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电影冷思考
网生电影冷思考 1美国的花蝴蝶:IP电影的源起与发展 从1929年开始,美国迪士尼公司米老鼠的形象出现后,通过角色授权,米 老鼠和公主们为迪士尼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衍生品提供的收益甚至远远超过电 影本身。而一个好的故事也会出现接二连三的续集,在好莱坞颇为盛行的系列电 影,也属于同一IP的开发利用。这就是IP电影的最早例子,通过一部电影所诞生 的卡通形象,再由此制作实体产品、周边,乃至最后成立主题公园,上升成为一 种文化。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最先推出的电影打响名声,为后续的系 列电影做好铺垫。这就是一个IP的魅力所在。现如今,美国漫威公司的钢铁侠、 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金刚狼等等超级英雄的经典形象也深入人心,开 创了IP电影的新模式,使得IP文化得以获得新的发展。毋庸置疑,漫威的成功与 其对IP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在娱乐多元化的冲击下懂得如何变通,将自身 的漫画IP优势转嫁到电影上重获新生,抓住之前的漫画粉丝群体,在原有基础上 拓宽市场,把情怀和技术通过一部部电影传递到观众心里。漫威的IP电影与迪士 尼的不同,前者是引入漫画IP融于电影产生效益,而后者是以电影创造IP延续系 列,也就是传统的系列电影发展模式。综上所述,IP电影这只“花蝴蝶”给美国所 带来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传播上的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而位居世界票房 排行榜第二的中国,对于IP电影这块肥肉似乎也很眼馋。2中国的龙卷风:大加褒奖下的IP电影 如果把刮在中国电影圈的IP风比作“龙卷风”的话,真是一点都不为过。也 许是看到了美国“花蝴蝶”带来的不菲效益,抑或是个别导演尝鲜改编IP尝到了甜 头,导致IP电影在中国基本和票房画上了等号。而同时为了博关注、赚流量,IP 电影又被贴上了小鲜肉的标签,更甚的是,好好的小说、话剧IP,愣是拍成了让 “作者悔、原著党骂、脑残粉舔屏、制片方拿钱装傻”的局面。这样的恶循环真的 就是IP电影漂洋过海本土化的最终结局吗?对于IP电影,中国绝对是握着一把好 牌,但我们更应该学会的就是怎么打好。IP真正被中国电影人提上议程是始于 2014年。这一年,中国电影产业被称为“网生代”元年,“小时代”系列、《同桌的 你》《匆匆那年》等由小说或者歌曲改编而成的作品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再 加上早先赵薇《致青春》的票房大卖都是IP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广大观众对 他们的“大加褒奖”。标志着中国走进IP时代,之后的IP电影大概分为网络小说类、 音乐类:动漫类、游戏类、其他综艺话剧类五大类。而在改编过程中,来自于电影、观众双方所产生的问题也为中国IP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考验。1)电影方:
本末倒置。吸金为主的商业IP电影。在国外,书粉漫迷一听说某某IP要被改编成 电影,都是欢呼雀跃,而且制片方与原作者方面都是竭尽全力,从选角到改编再 到后期剪辑制作,无不用心,生怕砸了自己的招牌。而中国的粉丝之前也是这样 的,欢欣鼓舞,而最后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直到最后的望而却步、嗤之以鼻。
正是这一个个利欲熏心的电影制作方,把大把的精力都投入到前期宣传、后期排 挡上,把大把的制作经费都投放到买版权、请明星上,不在剧本改编和制作上下 功夫,那最后的结果必定是毁IP、丢观众、砸招牌。以《九层妖塔》为例,该片 改编自网络小说IP《鬼吹灯》,最后将剧本改得连原作者张牧野(笔名“天下霸 唱”)都看不下去而起诉导演和电影公司。可这样的一部电影最后却在2015年国 庆档排名第三、狂揽7亿票房。以票房、吸金为主要目的的商业IP电影将心思都 花在了怎么让观众掏腰包消费,却忽略了电影这门艺术所给予人们的真正价值是 深刻长远的。而且这种完全本末倒置的电影制作观念在成功的捞金之后,便会掀 起更严重的“拜金主义”风气。2)观众方:审美偏颇。重流量轻质量的粉丝经济。
