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的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论文
蜀绣的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论文 唐宋时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的鼎盛时代,也是蜀绣蓬勃发展独成一 格的时代,它和西蜀绘画的兴盛相辅相成。当时的蜀文化呈现出文化艺术和游赏 习俗相结合的趋势。“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最能 体现文化艺术和游乐结合的无非是绘画、舞蹈和戏剧音乐。唐代大慈寺壁画就为 当时天下之冠,拥有八千五百多间殿堂,一万三千余幅各式壁画。“举天下之言 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像位繁密,金彩 华缛,何庄严显示之如是。昔之画手,或待诏行在,或禄仕两蜀,皆一时觉艺, 格入胜妙。至于本朝,类多名笔,度所酬赠,必异他工。”至今尚可考见画家之 名的,计有卢楞枷、范琼、赵公v、赵忠义父子、黄荃、文同、常重胤、孙位等 一代名家,共六十余人。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成都绘画规模的鼎盛和艺术水平的高 超。从唐朝二帝入蜀避难开始,便有大量画家前后来到西蜀。唐末五代十国时期, 相对于中原的战乱频繁,川西平原的偏安一隅使得西蜀在原有繁荣的基础上更上 一层楼,经济文化一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难于计数的从北方来的画家汇集于成 都,和本地画家共同活跃画坛,加之西蜀的前后主都很重视绘画。因此公元935 年,后蜀正式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翰林图画院”。后蜀成都人黄荃黄居u父 子开创的工笔花鸟画派成为了花鸟画成熟的代表,被称为“黄家富贵”,基本垄断 了整个宋朝院体画的审美标准。作为成熟发达的内陆文明体现之一的蜀绣,当地 绘画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蜀绣的发展,奠定了蜀绣以线代墨、运针如 笔、绣画合一的艺术风格。设色绚丽、形象逼真、注重写生、工整严谨的黄家绘 画手法极为适合作为刺绣的绣稿,当时的北宋皇帝宋徽宗非常重视刺绣艺术,在 翰林图画院中设立绣工科,将刺绣细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这不仅大大 提高了刺绣的艺术性,而且加快了刺绣和绘画的融合。蜀绣由于地利所便,运用 当时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为蓝本,极力体现了宋画绣的主要特色并沿袭下来。现 存宋绣藏品的内容和形式大都是皇帝宫廷御院里的珍禽异兽名花奇石,色彩富贵 华丽,极具皇家气息,和当时宫廷主导的“黄家富贵”审美趣味十分吻合。现藏于 西南大学的蜀绣“双冠图片”是北宋所绣,绫地,绣片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 绣二株鸡冠花、孤屿、水草水波纹,一雄鸡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钤“明昌御 览”玉玺一方。针线细密,用针如发细,用线只用一、二丝,所绣花草禽鸟如果 不如此细密就达不到工和真的要求。如此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正是“黄家富 贵”所提倡的工致、细腻、绚丽的艺术特征。后代论及绣品的工致,就说“工仿宋 绣”,赞扬“精刺绣”的,就说“能灭去针线痕迹”,直接称为“针神”。这些都是因为 仿宋画的审美去追求刺绣的工致,也直接叫做“绘绣”,绘画对蜀绣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因此,蜀绣从一开始就和绘画渊源深远,从宋画绣开始,绘画和刺绣 彼此息息相关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色使蜀绣独树一帜不同凡响。在漫长的历史长 河中,蜀绣逐渐和绘画达到绣画合一的境界。蜀绣的绘画文化特色 蜀绣的和绘画相关的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导致了它的题材内容和工艺手法 都具有绘画特征的文化特色。熊猫和金丝猴是蜀地特有的珍稀动物,是蜀绣中最 常见的题材。传统题材以龙凤软缎被面和芙蓉鲤鱼最负盛名。五代时,后蜀皇帝 孟昶偏爱芙蓉,命百姓在成都城墙遍植芙蓉,秋天芙蓉盛开时如叠锦堆霞,故成 都又名“芙蓉城”。