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一、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 (一)“留守经历”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后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人数也随之增多。这些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 在外务工而留在农村与父母双方或一方,或者是与长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 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逐步到了进入大学的年 龄,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到了2008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进入 大学学习。在山东某些高校2008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来 自农村,而家庭状况接近当年“留守儿童”的就占农村学生总人数47%。在对新生 实施的心理健康普查中,选取出来应重点关注的大学生中,就有80%的大学生具 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伴随适龄高考的“留守儿童”数目 的陆续增长,会有愈来愈多的“留守儿童”进入大学上学,成为有“留守经历”大学 生,这一群体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也将愈来愈大。(二)部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留守经历”可能对儿童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者的认同。
父母不在家不仅影响儿童当下的心理和行为,这一经历带来的某些问题可能持续 影响孩子的一生。因其童年时期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 生容易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某些不足或缺陷。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观念淡薄。由于儿时生活环境封闭,条件有限,大 多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考虑较少,意识淡薄, 人生追求和精神动力不足,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漠不关心,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等缺乏全面的认识、领悟和理解,在谈及“中国梦”的相关话题时,大部分有“留 守经历”大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不清楚,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这些与自 己无关紧要。二是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大多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对 自己今后的发展、未来的人生缺乏合理的规划,学习稍好的学生尚可知道“知识 改变命运”的道理,大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很有可能要走他们父母的老路,重蹈覆 辙,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这部分大学生来说谈不上理想、信仰、追求和学 习奋斗目标,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很少想到将自己的 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由于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再加上他们自身没有形成 系统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把奢侈、享乐视为生活的全部意义和衡量人生幸福的 标准,而“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对于他们来说则被抛在脑后。此外, 在部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存在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使得他们的集体主义 意识减弱,功利性意识增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和索取,导致了自我价值 观错位,人生偏离发展的轨道。三是部分大学生因“留守经历”产生心理问题。有 “留守经历”大学生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存在情感上的缺失,缺乏有效的教育、必 要的鼓励和引导,步入大学之后,升学的硬性学习压力逐渐消失,离开了家乡熟 悉的生活,城市生活的懵懂陌生加之大学生活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和磨合,使 他们成长以来累积的诸多心理问题譬如人际关系不畅、生活习惯、学习忧虑等等 纷纷涌来。诸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依据先后顺序,很多都是并发出现,所以极易 直接造成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心理与情绪方面的波动,这种情绪如 果得不到及时排解或疏通,就会形成易怒、易躁、易冲动的性格,严重影响正常 的学习生活。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校要未雨绸缪,要针对他们 的思想特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念,做好人生规划,寻求个人梦想,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的“中国梦” 教育将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二、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将进一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 说,尤为重要。
(一)“中国梦”教育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它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去实现, 要求每位中国人均以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创新精神力争获得美好生活。当每位中 国人开始编织自己的“个人梦”,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时,中国便有了新的生命。
“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所在就是让青年大学生坚信只有通过自身发奋努力,能够改 变自己的人生,最后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让青年大学生坚信,在经济全球化与市 场化的进程里每一个人均有发挥自己才干的机遇,均有可能达到自身所期望的梦 想结果。在高校校园内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 围,能够激励、引导那些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个人梦想,达成育人目的。
(二)“中国梦”教育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导向规范功能大学时期是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成的关键阶段,优 良的个性品格是确保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达到健康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关 键因素。共圆“中国梦”,恰巧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创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气氛, 此种气氛,对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来说,属于一种规范与导向。然而,此阶段 也正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受社会思想冲击,最容易出现信仰迷失与个性心理冲 突增多的阶段,因此,高校要提升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针对性与实践性,充分利用在开展“中国梦”教育过程中涌现出的学校内部的优秀 人物和先进事迹,引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重塑价值观,让“中国梦”作为一种价 值观念首先得到他们思想上的认可,逐渐激发他们发出内在的巨大动力,激励着 他们去追求理想、追求真理、探索真知。
(三)“中国梦”教育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凝聚功能 从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梦”教育可 以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上追求上进的欲望, 促使他们把个人梦想同整个民族的梦想相融合,有效发挥自我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朝着与全国人民共同愿望一致的目标前进,充分体现凝聚力作为“中国 梦”法宝的强大作用。
三、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现实路径 通过深化“中国梦”教育,引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 合他们的群体特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内容和途径,进一步激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并逐步形成在思 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立足现实,勇立追梦潮 头 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注重强 化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专业特点,学会结合专业确立 自己的人生梦想,或者寻求专业外自己喜欢的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社会发展形势, 做好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实现仰望未来与脚踏实地的紧密结合,把个人理想和 成长、成才梦想统一到“中国梦”上来,进一步提升自我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把 心思和精力用到刻苦学习、掌握本领、脚踏实地、奋发成才上来,努力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追梦人。
