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巨文岛事件和东北亚国际格局的演变
浅谈巨文岛事件和东北亚国际格局的演变 克里米亚战争后期,俄国在黑海被联军打败后遁至东北亚海域,克里米亚战 争的战火随之燃到了东北亚海域。俄探险家穆拉维耶夫(Muravief)率领俄国远征 队沿阿穆尔河而下,以便通过太平洋向俄国军队提供补给。英、法两国闻讯后频 繁调遣海军向东北亚海域进军。联军在布鲁斯将军和斯特灵爵士的指挥下,曾一 度进入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港口,迫使俄军退至卡斯特里湾。但最终因不熟悉阿 穆尔河流域及入海口状况而被迫撤出。其后,穆拉维耶夫多次沿阿穆尔河而下,在 阿穆尔河河畔的马林斯克和尼古拉耶夫斯克之间建起了俄国殖民地。在穆拉维耶 夫的鼓动下,俄国开始不断向东北亚地区进行军事扩张和大量移民。而中国军方 对俄军未加有效抵制。1859年至1860年,俄国霸占了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 阿穆尔河以北以及图们江入海口之间(包括库页岛及海参威在内)的100多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丧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然而,沙俄并不满足于此,他们一直想在远东 寻找一个不冻良港,以加强其在太平洋的海军实力。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令 其老牌对手—英国颇感不安。在俄国扩张期间,英国军方数次派军舰赴阿穆尔河 流域考察,以获取俄军在东北亚港口的驻扎、守备等情况。"1875年7月,英国政府 接到报告称日本与朝鲜的关系日趋紧张。俄国与日本就进攻朝鲜达成共识,日本 和德国船只正在朝鲜的西海岸考察,拔剑张季英国对俄国的远东舰队早就心存戒 备,因而一旦俄国在东北亚采取行动,英国立即会有回应。英国全权大臣巴夏礼(Sir Harry Smith Parker)和英海军总司令瑞得(Ryder)建议武力占领巨文岛以拒俄,而时 任英国殖民地大臣的德贝(Derby)勋爵并不赞成,“英国并不想在师出无名的情况 下占领他国领土。”川英国于是提出列强(剑指俄国)均不得在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 马海峡上占领任何港口,并要求各国与日本签署一个协约,保证不在那片水域里有 任何索取。但是俄国回复说他们对日本和对马岛没有任何领土计划,因而没必要 签署协议。俄国的拒绝使英国想在远东扮演仲裁者的初衷没有成功,但英国一直 在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达到目的。实际上,对马岛只是英国所担心的东北亚洋而上 的战略点之一。为了报克里米亚战争的一箭之仇,俄国决定双管齐下,制定了“东上”(继续 向东北亚地区和太平洋海域挺进)、“南下”(向中亚和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扩张政策。
1878年,俄国入侵土耳其,土俄战争爆发。俄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同年 召开的柏林会议上却遭到了西欧列强的集体遏制。1882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 国缔结三国同盟共同抵制俄国西进。最令俄国愤愤不平的是英国在1878年到1880 年通过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使阿富汗成为其保护国。英国怂恿阿富汗向北部扩张, 以此来抵制俄国对中亚的威胁。1884年,俄国出兵占领了阿富汗北部的莫夫,进而与阿富汗交火,俄国获胜。1885年3月底,俄军进逼阿富汗的班吉绿洲,从而使英国 的正式殖民地—印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作为阿富汗保护国的英国无论是为 阿富汗还是为印度都须一战,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向国会请示拨款1 100万镑,计划 由黑海进攻俄国,英俄战争一触即发。
