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图像声乐教学价值分析
音乐图像声乐教学价值分析 图像学的职能拓展成为20世纪中后期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事件,其产生的 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图像理论家米歇尔(MitchellW.J.T.)认为:“这是人文科 学继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向,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范式 转变。”[1]几十年间,图像学不断拓展其研究范围,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对于 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音乐学科发展带了新的契机。音乐图像 学正是图像学与音乐学之间的有效融合。音乐学科中的各子学科逐渐开始重视图 像在其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挖掘与本学科相关的图像,从而探寻新的 音乐文化事象。因此,音乐图像对于诸多音乐学科而言,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 值。如洛秦教授所言:由于“图像资料的‘非音乐’特征,……对于视觉艺术中的文 化维度及其意义研究具有音乐学中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及其价值。”[2]然 而,图像对于声乐艺术表演不仅在研究层面上具有理论意义,对于高校声乐艺术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探索、拓展也有其实践价值。一、形象解析价值 音乐图像中呈现出的演唱形象,可以分为物质形象及内隐形象两方面。物 质形象以其具象性、可描摹性为特征。而内隐形象则主要指依附于物质形象而体 现出的内在精神实质。二者在音乐图像媒介中既是相互依附、互为存在的,也是 相对独立、各司其职的。也就是说,音乐图像的双层次性特征,为声乐教学对象 提供了内外形象解析的“静态”媒介。一方面可对其外在的演唱姿势、服饰、表情、 动作等外显特征进行定位与解析,另一方面可深入探究演唱者内在的情感、精神、 文化、审美等内隐形象。1.物质形象解析价值。音乐图像与音像制品相比不具备 可听性,但其对现实音乐表演画面的实际捕捉功能要更强大。尤其从现代图像记 录和储存技术方面来看,图像高“像素点”带来的细致度、逼真度,能对声乐表演 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真实、准确的定位。弥补音像及现场演出形象流动性、非固 定性、转瞬即逝等带来的不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音乐图像进行教学可 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细致化、局部化。图像的可延展性有利于学生捕捉歌曲 演唱的外化形态,从而寻求内在情感的提升。尤其在当下,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相 机捕捉功能,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器材对其进行具体的定位分析。声乐者表演时 的每一个动作、发声状态、表情等都可得到定格,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模 仿有益的参照媒介。2.精神形象解析价值。形象不仅仅是对事物的镜像摹本,也 是精神与灵魂的抽象概括。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精神形象的说法,他认为形象“是 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精神形象。”[1]因此,对声乐表演图像进行定位与解析,不可单单停留于外在的模仿,还应对其内在“灵魂”(如精神灵魂、艺术灵 魂等)进行剖析。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肯定声乐表演图像的精神形象定位、解析 价值的同时,也要了解其解析的难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事先安排。尤其通过外在 形象揣摩演唱者内在情绪、情感、演唱状态等方面。如分析演唱嘴型找寻发声位 置,模仿演唱动作感受内在情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方向的 指导,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学习声乐表演图像中的精神灵魂,从而达到形神兼备 的演唱效果。
二、历史再现价值 音乐图像不仅仅具有运用现代摄像、电子技术捕捉画面的功能,还能够通 过历史进程中保存下来的图像再现声乐文化历史。因为,在没有记录声音、照片 及影像的时代,绘画、雕像等图像艺术弥补了记录“缺席”的遗憾,使得一些仅仅 从书本中得知的知识,以及未曾有文字记录的声乐表演景象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提供一场“在场”的文化盛宴。这些图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仅帮助高校学 生了解以往声乐艺术表演形式、演唱特征,还可以通过图像透视其中的声乐艺术 价值及其文化内涵。例如,清明上河图便很好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瓦舍勾栏中的说 唱艺术表演场面,为我们了解宋代时期说唱艺术表演繁荣景象提供了具象性的参 考资料,从而加深人们对宋杂剧产生,及其与说唱艺术之间关系的了解。