够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培养感性思维和人文情怀,鼓励学生参与 音乐实践,支持学生进行直观体验,为学生介绍、引导优秀的作品,我们的音乐 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本文作者:吴禺春 工作单位: 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