1981年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展示的长4.4m、高1.7m、共计32条鲤 鱼的《芙蓉鲤鱼》是蜀绣的代表作,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此绣品根据 花鱼叶杆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针法,如盖针、点针、沙针、覆盖针等,花繁如 云鱼戏其下,芙蓉花的清丽之色与水墨鲤鱼共同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由于 蜀绣是“画绣”,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均受文人画家的影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 表现绘画题材的。特别是以名人书画为图稿,如仿郑板桥的《竹石》的绣品《怪 石从条图》等。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四川省成立了劝工总局,内 设刺绣科,聘请绘画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 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都入绣,即加 强了蜀绣和绘画的结合,也大大提高了刺绣表现绘画的技法。蜀绣还得到蜀中画 家的大力支持,如《薛涛制筏图》绣屏,就是著名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 工艺师加工创造的一副佳作。文人画的超凡脱俗的审美趣味和蜀绣追求的精致细 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的一致,使得很多绘画韵味浓厚的作品问世,如蜀绣代表 作之一《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等。蜀绣的技艺特点是运针自如,针迹平齐严谨, 丝线粗细兼用,色彩和顺。1、针法:分为十二大类,138种针法,是一个长期积 累形成的丰富而高技术的针法体系,根据图案不同而用针。第一,晕针。晕针是 区分蜀绣与其他地区刺绣的主要标志,是指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按针法组织不 同可分二二针、二三针、全三针。其中二三针是蜀绣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晕针,具 有针法严谨,结实耐磨,表现力强,绣面平齐光亮,针迹均匀的优点,是绣日用 品与欣赏品的主要针法。二二针是指有规律二针二针地排列,按实际情况一排一 排地变化色彩,表现晕色效果。三三针普遍用于花卉人物等,具有光亮平齐的效 果。由于晕针针法长短不一,每排长短不等而针脚却紧密相接,更能体现事物的 立体感和真实感,淋漓尽致的刻划对象的光色,善于表现色彩晕染,表现出不同 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更好表现绘画效果。第二,斜滚针 等针法。斜滚针是蜀绣的最基本的针法之一,两线紧靠,形成条纹,适宜表现花藤、叶筋、水波、松针等;
衣锦纹针,适合绣各种装饰图案;
切针,适宜表现透 明的轻纱、薄雾、水泡;
蓬铺针,具有对折闪光的效果;
参针,装饰性强;
木石 针,则有色彩过渡的效果。此外,常用的还有花针、虚实针、乱针、斜针、运针 滚针、沙针、辅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因为蜀绣一直追求绘画的 效果,近年来蜀绣大师郝淑萍创造了“平手拉花针”,开创了油画单面绣法,惟妙 惟肖的表现了油画的透视、明暗和材料质感,使蜀绣摹本由工笔和水墨的国画拓 展到油画领域。解放以后,针法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 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丰富了蜀绣的表现 形式和艺术风格。2、绣技第一,线条绣。这是蜀绣为了更好的体现水墨绘画效 果而独创的线画合一的绣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蜀绣技法主要是线条绣。所 绣均为墨色,如画家赵蕴玉的《品箫图》、《簪花图》等都是线条绣。在素白的 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线做墨以针代笔,表现绘画中用 笔的大小粗细和水墨的浓淡干湿深浅,也表现传统书法中的沙笔飞白(墨线中有 点点空白)。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层峦起伏烟云流润,均具有丰富的黑白灰变化。
