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
近年我国青少年学业情绪研讨 近年来随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兴起,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到 的学业情绪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它作为一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 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 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学业成就 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系统了解学业情绪的研究现状, 我们从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展望等方面对近五年来关于学业情 绪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一、研究概况 学业情绪(academicemotion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ekrun等人(2002)提出的。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并体验到的情绪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情绪种类,但与学 习活动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九种,即愉快、放松、希望、自豪、焦虑、失望、羞愧、 气愤、厌烦,并称之为学业情绪。SophieGovaerts和JacquesGregoire(2008)通过 对学业情绪量表(AES)的发展和建构维度上的研究,入党申请书提出了学业情 绪包括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体验的六种情绪,其中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增加了挫 折感。在国内对于和学习有关的情绪如考试焦虑、厌学等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以学业情绪为主题的研究则是从2005年开始的。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 检索发现,截止到2010年5月总共有45篇相关论文,其中2005年、2006年、2007 年发表的论文各占7%,2008年的论文占9%,2009年的论文占38%,2010年的论 文占3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在国内,学业情绪已经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对象多 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主,对高中生和小学生的研究只占很少一部分。方法上以实 证研究居多,理论探索较少,而且所有的实证研究都是以问卷的形式来测得的, 很少涉及实验。具体来说,理论探索主要针对学业情绪的结构维度、发展特点、 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学业情绪的情绪控制―价值理论;
实证研究则 探讨了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学生适应等方面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纵观近五年来国内对学业情绪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是理论研究,一类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多是在对他人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的基 础上,以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
实证研究多以问卷为主,也有一部分是干预性实验研究。
1.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理论探索主要采用 文献分析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写作网实证研究大多采用问卷法。如董妍、俞国良 (2007)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以1731名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青少 年学业情绪的维度并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陆桂芝、庞丽华(2008)使用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考察了哈尔滨市468名初中1~3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和 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苏世将、马惠霞(2009)使用自编的一般大学生学业情绪量 表了解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董妍、俞国良(2010) 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成就目标问卷》等以1209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 了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陆桂芝、任秀华(2010)使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 卷》《教师领导行为问卷》以驻马店市630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了教师领导方 式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以上所使用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都是由董妍和俞国良2007年编制的。
也有学者使用实验法来研究学业情绪,如马惠霞、郭宏燕、沈德立(2009)采用 2(实验班、对照班)×2(班级辅导+教师与家长辅导、注意即心理安慰剂)×3(学业情 绪、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实验设计,对6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系统心理干 预实验研究,发现系统心理干预对增进初二学生良好学业情绪是有效的。整体而 言,国内在学业情绪的研究上,研究工具比较单一,以问卷为主,很少使用实验, 更缺乏与观察法、访谈法等其他方法的结合。
2.研究范围狭窄 许多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入党申请书只是单纯考察了学生在课堂学习 中的学业情绪。但学业情绪并不仅限于此,在与学业有关的其他活动如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等同样也存在这种情绪。因而这些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不 具有生态效应,不确定是否可以在正常的教学中推广;
二是量的研究少,只是通 过积极和消极这两个质的变化来考察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同一刺激引起情绪 的量的大小是有差异的,不同情绪的量怎么衡量、如何作用于学习等都需要进一 步研究。
3.研究被试取样的局限性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许多研究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作为被试。但对于面临高 考,心理压力更大、学业情绪起的作用更明显的高中生则很少涉及,关于小学生 的研究则几乎没有。从地域上来说,以大、中城市学生作为被试的研究很多,但 以农村学生作为被试的研究则没有,而且缺乏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的研究。
此外,由于现在很少有对汉族和少数民族、英语和语文学习等的对比研究,因此, 就学业情绪所涉及到的各个相关维度是否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还值得思考。