1884年12月4日,朝鲜发生了“甲申政变”。朝鲜政府为了避免日后卷入中日 纷争,在德籍大臣穆麟德(Paul Ueorg von Mollendorff)C的教唆下开始寻求俄国的 保护,想以此来牵制中国和日本两国(尤其是中国)。而对朝鲜的主动示好,一直在 远东寻找合适不冻港的俄国自然欣然接受,二者于1885年4月签署了《朝俄密约》, 俄方获得了本国“船只可行驶至朝鲜一切港口”,派遣俄军官训练朝鲜军队等特权。
俄国在朝鲜的行动引起了英国的警觉和抵制。1885年4月,在中亚和朝鲜形势的双 重压力下,英国觉得出兵占领巨文岛己迫在眉睫,“如果俄国占据该岛,可将其建成 一个重要的物资储备库和一个全年不冻的军港,其优越性远超过海参威。该岛不 仅具有所有军港的资质,且易守难攻。而英国若能占领该岛则会稳操胜券,和平与 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到英国人的手中。英国在中国北方、日本以及朝鲜的贸易利 益都证实大英海军出现在该岛是十分必要的……”叫。英军占领该岛的目的主要 是想阻断俄国太平洋舰队南下的通道,使俄国的海军军港重地海参威和波谢特湾 处于随时可能受到攻击的境地,且如果一旦俄国向印度洋进军并由此引发英俄在 中亚的战争,英舰就能立即在远东地区牵制俄国。1885年4月8日,英国海军在巨文 岛登陆,并升起了英国国旗。4月15日,英舰的“阿加门侬号”CAgamenoW } " 按照常理,英国若出兵占领巨文岛,理应事先征求清政府的意见,因为朝鲜 当时仍是中国的附属国,但“远东事务仲裁者”的英国并未把中国放在眼里,更何况 英国政府早己从李鸿章的幕僚马格里(Marcartney Halliday)那里探得了确切消 息,“清政府目前特别不信任俄国,毫无疑问他们害怕英国如果不占领此地(巨文岛), 就会落入俄国之手。”川这至少说明,清政府不会直接干涉英国的行动。基于此, 英国在占领巨文岛之前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预先通知中国。事后,俄国驻英国使领 馆和朝鲜方而立即表示强烈抗议。英国政府为了不致太过被动,开始寻求清政府 的支持。英国外交部写信向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解释并致歉。为了引起不必要的 纠纷,英军还下令先降下英国国旗,只待俄国军舰进逼时再升起川。曾纪泽收信后 上书讯问英国外交部长格兰佛伯爵求证英国是否是临时性占领,并要求签署临时 性的占领协议。曾纪泽在得到英国外交部的肯定答复后上书李鸿章,请求清政府 批准英国占领巨文岛。李鸿章闻听此事后并未太过在意,认为“英暂驻此备俄,与朝 鲜中国皆无损;}}3oao。曾纪泽在伦敦数次就巨文岛事件与英国外交部交涉,期望 最终以条约的形式确认英国属临时性占领,1885年5月1日他将结果报呈总理衙门:安岛之事己屡次争论,刻议约云:英据该岛,中朝允不阻难。惟英据一年后,察该岛岁 税若干,每年以税归之高王,高丽入贡中国,安岛应派费若干,应于税中除出,送交中 国作为贡款,并声明英不得损该岛居民权利。可照此订约画押否,乞示。东洋多方 扰我上邦之权,泽意欲议此次约挽回之。
李鸿章原本默许了英国的行动,甚至觉得强大的英国舰队横亘在日、朝、 中之间,可以起到“以夷制夷”之效,既可以抑制日本对朝鲜的野心,也可以阻比俄 国在中国东北的进一步南下。因此李鸿章建议总理衙门对英占巨文岛事件采取 “暂置勿论” i之策,静观其变。然而,曾纪泽却在英国政府的怂恿下力主正式签约。