所绣线条生动流畅,色彩轻柔温和,笔墨的湿润感和潇洒感纤毫毕现。第二,双 面绣。蜀绣的工艺有单面绣、立体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异色异形异针 法)。双面三异绣是蜀绣技艺最高最难的表现形式。以刺绣的技术为基础,在一 副绣品的正反两面分别绣出构图、色彩、针法完全不同的物象而又浑然一体,形 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同一主题不同的意境。“康宁绣”就是一个代表。它传 承了蜀绣的精华,创造了双面异形绣,被誉为蜀绣一绝。双面绣可以是绣完一面 再绣另一面,但也可以先把两面主要的块面完成了,再分别绣两面的其余部分。
先绣的一面是比较复杂、难度大的,然后再绣另一面比较简单的。第一面叫绣, 第二面叫撇。撇就是在第一面绣的反面针线层上,很精细地做出异形图案,因为 不能在第一面绣图上露出针脚所以称为撇。第三,车拧法。蜀绣刺绣工艺的特点 是“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拧到家”的车拧法是蜀绣一 枝独秀的绣法。“车”指绣品的点睛部位,自点睛处起针,凭灵感向四周扩绣,以 达到“神似”的效果。“拧”更为讲究,是指运用长短、深浅、浓淡不同的针(如晕 针)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不管是一片叶子或一个花瓣,针线 是一顺地展开而非横竖交叉,绣品因此平齐光亮。各片叶子、花瓣的方向是从中 心往外呈弧形、圆形的图案,用针跟着花瓣、叶子的方向旋转着绣出环转的效果, 一针包边跟着图案方向边车边拧地往中心绣,这就是“车拧”。薄处透亮,厚处立 体,看起来圆形从边缘到中心十分自然地收缩而针脚整齐,强烈地呈现出物体的 生动变化,使得绣品浓淡适中,张弛有度,疏密得体,产生水墨写意的绘画艺术 效果。1、巨幅“芙蓉鲤鱼”座屏芙蓉鲤鱼是最具有巴蜀地方特色的图案。此座屏集蜀绣传统针法之大成,停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鲤鱼生动活泼漂浮欲动, 芙蓉花清丽娇艳熠熠生辉,芙蓉鲤鱼浮翠流丹互相辉映,使人倍感秋波荡漾透彻 明亮。悠远高雅的意境,精致细腻的针法,典雅秀丽的色彩,不愧为蜀绣的代表 作精品。2、蜀绣大师郝淑萍:油画单面绣《舞者》作品在传统的二三针、晕针 技法上,创造了“拉手平花针”技法,用一针一线绣出了油画的浓淡、明暗,技艺 精巧,以假乱真,体现舞者轻盈飘逸之美,使得精、气、神和手、眼、身、舞、 步完美结合、高度统一。施针严谨,线片广亮,针脚整齐,渗色柔和,充分体现 了蜀绣的技艺特点和艺术风格。3、技艺的最高表现形式――双面三异绣(异色 异形异针法)《稚趣图》。蜀绣大师康宁的《稚趣图》在薄如蝉翼的半透明纱上, 一面绣着情思绵绵的卓文君,另一面绣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母子。“双面异形绣” 的要求极为苛刻,“密不成堆,稀不见底,光亮平齐,短针细密,外实内松”。康 宁呕心沥血成功探索了“双面异形绣。”即在绣缎的正反两面白描两幅形象各异的 画面,再用双针双线同时上下穿动,绣正面时也勾勒反面,最后绣出两幅形象色 彩针法截然不同却又浑然一体的图案。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康 宁绣”的创始人。康宁绣传承了蜀绣的精华并独成一派,其双面异形彩绣被誉为 蜀绣一绝。
蜀绣的文化价值 蜀绣在宋代主要表现为工整的写实作风。到了明清时期,以国画为绣稿, 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高雅,针法、色彩追求精致、细腻、典雅、 秀丽的艺术风格。它深受蜀文化思想影响,从当地各种民族及地域文化中汲取营 养,发挥文化优势,结合自身的技艺特点,不断改革、变化、发展、创新,逐渐 的由民间刺绣发展为风格雅致的传统画绣,并由此产生表现绘画效果的刺绣技艺 独特之美。如用线极细,绣面不露针迹,绣面几乎看不到针脚,视觉上极为平整 光滑。用针的丰富绣法独特、全面地展现了蜀绣独领风骚的技艺之美。如绣熊猫、 芙蓉鲤鱼通常用施毛针、平晕针、铺针等,绣动物的眼睛用滚针、乱针交叉用来 绣背景。又如蜀绣的代表图案鲤鱼,每绣一条鲤鱼,就用了近30种针法,使鱼的 各个部位都能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效果,上下沉浮,动静相交,远观近看皆活龙活 现、呼之欲出。丝线的粗细、针法的变化、色彩的过渡浑然一体,完美体现了针 法和绣线、绘画和刺绣的水乳交融。蜀绣从最初的单面绣发展到双面绣、异形绣、 异色绣,甚至到达最高境界的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绣,在薄如蝉翼的透明丝绢上 见证了正反两面图案、颜色、针法截然不同的神奇技艺。