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参考论文_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参考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参考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参考论文篇一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 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 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 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 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 力的产生,指出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心理教育简单化到教 育渠道的缺失,并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的实现,试图帮助大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压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4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对位,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 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认为有了心理 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课程 设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从根本上得不到正确的心 理观念的汲取。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看来,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基础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 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 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 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引力,教学效 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 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身份的变化,再加之自身适应性差的原因, 心理与现实差距加大,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一)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 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 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 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 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主要问题是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 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引起自我评价降低,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的 尖锐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 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 就产生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例: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 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 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语,出现异常行为。该例是为了过度满足自尊 心需要而导致产生虚荣心大学的案例,这种现象在大学女生中尤为常见,为了满 足自己所谓的面子,甚至以放弃自己诚信为代价。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运用 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指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暗示和启发,使其 改变原有错误的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再就是要教导学生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 做事,厚积薄发,不要追求虚名。

(三)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1.焦虑症自我调节从树立自信开始。

自信心缺乏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往往是 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的,而勇气则来源于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就会让我们在处理事 情上瞻前顾后、犹豫未定,从而给自己又添加了一层阴影。所以说,只要我们自 己自信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虑症自我调节。

我们周遭的环境紧张而刺激,当习惯于这种兴奋状态时,有谁会想象 一下,假如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自己会是怎样的过度的紧张与兴奋是不利于人们 的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一切烦恼,回归到最本 我的状态中去,这样才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焦虑症自我调节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那些错误,越是纠结就越是 困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适当的反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 有效方式。适当发泄可帮助焦虑症自我调节当我们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 选择适当发泄的方式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痛苦。但是,发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发 泄,不要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焦虑症自我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 十分有帮助的。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 自我调节方法与心理、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以此为治疗的出 发点,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会处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气 和,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 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 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对大学生进 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参考论文篇二 《简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摘 要:在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 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59-0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 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爆炸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工业化、都 市化、人口密集化等等现代城市的特征,都可能给人们造成巨大、沉重的心理压 力,从而也给人们的心理健良带来严重的威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 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同样的威胁。

一、心理健康的界定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一词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Sweeter W)所提出。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 业要求的良性状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不断地有新的认 识。在重视生理卫生,维护身体健康的同时,将生理、心理和社会医学并为一体。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概括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 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和安全、安宁”。可见,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 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的保证。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根据大学生生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本研究认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4种:
1、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这是与外界正常交往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的人都有正常的交往活动, 对自己和对别人以及两之间的关系都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自我接纳”并能接纳别人”,与他人友好相处,达到人际关系和谐。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与外界正常交往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 合作、沟通,以尊重、信任、宽容、理解的心态与人相处,不无故猜疑、嫉妒、 仇视他人,乐于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同事。

3、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具备正常的智力水平、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意志品 质,因此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能从成功中体 验到自尊、自信。不会因失败和不胜任而经常产生困惑、焦虑、绝望等情绪障碍, 而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致力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并能从中得到 乐趣,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能设法克服和排除,直至取得成功。

4、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平衡的和协调的, 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消极的情绪所驱使而导致行为的失调。能保持比较 平静的心境、清醒的头脑和控制行为的自觉性,因而经常保持愉快、乐观、满足 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 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 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很敏感,受到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思潮的冲击, 便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家人的庇护下,对生活事件 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他们在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 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在原因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引用一些心理学理 论来解释,但最后还是不知如何解决。

(二)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所学 专业兴趣不浓。另外,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这样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部 分同学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头疼甚至神经衰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更多的同学身感自尊心受挫,由过去的自负变为自卑,情绪低落,丧失学习积极性。

[1] (三)人际交往问题 有的大学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会与人交往。自卑孤傲,部分学生 由于贫困或自我表现能力局限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学生自视清高产生孤傲心理, 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因胆小、孤僻、害怕而自我封闭;猜疑防御,部分学生在人际 交往中对人不信任,对人处处设防。

(四)情感问题 大学生在校园里谈恋爱司空见惯。有些学生是心理空虚,以此为消遣;
有些学生是迫于心理对异性交往的需要而谈恋爱。产生许多恋爱中心理问题。例 如,有的女生刚入学就接二连三地受到男生的邀请约会,因不知道如何应付而陷 入苦恼之中;有的学生因看到周围的人纷纷交友结伴而自惭形秽;有的学生因失恋 而长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有些学生则是性心理方面问题。

(五)网络心理问题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 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信赖性越来越 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上网络游戏。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 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意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 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 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精神恍 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在加快的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这对于人们来说亦是一 种心理的考验。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而又有知识的人,他们常常最先敏锐地感觉到变化及其带来的冲击。又由于他们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阶段, 生理和心理在迅速变化,因而这些变化和冲击在他们心理上随引起的反应也最为 明显和强烈。他们一方面积极地迎接这些变化和冲击,另一方面引起心理素质比 较脆弱,心理的承受力就比较低,对某些变革感到不解,不易适应。因此,不可 避免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