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4篇
高校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4篇 第一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标准与考核方式探讨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大事,也是关乎教师自身修养与 为人处世的大事,但是长久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的量化与激励措施尚有缺失,在 这里我们以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义工制度,报告会等新 的量化手段,以及将工作量纳入奖励当中的新的方法与思路,希望通过与广大教 师的交流与探索,进一步完善整个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与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具 有良性闭环的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国家的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培养 更多的有德新人。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量化;义工;工作量 一、科学的量化评价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到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大事,也是关乎教师自身修养与 为人处世的大事,但是,长期以来师德师风的建设如何来做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 事情,道德作风不像技能学习那样易于量化,成绩一目了然,道德作风建设往往 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且不是自己就能随时证明自己道德与作风的优良,这往往 需要时间与社会的共同佐证才能判定,这通常难以实现。怎样才能评价一个人道 德作风的优良与否?这些在以往的工作中已经做出了很多尝试,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通过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或者是上课的准时率、备课的充分与否 等与教学相关的指标判定老师对待教学或者是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这一评价方 法主要用来对老师爱岗敬业方面进行评估。
2.通过学生或者是其他老师填写评价表格,或者是上级主管领导的评语, 判定一个老师在教学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综合的道德作风水准,包括为人师表、 爱国守法、教师互助等方面。
3.通过定期的书面考核及参加师德师风培训量的统计对老师的师德师风 进行评价,这主要是为了考核老师的进取精神。以上这些方面在过去的师德师风 评价考核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的所得分数就代表了一名老师的 师德师风水平,这在学校老师的升迁、奖金、荣誉等许多方面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评价的方法现在看来已经相当的完备,但是如何去量化这些评价的指标,现 在看来仍然较难实现,如教师的互评,主观评价的比重很大,再加上不得罪人的 文化,大家往往是只说好话,不讲坏话,故而鲜有教师在这方面能够获得相对全 面的评价。再如,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打分,这很难给出一个客观准确的评分, 因为这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教师自身上报的教案、教学规划等进行综合的评判, 所以很难有让人信服的客观数据来支撑。
二、科学的奖惩机制 1.激励机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德行和作风也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之上。
只有解决了教师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谈道德和作风。而对现在的社会发展来说 使教师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是稍稍超出社会的平均水平,不仅是学校对教师工 作以及师德师风的肯定,也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也是极大的荣誉,这能极大调动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及服务学生的工作中。在现今的绝大多 数激励制度中,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再辅以荣誉,却是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 的方面,即教师的工作量。工作量的多少决定了教师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在某种 程度上说,工作量甚至比经济利益和荣誉更重要的一种激励标准,因为与家人的 团聚对与大部分人来说重要性甚至要高于经济利益与荣誉。但是将工作量列为奖 励机制中还有一对矛盾需要解决,对于高校的工作来说,减少能干活、肯干活的 教师的工作量,就意味着工作任务的完成效果与完成量很难达到目标。另一方面, 如果一直工作量始终压在能干活、肯干活的那一部分教师的身上,而在经济利益 及荣誉上又没有很好的区分度,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由不公平产生的逆反心理, 而这种状况在现在的高校中普遍存在,随着时间的积累,甚至造成了高校中教师 之间的逐利风气,即完全抛弃工作量的因素,只是单纯的比较收入及荣誉。为了 解决这一矛盾,将工作量的概念纳入奖励机制中,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想法:(1) 打破工作的贵贱之分,对所有的劳动公平对待;
首先,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 培养优良道德的首善之地,不应该将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对于所有的工种,都应 一视同仁的对待,不应只是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教育成果,毕竟学校应是育人 放在首要位置,而后是科研。其次,各个工种的工作都是有着同样的价值,都是 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木桶理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缺乏公 平这种最起码的品格的学校是难以进步的。(2)制定详细的工作量统计标准, 对每一个工种的工作都能够进行科学的量化;
对工作量的统计其实已经有很多的 方法标准可以参考,只是还不够详细与深入,如对一名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如何量 化,以往的做法主要就是统计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量、业余时间科研的量 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的数量,这些统计的数据几乎没有涉及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即关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以及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等于学生息息相关的 事。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辅导员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为 每个学生编写档案与评语,使其核心工作能够量化,将辅导员的核心工作纳入量 化管理中,这也是大数据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2.惩罚机制。无论是哪一个单位的工作,惩罚都是与奖励并存的机制,只 有奖励而没有惩罚,奖励也就失去了对比意义,从而变得苍白无力。在如今的高 校中,虽然惩罚机制已经非常的完善,但是惩罚的机制并没有完全被实施起来, 有些时候甚至雷声大雨点小,很少有具体实施,这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 是科学的评价监督机制的欠缺,很难确定工作的失误是哪一个人的责任更多一些, 再加上一些推脱,就更加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吃大锅饭的传统思想造成老师的 行为松懈、懒惰。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继续完善的量化评价机制,这在文章 的第一部分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一项项工作细化起来,落实到每一个人, 使其有评价结论由主观变为客观,这样就从根本上缩小了某些人推脱责任的空间, 当然要完全杜绝这种现象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工作创新与制度创新。其次,打破吃 大锅饭的思想,严格执行惩罚制度,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惩罚的力度一定要处 于适当的范围内,不能高于奖励的力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远低于奖励的力度, 只有这样,教师才敢于去做事,敢于去挑战新的困难,敢于接受压力。
三、科学的监督机制 解决了量化指标与奖惩机制的问题,还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来确保评价过 程的正确、真实以及公平。过去的实践中,高校对于师德师风的监督方面已经相 当完善,主要的监督手段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校领导领导为首,组成综合监督机构,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考勤 情况及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活动进行抽查、巡视及检查验收等进行监督。
2.通过学生、学生家长等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人员的调查问卷,或者是 聘请师德监督员来监督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3.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举报微博或微信及安排专门的接访人员等直 接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日常监督。这三个方面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师德师风 监督的所有方面,但是有一个地方还需要特别的注意,就是对于师德师风量化评 价之后评价过程的监督,在确保了所收集信息的真实可靠之后,评价过程的公平 透明也应确保,这一点在以往的工作中是有所不足的,大部分的高校都会忽略这一点。综合以上三个部分,我们已经详尽的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所面临的制度问 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地位应该是高于教学 与科研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肥沃的土壤,才能在二十一世纪 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才能成为每个学生心目中向往的理想大学。