李鸿章觉得若签订协议,恐事态严重,“若允英据该岛,俄必索占永兴湾,日本亦必有 词,后患更大。”且“属国之地,岂可由我许其占据,且于中取利’正如李鸿章所料,日 本不久也加入到了俄、朝的抗议者阵营。1885年4月18日,中日两国签署了《天津 条约》,日本取得了在告知中国政府的前提下向朝鲜派驻军队的权力。英国占据 巨文岛令日本朝野震动。4月22日,日本首相亲自询问格兰佛伯爵英国侵占巨文岛 之事是否属实,并强调说巨文岛的主权只属于朝鲜。格兰佛伯爵为了敷衍日本,把 责任全部推到了英国海军总司令的身上,说他有自我裁定权,紧急情况下可采取任 意行动,而作为英国外交部则全然不知其中详情。同时,格兰佛伯爵说如果此事属 实,则希望日本赞同这一临时性占领,并向日本保证不会损害中国和朝鲜的主权, 绝对是拒俄的临时性占领。日本外务卿井上馨认为,“英国占领巨文岛,予俄国插手 朝鲜以最大良机,”从而使‘旧本近海成为争夺之焦点,东北和平殆不可保。此外,日 本一直把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只是时机尚不成熟。英国的突然介入必然引 来俄国的占领性抗衡,届时就会打断日本西进的步伐。因而日本无论如何也不会 同意英国占领。
果然,1885年5月2日,俄国向中国提出“如许英据巨磨(巨文岛别称),俄亦欲 据一岛”俄国欲占领济州岛以抗衡英国。5月10日,俄国军舰“海参威”号赴巨文岛考 察,并在该地逗留了24小时。英国被迫升起国旗以示抗议。同时,英国海军加紧防 务工程,任何船只不允许在夜间进入巨文岛。不久,一艘日本军舰也开到了巨文岛。
朝鲜见英国升起了国旗,向英军提出了立即撤离的要求。而对俄国的步步紧逼,李 鸿章不得不暂时放下了“搁置勿论”的初衷,电令曾纪泽取消与英国外交部就占领 巨文岛达成协约的进程。曾纪泽信致英国外交部解释了清政府而临着日本和俄国 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取消密约签订之议。但清政府又担心英国撤出巨文岛后俄国 会取而代之门,因而清政府于5月3日拟派丁汝昌率军舰赴巨文岛考察,同时信致朝 鲜国王勿轻易允诺英国租借之请诸事。5月16日,丁汝昌率军舰抵达巨文岛。在俄 国和日本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不得不照会英国外交部令英军撤离(无具体期限),但却批准了英国从吴淞口铺设一条达巨文岛的永远性的电缆线。由此可见,清政府 采取的行动不过是安抚俄国、日本的缓兵之计。英国由是心领神会,按兵不动,同 时开始铺设海底电缆线,预计5月底竣工,决意与俄国一战俄国并不敢直接挑战英 国海军。它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向中国施压。6月初,俄国向清政府提出了占领查拉 夫港(永兴湾)的要求。16日,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O"Conor)向格兰佛伯爵报告说李 鸿章明确表态希 穆麟德这种无视中国宗主权的行为遭到了李鸿章和总理衙门的强烈谴责, 李鸿章警告要撤换穆麟德,而英国则在不断加固巨文岛的海防建设。英驻朝公使 安士顿向英国政府报告称朝鲜政府经济危机严重,可趁机向朝鲜以50万美元收购 该岛,并提出欲将该岛建成英国的一个运煤站,0英国的购买意向遭到了朝鲜方而 的拒绝,反而进一步拉近了朝鲜和俄国的距离。1885年5月,英海军中将道尔(Sir W. Dowell)考察了朝鲜的永兴湾及巨文岛。他明确指出俄国一直凯觑的永兴湾存在 着致命的缺陷,“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而言,永兴湾并没有海参威那样诱人。其防御 系统是一个很难令人解决的问题。停泊在内的船只比起俄国占领的其他港的船只 而言更易受到外界的攻击……敌军可以在外围包抄里而的舰队。另一个诱使俄国 进驻永兴湾的理由是图们江流域盛产的黄金。
1885年9月,东北亚紧张的局势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趋和而放缓。9月10日, 俄英两国就阿富汗问题达成和解,签署了《伦敦议定书》,在牺牲阿富汗的基础上 达成了划分阿富汗边界的原则,中亚的英俄危机暂时告一段落。英国于是放松了 在巨文岛的森严警戒状态。实际上,即使没有外界的干扰和压力,英国海军内部对 巨文岛的占领和维持也产生了消极的看法:一、认为巨文岛周边的港口战略意义 不大。巨文岛驻防的维持费用过高,且实际用途很小。英国海军上将威尔斯(SirU. Wines)在反复考察巨文岛之后坚持撤出巨文岛,“我仍然坚持认为巨文岛在普通的 和平时期是没有用处且维持费用是昂贵的。战时或是在‘定期恫吓’时也没有太大 的作用。正如总指挥不得不派遣一些船只来保护这些岛屿而不是用这些岛屿来保 护我们的贸易”。
