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生态保护论文
经济增长生态保护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生态安全格局问题辨识;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 资源基础分析;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策略;
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区 域生态系统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正处在全方位的改造过程中、林地和农业用地不 断减少,使这两种组分所担负的生态功能被削弱、城镇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区 域交通系统的发展、养殖业的旧有规模,使得滨海滩涂和浅海水域集中分布区分 隔、原有的安静的田园气氛被彻底打破、安全格局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自 然本底状况和现状景观组成及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全区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境内 的五块地区、城区目前公共绿地严重缺乏、区域关键地段的辨识和生态建设、生 态节点建设等,具体请详见。
1引言 为了贯彻十六大关于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的要求,同时也为 了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步骤实施,厦门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5 月进行新的行政区划调整,设立翔安区。在新修编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 空间拓展时序安排上,翔安区的发展设计是:翔安区作为厦门未来城市发展的新 辅城,远景发展为城市副中心。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翔安区已进入快速城 市化的发展阶段,区域生态系统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正处在全方位的改造过程中, 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着更多压力和挑战。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生 态环境,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是促进翔安 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厦门市开拓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生态安全格局问题辨识 目前存在的主要威胁翔安区生态安全的问题包括:
首先,林地和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使这两种组分所担负的生态功能被削弱。
随着城市化过程,自然和农业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趋势仍将延续,生态稳 定性维护用地总量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区域生态系统就会变成一个稳定性 维护机制非常脆弱的系统。
第二,城镇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线型 景观,建成区逐渐连成片,割裂了原有大片的生态空间,导致了区域景观破碎化趋势,影响到了区域生态稳定性。就目前发展趋势看,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改 造活动还会继续下去,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也使得各自然景观 组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降低自然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安全性的维 护功能。
第三,养殖业的旧有规模,使得滨海滩涂和浅海水域集中分布区分隔,降 低了自然湿地景观的连通性和整体性,显著增加了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程度。
第四,由于现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原有的安静的田园气氛被彻底打破。
大量土地被开发利用,致使绿色空间不断下降,生物保障能力损失严重,形成了 上述各种生态安全问题,再加上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全区环境的舒适性和美学 价值已大打折扣。
第五,随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行,未来翔安区的经济和社会也会以超常 的速度发展,对于区域生态系统的改造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幅度。这会使 本区在进行土地开发建设以前缺乏必要的生态可行性论证,建设的同时又大都没 有考虑必要的生态恢复和补偿建设,如此的强度和速度致使其对局部生态系统的 影响己经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的忍耐限度,使局部的生态系统往往处于岌岌可危 的状态,生态安全性极低。
3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资源基础分析 安全格局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自然本底状况和现状景观组成及空 间布局的基础上。生态景观组分及可利用土地的现状分布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 局的重要前提。区域的自然骨架包括大的植被地带、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 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体廊道、小的块状绿地等人为廊道。它们构成了区域 性与局部人工环境的保护体系与保护屏障,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前提条件。
