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的操作和反省|高中物理新课程

浅析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的操作和反省

浅析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的操作和反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向年来始终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地讨论着。江苏省实 施高中课改至今已有三年,作为一名普通物理教师,我有幸在过去的三年里正好 经历了从高一到高三的一轮循环教学,为此想就对新课程的理解、物理课堂教学 及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对新课程的理解 新课程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视各学科为有机整体的 一部分,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机器转变为发现规律、主动学习的主体,充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 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尊重和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快乐的教与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 主动学习。

二、物理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的践行 1.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性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一 堂课40分钟,如何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就显得极其重要。那么启发性探究式教学作 为一种尝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测可 能的答案、通过实验的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基本过程,在高中新课程教材 中的许多内容中可以得到落实,比如牛顿运动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规律、平抛的 规律、动能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动能定理)、弹簧弹性势能的探究等等,这样有 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探 索未知物理世界的欲望,主动学习就成为可能,作为课堂教学对课外学习的主导 功能也就能体现出来。HttP://WWW.gwyOO.COM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过去,物理学对许多学生来讲就是大量地做习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物 理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家的奋斗史,因此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素材,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物理教学让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家科学研究的大致方法的同时,让学生了 解物理学研究的艰难和物理学家执著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积极合作的人文品质,从物理学家的身上看到伟大人格的光辉,教会学生在成长 过程中怎样做人。新高中物理教材的“读一读”和“科学漫步”中有充分体现,教师 不能放过。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如,讲能量时 可以联系能源和能源危机,进而提出节约资源的理念,在工业生产的同时注意到 环境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是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作为物理教师理 应充分利用好教学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3.充分利用网络,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中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在突破学科本位观念的要求 下,除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外,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也是必然的。网络 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 理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学得真实、有趣,在 教学实际中具体分为二类。一类是理论或概念抽象,或者动态过程很难相象的, 需要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比如3―5中讲到波粒二象性时,教材上有图片, 但不好理解,做实验不可能,这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当光子一个一个通 过单缝时屏上亮点分布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到波粒二象性的真正含义。另 一类就是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上网查资料, 通过讨论各组写出报告,比如桥梁结构中的力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和实 地考查,提高学生对力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 力学的兴趣。

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三年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新 课程的理念与社会实际的严重脱节。

1.新课程理念与资源不足脱节。

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但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大班制教 育,这导致了在探究活动中实验器材明显不足;
同时学生可以在必修之后各科都 有选修,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各科的教师明现不够,实际的应对措施是各个地区统一了各科选修课程,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另外,探究所需时间长与课时少不相 符。

2.新课程理念与社会价值观脱节 学生是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代表,所以社会价值观必然会在学生身上具体地 表现出来。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是家长的心愿,也是学生的心愿,这样家长 和学生只注重解题和考试成绩,学生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活动更象是一个旁 观者。

3.新课程中的评价与高考实际的脱节。

在当前,高考仍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从理论上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 系很完整,是相当理想的,但今年的高考及录取和往年相差无几。不谈高考物理 试题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也不谈今年江苏高考录取方案的合理性、公正性、 权威性是否值得商榷,单讲高考方案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尽管回答是肯定的, 但实际操作还是以分数为准,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本无从体现。反过来,综合素质 的评价没有全省统一标准,各地区各学校自己制定;
就算有全省的统一标准并纳 入高考录取中(折算成分数),那么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大,社会诚信成了最大的 考量。可见,新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大教育的改善。大教育是指社会全 员的教育。只有提高社会诚信,转变社会价值观,合理分流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 教育,解决高考样本过大的难题,才能在高考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为教 学实际提供更大的动力和空间,当全社会都参与进新课程改革时,我们的学生就 会学得更快乐、更踏实、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