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_商科院校

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 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操运用的联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的重 视。对应用型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为增强课程体 验、提升课程实效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商科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项目化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与建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和机制,为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 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 求》(教思政厅[2011]5号)等文件的下发及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标准的制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也被提上了新的高度。

一、应用型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 应用型商科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除了要完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 授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理健康发展外,还肩负着培养与打造商科学生理 想人格与通用能力,即培养商科学生外向乐群,活泼开朗,好强上进,敢为敢当, 善于沟通、乐于协作,富于创新、情绪稳定、心态平和,自律自明、客观务实、 专业能力扎实等系现代商贸、流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理想人格特征以及团队 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发展等商贸 流通领域最看重的通用能力[1],并为后期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 学等课程提供知识基础的重任。

二、应用型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涵义 项目化教学是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和莱夫的情境学习理论,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法,是指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某些特定的生产项目作为学习任务载体,让学生实 际参与生产项目的分析、开发、实施及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的一 种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2]。自1990至1999年期间,项目学习的概念被传入我国,这段时间,“项目化教学”在出国留学计划的理论基础研究背景下,经过了 一个“平台式”的课程模式,并根据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作过程作为导向,开发课程 的教育模式[3]。当前,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育层次得了充分的推广,其基于内 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构成要素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表现 出了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为依托,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成果多样化等显 著特征,这一系列特征与应用型商科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参与、 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特点不谋而合。

三、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探索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应用性人才,以符合培养商科类学生核心、 共性职业心理素养的要求,商科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应遵循学生主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学习的项目,将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突出学生的感受、 体验,训练学生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原则。在课程设计 的思路上,以学生团队的组建与形成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自 我探索任务来引导教学,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要求,采用“展示―参 与―辨析―讲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情境化教学、体验教学为手段,以学 生演练为主教师讲授与演示为辅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

(二)模块设置及项目任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 号)文件要求,将课程设计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 适应社会三大模块共11个专题,同时辅以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在理 论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参与,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项目模块与专题设置 见表1。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最为基本 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辩论、角色扮演、参与情景再现、 榜样作用、行为训练、小组讨论与分享等方式纠正自身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不合理信念,学习情绪管理与调节的具体方法,养成新的更为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以达到自我整合,增进健全人格养成的目的[4]。结合商科人才的培养 方向及职业素养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在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与手段上宜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 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教学教法,充分利用运用各种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 设备,相关图书、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知 识、训练行为、塑造性格。

(四)课程考核 为塑造商科学生外向乐群、活泼开朗、敢于沟通、敢于表现的性格特点,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入“发布会”环节,即学生在讲台上面对同班同学进行3分钟 的自我介绍或观点阐述,随后回答同班同学3个提问,对上台展示及提问学生包 括课堂参与均进行平时成绩累积,占总评成绩的10%;
学生在气质类型测量、职 业性格测试中等测试所完成的自我成长与分析报告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可作为学 生期中综合考评依据,考察的是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 析、自我规划发展的能力,可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占30%左右;
学生在平时以团队 进行的拓展训练中的表现及课程结束后的团队总结展示情况可在课程总评成绩 中占60%左右。

四、结束语 商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纯理论的传授,更应注重课程的体验、参与 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更要学会怎么做, 所以在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应过程与效果并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转变、 情绪感受、行为塑造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增强课程体验、提 升课程实效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