三、研究内容 1.工作报告学业情绪的定义和维度 在Pekrun提出学业情绪的概念之后,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 其是在它的结构维度方面。董妍、俞国良(2005)扩大了学业情绪的范围,认为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 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情绪不仅仅指学生在获悉 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 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董妍、俞国 良(2006)按照愉悦度(积极与消极)与唤醒度(高唤醒与低唤醒)将学业情绪归为 积极唤醒度高的情绪、积极唤醒度低的情绪、消极唤醒度高的情绪与消极唤醒度 低的情绪四类。
李磊、郭成(2009)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业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 的所有情绪,学业学习包括所有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如 体验到与学业成就有关的各种情绪。马慧霞和张泽民(2010)根据学业情绪与课 程、论文网情境的相关,将学业情绪划分得更为详细。他们认为学业情绪首先指 的是一般学业情绪,一般学业情绪又可具体划分为课程特异学业情绪和情境特异 学业情绪。在课程特异方面,可分为中学生和大学生课程相关(course-related) 学业情绪;
在情境特异方面,可通过设计编制课堂、课外和考试相关的学业情绪 问卷来研究相应情境相关的学业情绪。
综上所述,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中 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并且这些情绪必须在这些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只 是按照这些情绪的性质把学业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并没有按照这两类 情绪所起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2.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性别、年级的差异上。在性别上,董妍、俞国良(2007)和马惠霞(2009)的研究证明,男生体验到 的积极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体验到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但也有研究显 示,学业情绪不存在性别差异,如罗丽丹(2010)认为性别因素对海南高一学生 的学业情绪的影响不大,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生的积极情绪要多于女 生,这和女生的性格特点、内心特征有关;
女生相对于男生总体上感觉细腻、情 感丰富,能够更多地体会到学习活动对她们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该更加关注女生的情绪变化,工作体会并进行积极的鼓励。
在年级上,对于不同研究对象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李磊、郭成(2009)认 为,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学生体验到了更多的不良情绪;
苏世将、马惠霞 (2009)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二年级比一、三年级体验到较多的负性 情绪和较少的正性情绪;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将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高 中生相对于初中生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任务较重、高 考压力较大有关。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要多于消极情绪。
也有研究者把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的学业情绪作了比较,发现学习不良 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
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显 著高于一般青少年;
两者在学业情绪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和高二、高 三年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是由于学习不良青少年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 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经常受到教师的负向评价。另外,学习不良学生的情绪表达 规则、免费范文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会使他们体会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3.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内部因素有:
(1)个人认知 个体对学业目标的控制和价值的估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情 绪。在此基础上,个体的能力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等各因素 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些因素影响个体的学业情绪。与此同时,归 因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2)调节水平 不同的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不一样,同样的学业情绪对学生的 学习活动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调节水平,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得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 变化。在学习活动中,不单单是消极情绪需要调节,有些积极情绪(如过多满足 和骄傲)也可能会使个体在今后的学习中受到影响。
(3)成就目标 罗乐等(2009)认为,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更多地与学生的积极学业 情绪相联系,而成绩回避目标则更多地与消极学业情绪相联系。
影响学业情绪的外部因素有:
(1)教师因素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情绪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领导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教学情绪场”的概念,它是指以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 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某种学习动机或者需要的课堂教学环。写作参考在教学的过 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来引导学生学业情绪的变化。
(2)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业情绪产生积极的变化。这种辅导既可以来自学 校、班级、教师,也可以来自社会、家庭。马惠霞、郭宏燕、沈德立(2009)发 现,班级辅导+教师与家长辅导的系统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增加初二学生的正向学 业情绪,减少负向学业情绪,并且干预后间隔一个月有延续效应。
(3)课程科目 学业情绪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关系的强度差异是比较大的,这就体现了学 业情绪的领域特异性。马惠霞(2009)通过对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开设教师教育课程 的394名学生的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学生对快乐源的选择有专业差异。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等。