3.1植被带 全区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境内的五块地区,即东北部的溪园内区、大帽山 林场区以及东部的白云飞-锄山林区、鸿渐山、香山。但是由于周围地区土地开 发活动的蚕食,使得大片的植被区逐渐被道路或城镇建设用地所隔断,呈孤岛状 分布。林地的覆盖率偏低,树种单调,林相结构单一,缺乏观赏价值。
3.2土地资源翔安区仍有大量适建用地可供城市发展,土地的可塑性很大。区内目前仍 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农田,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4%,从空间分布上看,全区农业耕 作地的集中分布区已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而逐渐缩小。翔安的工业用地分布 比较散乱,存在规模小、土地浪费严重的现象。翔安区的滩涂资源丰富,目前有 49.73km2,集中分布在翔安区南部,沿着海岸分布大量的养殖池塘,近些年来盐 田也不断转为他用。
3.3绿地 城区目前公共绿地严重缺乏,无成规模的社区绿地及街头绿地。
3.4水库坑塘 区内仅有曾溪水库和古宅水库等小型水库,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就近期 供水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水资源缺乏将成为 本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区内散布大大小小的坑塘,也受到人工干扰影响及自然因 素影响,不稳定而变化明显。东坑湾已经成为区内最大的人工围堰内湾水域,作 为区域开发的重点,应对东坑湾进行大规模的水域环境整治工程。
3.5河流水系 区内较大的河流为九溪,它作为翔安难得的生态开敞空间,具有重要的生 态意义和价值。多年来九溪水质污染严重,农业、养殖业等侵占河道现象明显;
河流的连续性较差,河流的保护宽度很窄;
部分河段被人工固化,水陆交界带的 自然生态过程被破坏。
3.6交通道路 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路网结构不成系统。整个区域的交通道路,仍然 在完善建设中。
4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策略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的建设过程,加强生态安全关 键点和关键地区的建设,在生态节点与节点之间应形成生态走廊,使得一定区域 的生态战略点之间保持良好的结构和功能联结,从而为研究区域的城市化过程建 立维护城市人居环境、维护景观生态过程安全的有效生态网络。网络通常由廊道、节点、廊道效应区组成。
4.1区域关键地段的辨识和生态建设 所谓关键地段,是指这些维持景观的连续性具有战略意义或者瓶颈作用的 景观地段。通过这些关键地段的景观保护和建设,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性,并使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所付出的经济代价降到最低。通过生态健康 格局评价,来辨识整个区域的关键区。
4.1.1生态健康关键区 ①翔安东北溪园内-大帽山林区、白云飞林场、香山风景旅游区:在这些 区域植被集中覆盖区,要严格约束其内部的开发活动,以避免自然植被破坏和损 失。
②曾溪水库、古宅水库:它们是翔安区重要的水源地,加大植被覆盖度, 发挥涵养水源的作用。
4.1.2生态亚健康关键区 翔安区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五片”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十字形” 轴线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一心”指城市中心区,“五片”指新圩农业保护片区、 马巷工贸片区、东坑湾高档居住片区、刘五店-澳头港口物流园区、大嶝-莲河 对台特色产业园区)。分布格局正好处于目前生态亚健康状态区域。这些生态亚 健康状态的点和局部,包括:
①崎头-下潭尾-琼头地段、下后滨,澳头,莲河等滨海岸段:这些岸段 目前以水产养殖功能为主,今后应对养殖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规范养殖;
局部地 段可以用恢复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等植被来改善和恢复岸线的自然属性。
②马巷、新店、大嶝等城市组团。
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约束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和空间分布,对 城市建设区形成良好的分割。尽量利用现有的生态基础建立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 带,可以利用人工林地、园地和农田等生态空间构架这样一些组团隔离带。在适 合地段引入适量的绿地类型景观。注重居住区和工业园区的绿化,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改善城市景观形象。通过建成区内部的土地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开放空间和绿地覆盖。要合理选择持久、稳定存在的林种、树种,一般以乡 土植被为宜。
4.2生态节点建设 生态节点又称踏脚石(steppingstone),是整个区域生态体系或者景观格局 中,一些面积较小但至关重要的区域。这些节点一方面形成区域安全网络的关键 保护点,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控制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 质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价值。
①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节点。农业面对快速扩展城区空间的压力,农业土 地资源消耗很快。保留一些重要的基本农田,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再则可 与城市绿化隔离带相结合,成为城市绿色的开敞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②东坑湾水域、澳头滩涂节点,这些区域作为重要的湿地鸟类物种栖息地 加以保护。
