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论文_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论文

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论文

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论文 一、当前国内推行个性发展教育状况不佳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对于当前国内推行个性发展教 育有相当一定的影响。

个性发展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而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共性至上”的 群体原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独特个性;
传统文化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创新 教育的开展。传统文化中的级别把人分成九等,上下尊卑、等级森严。过分强调 统一,忽视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当代人的学生观还是把顺从、听话、老实看作 好学生的标准,当代人的尊师观依然是以师道尊严、崇尚教师权威为主流。长期 处于这种环境下,学生时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学性和进取 精神差,缺乏强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创新欲望。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学生 竞争意识的培养。这对个性发展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中封闭保守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开放、创新思想的培养。长期以来, 中国人养成了封闭保守的心理特征,不重视信息交流,相信自己的经验感觉,不 愿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主体性的自由发 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不利于学生独特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这直接不利于个性发展教育的开展。

由于一些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大力推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家长、社 会各界看重多的也是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在这种氛围下,所有的一切教学都 是为升学、就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思想品德教育,扭曲了智育,限制 了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学校迫于升学率或 就业率的压力,就是在当前国内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也 不敢贸然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从一个方面讲,在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型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包括学生个人,对于素质教育都没有一 个非常清晰的定位或者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创新教育的发展步伐,限制了学 生个性发展教育的推行与发展。

二、关注、改善学生个性教育发展的途径方向 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是 现实而具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态度、个性、思想等等,直接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
有的认 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 异。因此对人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独特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遗传的独特性, 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独特经验,及尊重张扬个体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必过分受 制于传统文化的思维影响。

社会民主与人的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社会的民主化程度 越高,越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因为社会的高度民主氛围可以为人的个性发展提 供纵横广阔的时空,使人个性发展的潜能获得昀充分的挖掘。教育民主是民主这 一范畴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 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是当前学校教育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 课题,是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的原则是:
1.给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教育。

2.学校教育提供足以使每个学生达到既定的标准。

3.使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其潜能。

4.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前提。通过必修 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发 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建构学生在整个专业教学、学生管理中 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时间、空间和一切所需要的条件。

所谓学生在专业教学和日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 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 性实现的主体。学生在专业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表现为:
1.能动性。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形成自觉、主动、积极地认识客观 世界的趋势,以致获得自身主体性的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创造具有激发性 的教学情境和日常管理中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能动性的实现。

2.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实际上也无法代替。在教学活动中,凡属教师能够科学组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特别是动 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诱导学生独立 地探究,在日常学生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组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 自主提高的作用。

3.创造性。学生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具有探索研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 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创造性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的不同侧面都 会有所表现的,尽管他们的主体性不成熟、不完善,然而其主体性的嫩芽孕育着 创造性,所以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激思,提供创 造的机会和条件。

4.自为性。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 这是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的动力。这种动力的源泉就是自为性,失去了自为 性就偏离了发展性,就没有学生个性发展可言。

教育考试具有教育性,因而也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这种功能发 挥得如何,关键在于考试的导向作用。

现在的考试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授业者的专利,是约束学生的工具。考试 把人简化为物,把人的发展等同于机械加工标准件一样,无视被试者的一切人的 特征,学生被规格化了;
考试强制学生违背己愿,如同从事简单劳动的熟练工那 样,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机械的背诵、演算上;
考试使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成 为唯命是从的机器人,标准答案的崇拜者;
考试造就的是顺从的社会劳动者,而 不利于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尤其是考试导致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越是难以发挥潜能、越加重其负担,甚至利用分数夸大学生个性差异上的弱点, 称其为“差生”,由此陷入恶生循环,使他们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动力。现今考试中 存在的种种弊端必须予以革除,以实现考试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选拔人的 科学价值,以考试强大的正导向作用,创造个性教育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全 面发展。

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必须改变人们往往对基础教育主要是打基础的, 基础即共性的,因而教学要求学生各学科平均发展的惯性认识。必须纠正考试中 注重给学生排出名次,强调测量共性,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无视学生个体已经 显露出来的某些个性优势,甚至将带有必然性、普遍性的个别差异视为“短处”, 认为无发展前途、并以冷眼相待的扼杀学生个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