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信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信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摘要:信用风险主要是指那些接受信用的一方在出现诸如无法按时缴 纳、无法全部还清以及拒绝支付自己欠下的债务的情况下,导致信用提供者发生 损失。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则主要是指由于电子商务的活动存在虚拟性、开放性以 及非人格化等根本特征,其信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各交易参与者对于市场契 约的遵守程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损害交易参与者利益的可能性。电子商务的根本 特性,使得电商企业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控制相对于传统交易方式更加困难。目前,不管是外国,还是我国,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而这其中,学者们大多以定性的方法,辅以案例分析,主要是从电子商务信用风 险的原因、机制等方面来研究的,相反学者利用定量模型的研究很少,有待进一 步深化。
关键字:电子商务,信用,理论,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1、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类型及其原因。
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类型和原因进行了阐 述。王峰(2005)认为导致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风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导致的风险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 交易出现风险。
(2)网上交易风险。网上交易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交易双方由 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引发信用风险。
(3)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的优劣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存在着很大的 关系。
何俊辉(2007)在文章中指出,电子商务网络具有很高的信息不对称 性,信用系统存在着极高的风险。郭基勤(2006)通过使用博弈论方法论证了电 子商务信用风险的机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魏明侠与肖开红(2006)基于超 循环系统,提出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于超循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而在国 外方面,Maclnnes(2005)概括了引发网络欺骗的诸个要素,比如说产品、交易 过程以及交易者等三个方面。Kiku与Jones(2008)等人则基于C2C电子商务平台, 提出了其对消费者信用内外部诸要素的影响,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Dellarocas(2003)证实即使在均衡的市场环境下, 卖家为了利润最大化还是会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综上所述,导致电子商务信用风 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电子商务信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电 子商务中交易双方对产品信息的掌握处于不完全对等的状态,双方信息不对称, 很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电子商务信用制度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电 子商务网络缺乏强有力地监督机制,即使失信,也不会有很大的风险,这实际上 导致信用风险越发的严重。
第三,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失信问题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目前我 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买卖双方的信用体系的构架还需进 一步明确。
第四,技术的落后拖累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技术还不能完全正确 地确认网络交易主体的真实信息,有可能导致“虚假认证”,产生一系列网络诚信 问题。
第五,人们的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关于电子 商务的信用意识还是比较缺乏的,而且电子商务教育不够普及,使得整个社会对 于电子商务的信用保护意识不够重视。
2、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具有普遍性、虚拟化、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特点, 使得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较传统交易模式更为困难和复杂。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规模小、数量多、范围广。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规模大多趋向 于小规模,小规模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就是说由于此次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所造成的 风险损失规模较小。电子商务交易中有较多小商家和个体消费者的交易行为,而 这些交易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比较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广泛存在,如电子商务 市场规模发展带来的买方卖方鱼龙混 (2)身份隐匿性。电子商务交易是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的,买卖双方都并没有获得交易活动相关的真是商品信息,卖方、买方身份。因此,电子商 务信用风险是具有虚拟性的,商品的信息和交易双方的身份也都具有隐匿性,在 这样的环境下,电子商务交易就比较容易出现信用问题。隐匿性也是电子商务信 用风险的一个特征。
(3)过程难以控制。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交 易主体也不固定,一次性交易比较多,交易主体没有长期信用保障的限制,可以 针对不同的对方交易主体进行不同信用程度的交易行为,这样就很难控制电子商 务信用的风险,交易主体可以选择性地违背约定,在众多不同的交易或者环节中 可以任意产生信用问题,因此,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很难控制。
(4)技术支持性。电子商务交易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必须借 助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电子商务 信用同样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技术,就很容易面临一 些列交易风险和信用风险,如交易密码被盗、支付卡片被复制、交易被骗、交付 丢失等各种风险。
3、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理论研究。
在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有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两 个大的分支。首先,从应用研究方面来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主要是研究企业中 信用管理的新型方法、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评级数学模型、各类从系统入手解决 信用问题的新型技术等;
然后,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主要是 研究电子商务经济学中交易信用、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信用管理方法论、信用 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和应用等。
在国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信用 风险相关的研究规范和体系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一些现象出发,总 结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提出 相关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
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是更加深入 具体地进行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以解释电 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各项属性。总体上说,由于国内关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研究 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关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研究十分匮乏。从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近几年来看,国内外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研究思路主 要分为以下几点:(1)关于信用的定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电子商务交易的现象出发,将相关的、类似的电子商务 信用风险的实例进行分析。并将信用问题和经济学理论相结合,根据行为理论等, 对信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1995年,Fukuyama提出信用是人类社会的一项美德, 社会主流应该倡导守信用的美德,信用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和繁荣;
1999年, Tadelis就提出了信用是人或者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而且这种资源跟资金流一样 可以进行交易;
2000年,Gefen研究了信息的完备性以及信用对电子商务交易活 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对电子商务交易有重大影响。
(2)信用风险的定量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计算机的不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 不高,当时的信用风险主要依靠金融系统的专家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以及 从财务会计方面进行风险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 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信用风险的研究框架逐渐形成,各种量表和量化工具开 始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也顺利地提出了各种信用风险的数学模型,包括Morgan 的Credit-Metrics模型以及CSFP的CreditRisk模型。近年来,随着商务智能的出现 和不断发展,数据挖掘在信用风险的定量研究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信用风险的 定量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信用风险预判研究。
鉴于风险预判本身构成的成分比较繁杂,其中许多指标都无法进行量 化处理,因而学者们在研究信用风险预判时,一般还是采取定性分析 (4)对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商务模式的信用信息风险的有关研究 总结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C2C信用风 险的研究是最多的,而对于B2B以及B2C的研究则少了许多。在国外对C2C的研 究中,较多的还是研究其信用评价体系。Resnick(2002)就研究了eBay平台上 如何通过消费者评价对商家信用风险控制,并提出在互联网中,两位互不认识的 人很难建立起与线下市场相类似的信用关系。通过研究比较淘宝网和易趣网,Lin 等(2002)提出了在拍卖市场中,参与者的个人信用数值的分布规律;
Yang等 (2008)与Li等(2008)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信息流为基础的信用评价模型。
国内学者有开展了许多针对C2C平台的实证研究。卞佳(2008)就通过研究淘宝网,深入分析了电子商务C2C平台信用评价制度的内在运行规律,并 认为其在引导平台参与者诚实交易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杨晓梅等(2009)根据 C2C平台中出现的各种信用风险问题,从平台参与者、平台本身以及第三方支付 机构三方面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而面对B2C电子商务平 台的信用风险方面的研究,国内并不多见,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也都是实证研究。
4、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快速、准确地判定和评估电子商务平台中存在的信用 风险,同时对整个交易环节中存在的相关联的风险进行防范,是控制电子商务平 台信用风险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政府以及各高校研究课题的主要方向。当前, 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从经济原理的方面研究电子商务平台信用风险产生的 根源,比较少设计到其他维度的研究,譬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传统文化习 俗等方面。同时,如今各方面比较成熟的风险防范体制大部分是由金融领域衍生 而来的,专门为电子商务平台设计的风险防范机制还较少,因此也需要政府以及 有关高校、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研究发展适用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风险防范机 制,深入考察电子商务平台信用风险的传播路径,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 模型以及管理策略对电子商务平台中的信用风险进行更高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