作者:徐倩 施兴安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第二篇:高校师德建设探讨 一、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虽然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失德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 只存在于个别高校,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状况的主流还是呈现出积 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在工作上,广大高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课 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教学资源,落实到教学内容中;
在思想 上,广大高校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在生活上,广 大高校教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以良好的品德影 响和教育学生。
二、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倾向增强 首先,重科研轻教学。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学历学位、 论文数量等作为其职称评聘、进修、考博等的重要条件,相比较“德”方面难以量 化的考察,这些“软文化”方面的标准就比较突出了,这使得教师不能够专心于教 学研究,从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崇尚拜金主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的快速发展,崇尚拜金主义的现象在我国高校中也屡见不鲜。陶行知说过“教师 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以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2]。目前在 我国高校中,一些教师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将主要精力放在谋求与自 身的教学研究无关的第二职业,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中树立的良好形象。
(二)诚信意识减弱 当前我国高校部分教师诚信意识减弱主要表现在学术造假现象严重。例如, 一些教师不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而是在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不认真准 备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只将课本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而忽略学生的实际 情况,使得教学脱离现实,枯燥无味,不能为学生所掌握。同时,有的教师对于 自己要讲的内容,其内心或许并不认同或者不完全认同,仅仅是出于其自身的职 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如果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连自己都说服不 了,那么如何让学生信服,这只会降低所讲知识的可信度。
(三)治学不够严谨 当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只满足于现状,而不进行最新知 识的学习研究,不注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陈旧,多采用“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另外,一些教师在 课堂上一味追求个性和思想解放,在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政治性问题上,随性 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消极的内容。这些不负责任、 信口开河的言论和他们学术上以及政治上不成熟的观点,对于思想不成熟的学生 来说,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教师没有真正履行教书 育人的职责。
(四)教书不育人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真正做到这两点的人很少,很多教师都会把 重点放在教学上而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俗话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 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3],可见育人的重要性。在高校 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上课期间的迟到或早退现象 以及学生旷课行为随之任之,不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是把上课当成一种任务, 至于学生听不听、来不来,事不关己。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
教师应该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在生活、思想、情感方面的 沟通交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 榜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提升教师法律意识水平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公民要想具备教师的资格必须“遵守宪法和法 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在教师法中,我国已经规定了教师具备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的底线,也凸显了法律规范在高校 师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如今我国高校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 关高校师德失范现象的法律依据不足,国家必须加快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 立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高校的法制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学 生身上,教师尤其是学校高层更应该接受法律教育,具备遵法的意识与守法的精 神,认真学习有关教师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水平,避免在教学过程 中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完善高校师德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这就要求必须按照我国高校师德 建设的有关规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促进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比较 有效的监督措施就是对教师进行不定时的评价评估,逐步完善当前我国高校的评 价机制,提高其可操作性,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师德评估,在对教师师德行为 进行评价的同时,及时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 纠正,最终促进高校师德建设。建立高校教师师德激励机制,在完善并实行我国 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的同时,将评价机制的最终结果与教师的政绩待遇相挂钩,制 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并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之产生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通过制定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激励机 制,对师德品行高的教师进行奖励,有利于在高校中树立模范作用,促进广大教 师积极进取,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就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首先, 学校各级领导及其相关部门要以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制定相关的政策,为 教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如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或者学校领导接待日等途径, 保障师生各种问题申诉的有效途径,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合法权益,从而有效地化 解师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其次,教师在自我发展、保障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自 觉地履行教师应有的义务,在教学的过程中,赋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教 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在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处 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其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四)营造有益于师德建设的校园氛围 首先,在校园内开展有关师德建设的活动,加大对师德建设的宣传力度, 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和师德修养水平。近年来,许多教师只重视科研能力和专业 知识的水平,忽视自身道德方面的修养。高校应该把师德建设列入发展的重点, 对高校师德建设进行宣传教育,发挥大众传媒在师德宣传中的作用,在全校形成 一种良好的师德舆论氛围,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品质的同 时,也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尊师重道。其次,树立模范榜样作用。俗话说“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高校内人人都营造出一种好学向上的学风和爱岗敬业、 品德高尚的师风,那么高校教师失德现象将会大大减少。因此,在高校中树立教 师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在高校中不乏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优秀教师, 高校应该将这些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校教师的模范榜样,大力宣传,鼓舞和激 励整个教师队伍,进而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示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师 德师风建设的浓厚氛围。
作者:付文超 牛伟杰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