国产IP电影的电影观众群体大多以“80后”“90后”为主体,尤其是IP电影改编的网 络小说、游戏、音乐等都是他们的最爱。受众年轻化所导致的就是他们对事物都 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就是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不随波逐流的个 性。但另一方面的不足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人与事物近乎偏执的追求。这就诞生了 这么一个群体:粉丝。对于一些“原著党”来说,对书、对作品的痴迷狂热追求, 通过IP转嫁到电影上也无可厚非,结果去心甘情愿贡献票房却失望而归,然后吃 亏买教训下次提前做好功课,这算是理性的粉丝。而一些明星的粉丝却显得没那 么成熟。从韩流席卷,到鲜肉纵横,以女粉丝为主的粉丝体在不断扩大,而其“疯 狂”程度也在不断飙升。片方利用其中得“明星效应”来吸引眼球,搞粉丝经济! 而粉丝们也犹如食不果腹的鱼纷纷上钩。这也是IP电影质量不及格而票房却飘红 的重要原因。还有的粉丝为了给自己喜爱的明星做宣传,不惜去一些微博、豆瓣、 知乎等电影评分网站充当水军,恶意刷高评分,混淆视听。更恶劣的就是对任何 对电影有不满声音,对明星客观分析的网友展开人身攻击,沦为不折不扣的脑残 粉。而这样的现象现在却正在走向低龄化。非但不会为喜爱的明星带来光环,反 而会因为自身的无知降低对大众对其的好感度,得不偿失。所谓“爱美之心,人 皆有之”,对美的事物人都会不自觉地有些青睐。但是在电影行业里不顾演员的 演技、努力、品行,一味地以颜值、身材、背景论高低的话,那这样的审美就是 畸形的,这样的追星也是盲目无知的。所以,理性地追星,客观地看待分析作品, 不仅是为了摒弃IP“烂”电影助力,也是为推动国产电影进步成长提供一个公正健 康的环境。3学会讲故事:走出泥沼,让IP重焕新辉 IP迎合资本产出,而忽略了本身的电影质量和文化属性。IP“龙卷风”的袭 来让人都以为会吹去笼罩国产电影的平庸“雾霾”,将电影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却没想到刮来了一股利益铜臭的拜金风,搅乱了电影市场。当然,在电影产业商 业化的推动下,电影的票房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它代表着观众的选择与认可,但 毕竟仅仅是一串数字,还要和口碑、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考量,才是一部电影 的完整品质立体坐标。而IP电影在中国也有着很多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例子,尤其 是在话剧领域,比如由开心麻花同名话剧改编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等为 数不多无明星大腕,沿用话剧原演员的品质电影。这就是一种突破,对自己剧本 和实力的信心。我相信让IP电影走出泥沼,重焕新辉也是指日可待。讲好一个故 事,最重要的就是领会原IP的真正内涵,抓住精髓再在基础上艺术加工,让其更 适应电影荧幕,将一种文化用另一种文化形式传播,扩散升华。让IP电影成为一 个转播媒介,而不是一个“烂”片象征、金钱产物,才对的起粉丝、观众、电影本 身。同样,对于IP电影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下中国电影 圈IP热,其实是原创能力下降的表现,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原创的尊重 度不够高,以及原创者本身收入比较低所导致。电影终究还是一门艺术,情怀与 艺术灵魂终究是冷冰冰的数字无法代替的。当然,电影是独立的,是与IP相辅相 成、互利互赢的,而不是IP的衍生品,所以电影是需要思考和创造的,不能因为 别的IP火,改改就当剧本拍电影捞金,这样的捷径是令人惋惜的倒退。在这大IP 时代下,无论有没有IP,都希望国产电影能够闯出一片天,而不是反复耕这一块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