音乐图 像为我们再现了大量历史性的画面,为我们研究创造了难得的“在场感”。这其中 还包括对声乐艺术家们的演唱及生活学习和探究。如萨尔蒙(WalterSalmen)在其 《14到16世纪城镇民居中的乐像》一文中论述到,早在13世纪时期,西方声乐艺 术开始发展,一些游离于宫廷、神权之外的游吟诗人、尚松歌手成为这一时期西 方歌唱艺术的亮丽风景线。然而,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简单的文字记述,来了解当 时歌手们的生活、歌唱状况。而恰恰人们发现了当时遗留下来的古楼宇上的雕刻, 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声乐艺术提供了机会[2]。“这些乐像传达了一个当时法国北 部游吟诗人曾炫耀一时的音乐活动的寓言及其场景。”由此可见,图像资料不仅 为我们形象深入地了解历史语境中的声乐艺术发展状况提供媒介,还可为学生深 入了解、学习声乐表演艺术者的生平、地位,音乐实践、表演生活等方面提供宝 贵的依据,让学习者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声乐艺术表演家的生存情况。
三、情境创设价值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表演形式,学习者除了要熟练掌握演唱技巧之外,还 要将歌曲内在情感与演唱技巧、动作表情等融合在一起,通过身体媒介表达出来。
这其中,创设情境可视为锻炼学生综合表演能力的有效措施。图像可在“创设虚拟情境”,解决弥补高校学生综合实践机会少等方面发挥其作用[3]。在以往高校 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者,主要采用语言述说及演唱示范等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相关演唱技巧,很少单独在情感表达、肢体表演等综合训练 上花费太多时间。然而,声乐演唱是综合性表达艺术,尤其在大型作品演唱时, 情感的抒发与歌唱技巧处理、肢体表演、面部表情等相互结合的问题成为演唱好 坏的关键。音乐图像在上述条件不足情况下,便可发挥其创设虚拟演唱情境、为 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机会的优势。在这期间,可以借助投影仪及音响、简单服装道 具与图像共同创设情境。教师只需在一个多媒体教室中,将传统的音乐会习唱形 式进行舞台包装,同学们各自进入唱段所属的角色中,通过音乐图像创设特定的 歌剧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在已定的故事情节中,快速地融入情境中,在同学角色 互动的过程中将情感表达、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融为一体进行演唱训练。
四、主体激励价值 音乐教育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声乐教育亦是如此,即一切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都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 学中,很难改变教师主导的单向知识传播模式。然而,将音乐图像运用到声乐教 学中,不仅对于分析艺术形象、学习声乐历史文化、创设虚拟表演情境等具有实 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得到充分激发、调动。1.引导主体 探索。图像的呈现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了媒介。面对这些图片、画作、雕刻中的 形象、文化、内涵时,解读主体的差异性所获得的感受也会不同。尤其高校学生 生理心理已发展成熟,并且具有一定的评价、辨析能力,而且人是具有个人感知 能力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储备、欣赏经验、音乐修养,在分析图像过程中 也会呈现出多元性探索的景象,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统一模式”。因 此,学生在分析图像中的音乐表现形象、情感符号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发挥其主 体能动性,培养主动探索能力。2.激发主体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动 力。声乐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改变以往以“技术”学习为重心的教育现状,运用多 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音乐图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引 导学生对他人的声乐表演片段进行分析,还可以就学生自身的表演图片进行评价 [4]。尤其当将音乐图片对象设定为学生自身或者他们熟悉的同学时,既能很好 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五、结语 音乐图像运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注意其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尤其在图片处理技术高超的现代社会,一方面教师要学会辨别 真伪,尽量运用原样的、非伪造的音乐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在虚拟现 实和电脑模拟的时代,图像的生产更多是精心组合、设计和编排的产物,这种经 过选择的产品不具有普遍性,也没有代表性。”[5]因此,教师要避免选择那些经 过技术精心处理后,导致声乐表演失真的图像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