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司法救助制健全策略论文
分析当前司法救助制健全策略论文 【摘要】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结合近年来人民法院开展司法救助 的实践,对司法救助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但仍存在诸多缺陷,譬如司法救助 的对象只从经济层面进行了界定,而没有从法律视角予以明确;申请缓减免诉讼 费用的范围前后规定不一致;
司法救助程序可操作性不强等。为确保当事人依法 平等行使诉讼权利,平等享有国家司法资源,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迅速就《关 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进行修订,明确原告、上诉人 或申请人及其对方当事人平等享有申请司法救助的权利;
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的诉 讼费用不仅仅是案件受理费,也包括申请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应当允许当事人在 人民法院裁判前申请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司法救助,而不是局限在立案前;
人 民法院对司法救助的申请应区分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在不同时间、由不 同组织和人员予以审查和审批。
司法救助制度是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 事人,人民法院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以保障其正常行使诉讼权利, 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建国至1984年,我国民事诉讼处于基本不收费阶段, 只有少数地方收取诉讼费,如果当事人确有困难无力交纳,准予免缴。1982年颁 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确立了诉讼收费基本制度,对 司法救助未作规定。1984年最高法院制定的《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第十 二条规定:“自然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的,由人民 法院审查决定。”1989年最高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二十七条 也作了类似规定。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 定:“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 这一规定标志着司法救助制度的正式确立。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 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对原办法第二十七条进行修改,补充规定了可向 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的5种情形。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关于 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正式以法律形式提出了“司法 救助”这一概念。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订。该规定对司法救 助的对象由原来的5种情形增加到14种情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程序也作了规定。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颁布《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结合近年来人民法院开展司 法救助的实践,对司法救助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实践证明,现行法律法规关 于司法救助的规定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这一制度确立的时间不长,在司法救助的对象、程序等方面仍然缺乏明确 具体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司法救助作用的发挥。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司法制度的完善做些探究,望有识之士指教。
一、司法救助的对象是否包括被告和被上诉人、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从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司法救助的规定来看,司法救助对象似乎很明确,简 言之,就是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具体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 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规定了14类当事人;
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 办法》分别规定了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的5类当事人,减交诉讼费用的4类当事 人,缓交诉讼费用的4类当事人。这些规定从当事人(自然人)的经济地位、家 庭经济状况对司法救助对象进行了界定,这无疑是必要和正确的。
然而,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在不同的程序中有着不同的称谓。在 第一审程序中,有原告和被告之分;
在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有起诉人、申请人 之别;
在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中,有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称 谓;
在第二审程序中,有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称呼;
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有原审 原告和原审被告的叫法;
在执行程序中,则称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等等。
既然司法救助对象是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那么,是否包括以上所有类型的当 事人呢?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是概括性的,应当可以这样理解。问题 是,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应 当在起诉或者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以及其 他相关证明材料。”撇开特别程序等免交诉讼费的情形不说,这里起码告诉我们, 当事人只有在一审作为原告起诉或对一审不服提起上诉时才有权申请司法救助, 被告或被上诉人是没有资格的。在督促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等程序中 当事人是无权申请司法救助的,诉前保全的申请人更是与司法救助无缘了。照此 理解,被告在一审时无权申请司法救助,如果不服一审提起上诉时又能够申请司 法救助了,这不是鼓励上诉吗? 笔者认为,司法救助制度的确立,旨在确保当事人依法平等行使诉讼权利, 平等享有国家司法资源,体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管是原告、被告,申请人、被申请人,只要他们经济确有困难,就应当给予司 法救助,平等保护他们的诉讼权利。如果厚此薄彼,就会让同是弱势群体的另一 方当事人流泪。
二、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范围是否包括申请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一章规定诉讼费用的收费范围包括民事、经济、海事和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费;
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申请费和实际支出的费 用;
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所实际支出的费用;
勘验、鉴定、公告、翻译(当地通 用的民族语言、文字除外)费;
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在人民法院决定日期出 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 其他诉讼费用。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向人民 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 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 活费和误工补贴。”可见,当事人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的范围不仅应当包括 案件受理费,还应当包括申请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 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前后是不一致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 受理费;
反诉案件由提起反诉的当事人自提起反诉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受理费。
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时预交。双方当事人都提 起上诉的,分别预交。上诉人在上诉期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 其在7日内预交。申请费由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预 交。当事人逾期不交纳诉讼费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请,或者申请司法救助未获 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内仍未交纳诉讼费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处 理。”该条共四款,前三款分别对一审案件受理费、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申 请费的交纳作出规定,第四款的诉讼费则是对前三款受理费和申请费的概括。根 据该条规定,申请人因经济困难不能交纳申请费是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的,但对证 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 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没有规定是否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第二十三条对需要交纳 案件受理费的再审案件当事人是否可以申请司法救助也未作规定。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当在起诉或者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 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规定,则将申请费排除在司法救 助之外。笔者认为,民事诉讼法关于司法救助的规定,涵盖了对全部诉讼费用的 缓、减、免交。《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沿袭了最高法院有关司法救助的规定,背 离了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意,擅自缩小了司法救助的范围,不利于对当事人的全 面、平等保护。
三、当事人司法救助申请时间和法院司法救助决定的作出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申请司法救助,原告应当在法院通知其交纳案件受理费的期限内,上诉人应当在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时 或在法院通知其交纳案件受理费的期限内,申请人应当在提出申请时或者在人民 法院指定的期限内。第四十八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当在起诉或者上诉 时提交书面申请。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经审 查符合本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立案之前作出准予缓交的 决定。”这是对申请缓交作出的规定,易于理解和操作。对于申请减交、免交的, 法院应当在什么时候作出决定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只在第五十条对减交、 免交诉讼费的原则作了规定,至于法院在何时,由何人作出决定,很不明确。
//www.gwyoo.com 笔者认为,上述规定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就被告、被上诉人、被申请人等 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的时间做出规定。除原告、上诉人、申请人外,应当允许其 他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或决定前提出司法救助申请。原告、上诉人、申请 人在起诉、上诉或申请时交纳诉讼费属于预交,申请司法救助可直接申请缓交、 减交或免交;
其他当事人则只能申请减交或免交,不存在缓交的问题。人民法院 在作出裁判前,官司输赢、诉讼费用的负担还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立案时, 无论当事人是申请哪一类型的司法救助,法院对符合条件的都只能先做出准予缓 交的决定。比如原告申请免交诉讼费用,如果符合条件,先准予其缓交诉讼费;
如果原告胜诉,不负担诉讼费用,就不存在免交的问题;
如果原告部分胜诉或败 诉,要负担诉讼费用,这时才由审理案件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再作出免交诉讼 费用的决定。
四、对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 的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已于 2005年进行过一次修改,应结合《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施行,从司法救助的对 象、范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一整套科学可行、惠及全体经济确 有困难的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制度。据媒体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将于近期对《关于 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进行修订,笔者建议在修订时增 加或修改以下内容:
1、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应当在起诉、上诉或申请时提出。申请减 交、免交诉讼费,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或决定前提出。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当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 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免交、减交诉讼费用的,还应当提 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 准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向当事人书面说明理 由。
2、在起诉、上诉或申请时,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经审查符合条件的, 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立案之前作出准予缓交的决定;
准予缓交的期限为案件裁判 之前。当事人提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申请,经审查符合减交、免交条件的,人 民法院应当在决定立案之前先行作出准予缓交的决定。是否减免,应当由办理该 案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在裁判时作出决定。对方当事人在裁判前提出减交、免 交诉讼费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时作出是否减免的决定。
3、对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的,由负责立案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提 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
对当事人请求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 由审理案件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