总之,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因素很多,往往是内、外因同时起作用。4.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 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涵盖环境变量、控制和价值的相关认知评估与 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认为,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是环境变量与学业 情绪之间的中介变量。在这个理论中,学业情绪包括和行为相关的情绪,如在学 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高兴、挫折感以及厌烦,入职思想汇报以及那些预知到自己成 功或者失败的结果的情绪,如高兴、希望、骄傲、紧张、无助、害羞等。控制― 价值理论认为,与成就情绪唤起相关的评估主要有两种,即对成就活动、结果控 制的评估和对这些活动、结果价值的评估。对控制的评估包括与成就相关的期望、 成就结果的归因、自我概念,对价值的评估包括主观价值和成就目标。任何与成 就相关的情绪都是控制和价值评估的结合。
5.学业情绪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1)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 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有一定的预测关系。陆桂芝、庞丽华(2008)选取哈 尔滨市468名初中1~3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运用问卷法考察了学业情绪和学业 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十三种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联合预测达到极其显 著水平,其中“无助”能极其显著地预测学业成就;
除了“恼火”外,学业成就对其 余十二种情绪回馈作用显著。俞国良、董妍(2010)通过研究也发现:积极低唤 醒学业情绪能够直接积极预测学业成就;
工作报告消极高唤醒与消极低唤醒学业 情绪能够直接消极预测学业成就。孙芳萍、陈传锋也得出了和他们一致的结论, 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他们认为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之间相互影响,学业情绪 对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而学业成绩对学业情绪具有回馈作用。学业控制感和 成就目标通过学业情绪来影响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2)学业情绪与学生适应性 学生适应性包括学校适应和学习适应,许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逃学和厌学 的现象与学生的学业情绪存在着相关。俞国良、董妍(2007)以学习不良青少年 为被试,采用成绩反馈法诱发情绪,考察了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和 持续性注意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会影响学习不良青少年的选择性注意,具有 积极低唤醒情绪的学习不良青少年,他们的选择性注意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消极情 绪下的被试;
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持续性注意能力,消极高唤 醒的情绪能够增加虚报率,而积极高唤醒的情绪能够提高判断标准,降低虚报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业情绪,如果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不到疏导,那么他 们的学习就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进而导致厌学行为,甚至会逃学。
(3)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 学业情绪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适当的情绪调 节方法维持积极情绪,改变、预防消极情绪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积极 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 论文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就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主动学 习的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四、研究展望 国内近五年来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同时也 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研究内容系统化 首先,理论研究要深入。进一步研究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各种因素,把握 学业情绪的内涵,探讨学生学业情绪作用的内在机制。同时结合具体的学科来对 学业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比较在主科(语文、数学、英语)学习和在其他 副科学习中的变化维度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研究的范围要拓宽,扩大研究学业 情绪的学生群,不仅要研究正常儿童,同时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也要进行研究, 考察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异。
再次,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带有一定的情绪, 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业情绪必然有影响,所以教师的情绪是如何作用于学生的也是 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2.研究方法多元化 首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以往的研究无论是问卷法还是实验法, 都是同时考察所有被试的情绪变化,并没有进行纵向研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 们的情绪在学习活动的进行中一直是变化的,如何用曲线来描述这个变化的状态, 以及随着个体生理、心理成熟度的增强,这种状态的变化是否一成不变等问题, 只有追踪研究才能来确定。其次,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目前国内关于学业情绪的实验研究主 要集中在学业情绪积极或者消极质的研究上,学生的学业情绪在不同的质上也有 量的变化,免费论文所以在实验设计的时候,我们先要分析某种刺激是否能够引 起某种学业情绪,然后分析这种量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探讨不同学 业情绪类型上量的差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访 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3.研究成果实践化 关于学业情绪,我们作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如何把研究结果转 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资源,使其具有生态效应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把 这种研究的成果推广,并由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减 少,学习效率能够提升,这是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学业情绪作为一种与教学和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在学 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需要 研究。积极开展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研究,了解学业情绪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 们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而且学业情绪作为影响学生心理发 展的情感变量,与其他的影响因素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写作参考其中作用方式 和机制以及密切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