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5000字_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5000字

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5000字 大学心理健康结业5000字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澄 清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积极创设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心理 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阐明了大学 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自我教育,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适应;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高速发展的世纪,生活在这一世纪的人们将受 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经 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复杂 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人们提出了 许多更高的要求,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困惑。近年来,我国大学生 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里的5只黑熊被游 客泼下的硫酸严重烧伤,而行凶者却是一名已被学校免试推荐为研究生的清华学 生刘海洋。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 擦,因忍受不了同学对自己的当面指责,接连将4名同学杀害后潜逃海南。随着黑熊 事件的侦破和马加爵的落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再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近来有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大学生中,心理疾病率高达20.23%,且有低龄化、高发 率、高变化等倾向,这不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 严重的影响。据国家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上透露的消息,大 学生中16%-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有较 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 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以近年来在媒体上披露281名大学生自杀案例为基础,对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 现象进行梳理,指出男生女生自杀的原因分别为:恋爱18.5%、34.6%;学业27.4%、 16.8%;心理疾病7.3%、11.2%;就业7.3%、4.7%;人际冲突4.8%、5.6%。2005年,中 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调查显示: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萎靡不振”。同时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极少数大 学生存在“自杀倾向”。以上大量数据和种种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 十分突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大学活动中的主要 内容。大学课程多、内容难、要求高与中学相比,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都有了很 大变化,然而部分大学生对新的大学课程仍沿用已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造 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又忽视了方法的探讨,使其在学习问题上疲于被动应付,加 上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他们往往心理承受较大压力, 带来苦恼及自我否认等心理问题。

(二)环境适应问题。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尤其新生有重要影响。多数学 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及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意味 着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面对众多问题需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所有这些 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这些大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学的 新鲜感逐渐减退,加上对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习惯,对新的集体生活环境 的不适应,并从高年级学生身上看到了面对社会择业的无奈和为考研拼命学习的 压力,对家人的眷恋和依赖感越来越强,久之便深感失落进而导致孤独、自卑、焦 虑以及压抑、空虚等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擅自离校、退学等冲动行为。

(三)情感问题。大学期间正值性发育的成熟期,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需 要和对爱的渴求显得极其迫切,情感困惑也显得异常的突出。一是对于性格内向 又有交往障碍的学生,由于表达情感的艰难和对自己信心的不足,使得他们常常陷 于单相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二是一部分学生则由于能够与异性轻松交往并达成相 互的吸引,而在多重的暧昧关系中陷入忙于应付;三是当情感上出现矛盾冲突尤其 是失恋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用情的偏执而不能接受事实,以至于无法承受而走向极 端;四是源于网络交流而萌生的恋情已极为多见,网恋似乎比面对面的恋爱更轻松、 更深刻,但也更具危险与挑战。

(四)就业压力。就业前景无法预测造成心理问题。社会的竞争、就业 压力的增大,给高校众多毕业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有专家指出,出现这样的就 业忧虑提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一个明确目标的缘故。实 际上,专业知识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更多的还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积 累。(五)经济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大学校 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一些同学花钱大方,过着养尊处 优、奢侈享乐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学却省吃俭用,到处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有 “城里人”与“乡下人”日渐扩大的鸿沟。这种落差与鸿沟给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带 来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 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

(六)自杀现象。自杀问题在人群中时有发生,在大学生中此问题。随着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社会压力的加大,当今的大学生门承担着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而一些性格内向,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由于无法正确适当的释放和缓解自身的压 力,以致于最终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七)人际交往问题。据调查“30%的新生没有朋友,23%的学生感到孤独、 寂寞,45%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的发起者”。在大 学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汇集成为一个社会的群体,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 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 生一些磨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而对于这些刚刚离开自己父母的新生而言,他们 往往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过分 地苛求别人,缺乏理解、尊重、同情;有的学生互不示弱、互不谦让而发生冲突;
有的学生由于任性、偏激或喜怒无常等个性而难以为他人接受,造成人际关系不 协调;有的学生由于严重的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从而造成心理封闭。

(八)网络游戏和色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计算机的使用的普遍化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在 现在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价值理念也通过网络 悄悄的传播,由于大学生们缺乏较高的辨别力,他们往往被这些坏的思想所左右, 如部分大学生浏览色情网站和信息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以致出现这样那样的 心里问题。其次,随着网络游戏在我国的盛行,一部分大学生沉湎于网络而不能自 拔,习惯于虚拟世界的幻想而不愿面对现实世界的残酷竞争,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找 不到自己的位置。对现实的生活产生厌恶,以消极的心里去面对。

(九)自我价值感的缺失。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 新的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 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 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革。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竟争机制的引入,知识经济的挑战,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错误的思想、 腐朽的东西对好奇心强而辩别能力低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消极影响,阻碍 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特别是权钱交易、贪污腐 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吹进了大学校园,悄悄地侵入学生的心灵,腐蚀学生的 灵魂。而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往往易将这些社 会阴暗面夸大化,使得一些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低、辨别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 产生一些信仰失落、行为失范、心理上惶恐不安、情绪上消沉低落,给大学生的 心理增添负面影响。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贫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 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心理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 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像我们不能 断言永远不会得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 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此外,职业队伍短缺也是一个瓶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 程也是少得可怜,而且实效性不大。事实上,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甚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 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等等。

(三)家庭的不良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 合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是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另外家长对孩子 的情感表达上,首先是过度溺爱,事事替孩子想好,父母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 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如何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 权利。其次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大学生 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是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 不良影响出现问题。再次是独生子女的增多,也使大学生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 乏为他人着想的素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不知不觉增 强了对金钱和情爱的关注。最后是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四)人格中的不完满。在大学阶段,个体的人格特征在遗传和后天因素 影响下已基本形成。但是,部分大学生人格特征中存在着不良方面,从而对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社会性活动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我等造成一定影响,由此 产生了心理问题。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又无力改变时,便 产生了消极性防御反应及对自我的否认,结果给个体的顺利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困扰青年大学生的主要 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成才。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引起高度 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推脱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要全面开展青年学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近期国家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加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及时提前解决了今后大学 生的许多有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近期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决策也是很好 的参照文件。它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 途径以及实施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我 们希望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应制订出一个指导性的纲领文件。在强调 外因同时,大学生本人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己成材和今后生活的重要 意义,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心理成熟的需要值,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塑 造自己,有意识加强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通过使心理成熟来 达到心理健康的新水平。

(二)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必然 会带来压力、挫折、失败,健康的参与竞争的心理、坚强的心理承受力是相当重 要的。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感情脆弱,因此学 校教育就必须遵循心理健康的要求,通过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 卫生知识和技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增强面对未来可能 会有的心理冲击的承受力。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 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健康意识,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 态;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 适,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 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匹配性和谐育人体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因素来自于 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个体等多方面。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不仅是靠 学校的正确教育与培养,还需要社会的普遍关注及学生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家庭 和社会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责任感、人 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等方面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应该把 家庭和社会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多渠道、多种社会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学 校、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在加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应把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维护和提高大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 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中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员。

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工作有: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新生入学适应和毕业 生就业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评;加强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制订相应的制度,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实施办法》包括以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预防 教育制度和早期预警制度以及危机干预制度、后期跟踪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等。

在早期预警中,建立宿舍、班、教学系、学校四级大学生心理问题信息网络、学 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