部分军官认为现代航海技术的提高使英海军的抵御能力加强,完全没有必 要在香港之外再设军港,“我们现代的战舰在速度上又有所改进。不久,我确信能够 战胜季风。‘格勒诺格尔号’(Ulenogle)去年9月从香港开到巨文岛只用了3天零9个 小时。
客观地说,巨文岛本身商业价值并不大,但英国适时占领该岛的军事意义和 国际影响却十分深远。首先,对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迫使俄国在东北亚寻找不冻港的日程放缓,更不敢在中国近海轻举妄动。其次,向法、德、 日等列强展示了英国的海上实力和强势做派,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远东的霸权地 位。再次,向中国、朝鲜等弱者炫耀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确切地说,占领巨文岛 是英国外交部和作战部的一个筹码,手握着这个筹码,就能在远东洋而进退自如, 掌握主动,挟一岛而逼四国。经历过克里米亚战争之疡的俄国不敢再与英海军直 接交火;日本虽然急迫希望英国撤军,但仍不敢以卵击石,何况一旦出兵,就使其侵 略朝鲜的野心昭告天下;中国的海军是在英国人赫德等人的扶持下建立起来的,事 事倚重英国的清政府自然不会对英国动武,而独立尚未完成的朝鲜就无需评说了。
因而,英国占领巨文岛之后而对国际舆论谴责、各方施压而泰然处之,不为所动。
英国对巨文岛的持久战最终取得了胜利。1885年底,朝鲜中央王权对英国的态度 发生了转变,英国驻朝鲜领事阿士顿称“朝鲜总统在措辞上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 友好多了。他承认英国据巨文岛不是对朝鲜本身的威胁。而是为了对付其他列强。
而朝鲜本身没有抵御和保护巨文岛不受外强侵占的能力。” 英国据守巨文岛一直到1886年10月份才出现了新的转机。1886年9月12日, 俄国驻华临时代办拉德仁(H. JIaRbmxeHCKHH)为图们江划界之事到天津与李鸿 章会谈,李趁机与之商谈了巨文岛问题,期待俄国给出在英国撤出巨文岛后不欲占 领的承诺。拉德仁在请示了俄国中央政府之后表示:“奉到本国国家电谕,伤向中堂 担保,俄国国家并无欲取巨文岛或朝鲜他处地方之意。在得到俄国的承诺后,英国 决定于是年年底从巨文岛撤军。1887年2月27日,英国军舰全部撤离,结束了对巨文 岛长达22个月的占领,该岛的主权亦回归朝鲜。随后朝鲜国王遣使北京,奉表向清 政府感谢,巨文岛之争终于落幕。
英国武力占领巨文岛近两年,最后以和平方式解决。对于该事件的性质和 影响,本文有如下意见:其一,英国对外宣称是临时性占领,但从其当时曾欲从长江 口为起点至巨文岛修建一条电缆线,以便能及时掌握远东国际动态的计划来看,英 国是想要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后来英国通过曾纪泽向中国政府表达了或租或买 巨文岛的愿望,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其二,1885至1887年的巨文岛之争无疑是一 场国际势力在东北亚海域的先期较量。该事件实质上是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争 夺战在远东地区的续演。英国占领巨文岛改变了东北亚的战略格局。因地缘政治 之故,俄国、日本、中国、朝鲜,甚至德国全部卷入到这场纷争之中,多国的介入延 缓了俄国、日本对朝鲜计划的实施,缓解了朝鲜危机。其三,巨文岛事件进一步暴 露了作为宗主国的清政府在处理国际争端时的软弱和无能。清政府除了动用外交 斡旋以外,不敢得罪任何一方,使朝鲜政府失去了对清王朝的倚重和信任,进一步 坚定了脱离清政府的决心,二者之间的宗藩关系渐弱,给后来日本全而入侵朝鲜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