(二)强化价值观教育,引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扎实筑好青春梦 网络平台上充斥的各种多元化信息和社会上的不良文化思潮在一定程度 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更使得一部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 价值观开始发生动摇,甚至产生了很大转变。而“中国梦”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作 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在校园里得到广大大学生认可后,则会鼓 励鞭策着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大学生产生一种精神 力量,相信只要通过自己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学 生喜欢的形式,用形象生动且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使广大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榜样 的追梦历程,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传递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在活动中受到净化和 洗礼,继而促使自我内心价值观念的转变,迸发出为自我追逐梦想的意识,使价 值观教育在转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实现人生美好愿望等方面起到实实在在的引领 作用。而对于那些因在青少年阶段缺乏父母关爱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讲, 他们在人格、性格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在充分感受榜样和先进人物的心路历程的同时,通过具 体行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给予他们生活、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关心、耐 心、爱心,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确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并改正,对 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新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新认识、准确理解、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内涵,将其渗透到个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为自身的文明品格,价值取 向,外化为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积极构筑 自己美丽的青春梦想。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参与中调节自我,感 悟梦想,勇于追梦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在“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 涵通过校园网络、宣传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等多种宣传形式,同时图文并 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使“中国梦”教育植入大学生内心,融入到他 们的大学生活中,渗透到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创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同;其次,结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有“留 守经历”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将“中国梦”教育通过征文比赛、演讲大赛、 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组织 活动过程中,鼓励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参与并融入到活动中,在老师的精心 指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学会调节自我,增强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提高自我成就感;力争用喜闻乐见、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使他们加深对“中国梦” 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中国梦”的深刻感悟和信任,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有所提升,进而自觉拒绝各种腐朽内容和封建理念以及低俗文化行为,引导自觉 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将“个人梦”紧密融合到“中国梦”中,积极自觉地 投身于“中国梦”建设中。
(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引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增强信心, 坚定地向实现梦想的目标迈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 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中国梦”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是他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及时地把“中国梦”真正融入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课程能够吸引和感染学 生,就必须找准“中国梦”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点,用饱满的教学热情、丰富渊博的 知识、娴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 程中,要积极探索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 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欣赏、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精心设计教 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吸引广大学生尤其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真正 结合自身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状况的了解和认识,做出客观合理的 评价,真正理解“中国梦”并达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增强他们实现“中国 梦”的信心,切实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 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12]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要相互沟通,了解学生尤其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情况;通过与学 生沟通和交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需求及心理状况,根据情况给 予及时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同时,伴随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校时间的推移和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个人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 当对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加以适时准确的调整。(五)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引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演绎出彩“个人梦”,共 圆美丽“中国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注重走出校园,积极拓宽实践活动的渠道,让 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体验,使他们有机会将 学到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一是通过组织有“留 守经历”大学生深入农村、工厂及其他基层生产一线等社会各行各业,亲身感受、 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通过实践进一步转化为理性 认识;二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队进行实时指导,将“中国梦”教育渗透到形式 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对开展社会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动、大学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村任职”等活动的正确理解和 认识,积极参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这样,可以使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通过参 与各种实践活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中国梦”,增强对我国现阶段所取得的伟大 成就的体验和感受,深刻体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老有所养、病有 所医、学有所教的“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自觉地把对“中国梦”的认识、对“中国 梦”的追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行动,激发他们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自觉树立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意识, 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演绎自己出彩的人生。促成“中国梦”的实现,可以说是一项长期并且非 常艰巨的任务。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始终保 持清醒的认识,满怀信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需要每一个人用自己勤劳的双 手、智慧的头脑、坚强的毅力去开创美好未来;需要每一个青年人不断努力奋斗, 让自己的青春之梦散发出绚丽的光彩,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对于青年大学生尤 其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他们求知、求新的传 播者,是他们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引导者,必须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 人”中心任务为出发点,关注、教育、引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实现国富民强、 民族复兴、人们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奋发学习、坚持不懈,为圆“中国梦”而努力。
综上所述,把民族梦想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理想相融合,不仅加深了他们对 “中国梦”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对梦想追求的信心,促使高校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激发广大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们的 学习热情。随着整个社会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关注增多,加上他们自身的不 断努力,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们一定能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以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最佳的心态走好大学之路,去迎接美好未来,最终将 自己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实现将个人的“成才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共 圆美好“中国梦”。作者:石瑞宝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