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巧用教学原则|在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是谁提出来的

中学政治教学巧用教学原则

中学政治教学巧用教学原则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学政治课讲大道理,唱高调,枯燥 无味,老师难讲,学生厌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政治课本身,而在于政 治老师没有正确运用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除了一般的启发性原则、理论联 系实际原则外,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了系统性、可接受性这两个原则,而正确运用 两原则对开展教学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性可接受性 一、问题提出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 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要求抓 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抓好重点,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 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 发诱导,开展讨论,进行作业及其评议,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 能,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难点, 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成因,所以突破教学中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采取措施,如 果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则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系统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基础打好、 认识能力提高、学习进度加快,效率提高,进而揭示政治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 联系,这种联系在政治知识的客观性上有因果、递进、继承、发展、并列、矛盾 等诸多关系,在教材内容上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即教材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 在政治教学中,不仅对把握政治知识结构,理解政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 完整的政治知识网络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教学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到宏观系统 性和微观基础性的结合,使具体的政治知识恰当地融入政治知识的系统中,既可 见到森林,又可见到树木,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既有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复 习,使政治知识记忆更加扎实。因此系统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教师必须注 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 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可接受性原则要求了解学生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状况,这是教学的基点,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可接受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 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应当是指班上 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确定学生发展水平时,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 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估计过低,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吃不饱”, 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低效率地教学,影响了质量;
另一方面也不能估计过 高,以致教学内容过难、份量过重、进步过快,学生“吃不了”,超越了他们可接 受的限度,食而不化,也同样影响教学的质量与进度。

二、应用 (一)学生的分数观向学生创造观的积极转变。

系统性原则对教学的成绩可作出科学的评价,系统性要求从学生“一生的 提高”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单纯以分数定成败,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考分为 中心,以升学率标准,并以此支配学校的一切活动,使学校视为评价教师教学质 量的唯一标准和唯一手段。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强化 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死记硬背,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的 多方面才能,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针对目前政治课的现状,就要对 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 觉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差,遇到疑难,不爱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 课只记教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 思维灵活性弱,应变能力差,思维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 运用系统性原则,它可以大幅度缩短新课讲授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支配的 时间,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力争在学生“山穷水尽”时,再给以适当点拨,使 之“柳暗花明”,学生以此产生探究成功的欣慰和喜悦,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 敢问、能问、善问,即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 解决问题。如新编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及社会主 义社会是人类社会一个完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 阶段发展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又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 客观规律发展前进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把握住这条 主线后,就可以了解这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联系的不断加强,最终形成政治的线状系统结构。(二)课堂有限性向课外无限性的积极转变 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师采取适度的教学容量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著名 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 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注重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在于满足学生 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 特征,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讨论、演讲、自学、看录像等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运用、探求知识的欲望,闪现创新的火花。例如,在 讲高二哲学常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笔者就举了所谓“99818太阳系行星十字 排列会引起世界大劫难”的这一主观臆测的联系,并用计算机演示了太阳系九大 行星运行动态图,进而又演示太阳系行星在引力作用下的运行出现五星连珠,九 星连珠,十字排列的图示,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联 系是客观的”这一结论。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教师分析到学生总结,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他们会学,因为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其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 限的。但是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 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体现 无限。研究表明,学生最佳时态在一堂课中只有二十五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 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处理好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课堂最佳时态吻合,同 时要采用“视”“听”“做”交叉出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的点与面结合,让学生动与 静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损耗,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 效能。空间的有限性。面对如今教育的现状,教师能够带学生走出去机会很少, 我们的课堂局限在教室,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教学意境,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 产生无限的想象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 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