由于蜀绣和绘画的种种 渊源和关联,绘画中的意境也自然而然的成了蜀绣的艺术语言之一。首先,蜀绣 的构图是模仿绘画章法的构图。以国画为绣稿,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其次, 蜀绣的色彩淡雅柔丽,变化细腻和顺,渗色柔和丰富,是表现如诗似画的意境的 另一阐述。第三,蜀绣具有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 图,严谨的造型,清秀细密的纹样,优美流畅的线条,虚实得体的图案,悠远高 雅的题材内容,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这种幽雅天真之韵正是恬淡闲逸的意境写 照。这种审美定位和文化渊源、艺术趣味息息相关,绣在丝绢上的不管是直抒胸 臆的泼墨写意或是精致细腻的工笔,还是形象逼真通透凝重的油画;
不管是古代 幽清明净隽永优美的审美情怀,还是当今俊逸精妙静谧旷达的神韵追求,都呈现 了如绘画般明丽清新、温润秀洁的意境之美。蜀绣的发展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 需要,也是蜀绣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需要。蜀绣的创新应该着眼于文化品牌的打 造和文化内涵及价值的发掘。随着时代的变迁,蜀绣从有着浓郁士大夫文化影响 的传统闺阁绣画发展到受西方文化影响、具有油画、国画等各种绘画风格韵味融 合各种文化精神的现代绘画刺绣。蜀绣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精品, 其实质是蜀地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如儒文化、佛文化等交融汇合后历尽千年的文 化观念和思想情操及审美感悟的辉煌传达。蜀绣创作包含了巴蜀人们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朴实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巴蜀人民演绎天地 万物、记录历史、社会和生活变迁的文化载体。和其他三大名绣苏、粤、湘绣相 比,蜀绣由于巴蜀文化的影响,更具有少数民族的风情韵味。蜀绣要改变产品结 构单一,打破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受交通制约而影响市场销售的限制,就得发展自 我独特而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以精细的芙蓉鲤鱼、熊猫、金丝猴、川剧 脸谱等作为地方文化的符号,在保留柔和细腻的传统特色和绣画合一的艺术特征 之外,还要尽量体现巴蜀风情的民族韵味,和少数民族服饰及绘画相结合,极力 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把手工艺传统技法精髓和创新的理念、现代题材及审 美需求等元素相融合,使这门珍贵的艺术换发新的艺术活力,创造出新时代新气 象的蜀绣精品。2012年7月,巨幅蜀绣作品《高原秋色》就是运用平针和大小乱 针结合的创新型绣法,使绣品具有油画般浑厚平致的绘画效果。它作为新时代的 刺绣代表,装饰在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内,再一次展现了蜀绣和绘画相 结合超群绝伦的技艺之美,蜀绣和文化相融合的油画意境之美,蜀绣和时代相交 汇的时代气息之美。结语蜀绣,作为中国刺绣的代表之一,以源远流长的文明历 史,变化莫测的针法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名扬四海。它和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历 史渊源、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紧密相联,是绘画和刺绣最古老的结合。它以最为古 老和传统的蜀绣技法,融合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观念,化丹青浓彩于丝绢 之上,如同一副波澜壮阔的宏图巨画,描绘着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艺术面貌;
又 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演奏着悠久灿烂美奂美仑的文化千古绝唱。本文作者:吴文轩 工作单位: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