③鳄鱼屿、刘五店海域,作为重要海洋珍稀物种中华白海豚和文昌鱼的栖 息地保护区。
④下谭尾、九溪入海口的红树林恢复区,作为重要生态系统恢复区加以保 护,防止填海造地等开发活动对其破坏。
⑤区域内面积大于1km2的坑塘水体。
⑥生态廊道网络的节点,主要指生态空间网络系统的交叉点处形成的生态 节点,特别是大型立交桥周边地区形成的绿化空间节点,也包括与绿色通道相连 的公园、湿地等;
⑦建成区内独立的开敞空间,主要指是一些建成区内集中分布区的大型城 市公园或绿化广场。这些节点也是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
区域生态节点的保护和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区域生态空间的完整性 和连续性,有助于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有效地约束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 减少局部地段的景观破碎度和城市化速率。
4.3生态廊道的建设自然生境之间的生态连通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生态廊 道则是实现和维持生态连通性的主要手段。廊道的结构是影响廊道生态功能的重 要因素之一,无论是河流廊道还是道路廊道,都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 植物的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最好是将周围的植物群落引入到廊道结构之中,在 树种搭配上乔、灌木结合,使廊道结构趋向于自然状态或者半自然状态。
4.3.1河流廊道的建设 针对九溪展开生态与景观综合整治十分必要,主要措施包括:
①保持河道的自然地貌特征,保护自然形成的浅滩、沼地;
②满足物种栖息地的多样性植被群落;
③水质治理,严格控制河流的水污染;
④建设生态驳岸,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间的交换与调节,具有一定的抗洪 强度;
⑤划定河岸两侧100m范围为河流的缓冲区,限制人类活动;
河岸两侧30m 内的范围作为河流廊道必要保留的宽度,其范围内必须保证良好的植被覆盖度, 保持和恢复生态群落的完整性。
4.3.2交通廊道的建设 交通廊道对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者特定区域来说,是一种干扰型的廊 道,在廊道设置方面,要有意识地减少这些干扰,尽可能避开生态系统完整且脆 弱的区域;
尽量避开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在道路两旁 建设一定宽度的绿色植被廊道。
4.4区域安全格局的生态网络及其建设 4.4.1生态网络构架 整体生态空间格局的连续性程度是衡量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生 态网络的增加被认为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生态价值较适宜的方法。生态安全 格局的构建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和趋势分析基础上,加强生态安全关键点和 关键地区的建设,在生态节点与节点之间形成生态纽带,使一定区域的生态战略点之间保持必要的联结,从而形成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就翔安区而言,就是利用 组团分隔带、山地林地和滨海自然保护区,形成相互联系的生态空间构架,以增 强防灾(台风、虫灾)、消除热岛效应、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功能。
因此,合理组合全区现有的以生物生产过程为主的生态系统类型,并结合 上述关键点与关键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改造,建设具有区域意义的大型生态轴 线,实现对全区现有以及未来城市建成区的有效生态分隔。生态轴线的具体构成 如下:
①溪园内-大帽山林场-白云飞轴线;
②澳头-刘五店-鳄鱼屿滨海滩涂轴线;
③小嶝-大嶝-澳头浅海滩涂轴线;
④香山-东坑湾轴线;
⑤九溪及其生态缓冲区轴线。
4.4.2区域生态轴建设 山地林区轴线是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对于维护全区生态稳定性具有 其他景观类型无法替代的作用。完善林地组分结构和功能,建立未来景观舒适性。
增加各生境斑块的完整性和连接度,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等功能。并通过溪流廊道和交通廊道,将自然引入城区。
对于滨海滩涂浅海轴线,应科学确定岸线和海域功能分区,实现经济、社 会、生态三者总体效益最优化。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岸线,如 珍稀海洋物种栖息地和红树林、滩涂湿地等特殊生境。控制海域污染,适合地段 恢复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
以九溪两侧绿带为竖轴,以香山-东坑湾绿化渗透空间为横轴,构成翔安 城区十字形的绿化主轴。
5结语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比较合理地运用于实 践。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规范无序的超强度的城市建设行为,使其对区域的生态安全不致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以经济和高效的景观要素的配置状态,使 自然空间与城市空间各得其所,相互协调,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实现区 域经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从翔安区目前的景观组分比例和空间分布形势来看,基于现存的生态景观, 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进行安全格局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将在很大程度 上缓解海湾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总体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的趋势,最终实现区域生态 安全状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