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浅议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ZYB14004);陕西师 范大学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摘要】社会实践是现今大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引领 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大学生骨干又是大学生中起引领带头作用的群 体,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在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 践中正确地对大学生骨干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整体的素质与形象。本 篇文章以陕师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生科院骨干团队为引,从培养大学生骨干 的视角下,针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常态机制;
开展具体培训, 开发技术优势;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实践基地;
创新实践形式,长效服务群众的 实践培养方法。
【关键词】产业扶贫;
大学生骨干;
社会实践;
人才培养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骨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大学生骨干是什么 大学生骨干是指在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学生或是起着领导作用 的学生,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 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虽然分属 不同系统,但无一例外都是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较高,受到较多关注,在学生事 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在学生中起着模范标杆的作用。
2、大学生骨干参与扶贫社会实践的特点与优势 (1)思想信念精神更加进步。在大学生骨干这一团体中,尤其是党 团系统的学生骨干,其思想觉悟较之普通同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策、 方针、路线了解领悟得更为透彻,也能更积极地响应号召。再之,大学生骨干经 历过在校各种学生工作的锻炼,较其他同学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更能适应下 乡进行以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时普遍的艰苦环境。
(2)组织沟通能力更加优秀。掌握说话的方式艺术,对下乡社会实 践中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人员沟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生骨 干中,尤其是学生会、社团中的骨干,由于经常和老师、同学以及校外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
(3)学术知识基础更加扎实。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骨干的选拔, 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等方面是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因此,对于收集整理数据、 技术下乡等扶贫社会实践中重要的环节,具有一定学术知识以及技术基础的学生 骨干更具有经验。
(4)宣传影响效果更加显著。学生骨干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做着服务学生的工作,并始终不会脱离学生。学生骨干作为学生的领导与模范, 往往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以学生骨干为主体进行扶贫社会实践,更能在 学生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二、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1981—1983),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活动主要由学 生工作部门组织,形式以社会调查为主,较为单一。
发展阶段(1984—1986),在这个阶段,团中央正式确定了“受教育、 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中宣部、国家教委对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 具体指导,活动形式突破了社会调查的局限,向多样化发展。
深化阶段(1987年至今),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 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了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 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 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1] 然而,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 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流于表面,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身成才的 重要性,只是将其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作业来完成。第二,监管考核力度不够。
对无法按时完成社会实践,或完成情况较差、态度不端正、只是应付差事的学生, 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惩戒制度。一些学生在学校各项纪律的约束与老师的监督下, 往往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在無人监管的环境下,一部分自律性比较差的同学 便会产生怠惰心理,以致无法按时按量完成社会实践工作。第三,科学性与实践 保障仍然不足。对于个人社会实践,缺乏系统化的科学管理,或者说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得实践计划漏洞太多,经费难以保障, 无法完成预期效果。基于以上一些原因,造成了第四点问题,即学生社会实践效 果不显著,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于2017年7月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的学院骨干团队进行了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助力陕南精准扶贫——洋县依托 中药产业推进群众脱贫工作调研》为题目的调研团队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进行社 会实践,该团队成员组成分别涉及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 班级干部等各个系统的学生骨干。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并结合生命科学学院 于2016年以《陕南地区精准扶贫对基层中药材专业技术培训需求调研》为题目的 调研经验成果,以及学院多年来社会实践的经验与成果,在完成扶贫工作调研、 提升各届队员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探索在社会实践的方式下培养大学生骨干乃至 全体大学生的途径与办法。
三、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经验与重要作 用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成长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一代。
由于成长背景、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当代青年大学生身上呈现 出思想上进、积极进取、个性自由、注重多样化等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打破原来僵化单一的教育方式,在思想传播、理想教育、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上,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来实现。[2]以产业 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恰恰满足了对当代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如上要求,基于此, 学院社会实践骨干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 主体,以政府为保障,以扶贫为最终目标,经过2016年与2017年社会实践,我们 得到如下经验,并得出对于普通人才培养与普通社会实践相比,以产业扶贫为特 色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1、增进大学生骨干与社会 各方的联系 学生工作中,学生接触的更多的是同学们与老师,对社会充满着好奇 与向往,同时也缺少着充足的联系与沟通、合作。从项目立项开始,大到与各级 政府的座谈会,小到沟通联系交通住宿等事宜,无一不与社会进行着充分的接触。
与校内相比,极大地提升了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与质量。
另外,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更是密切。本 次社会实践我们与洋县志建药业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不仅参观了企业、进行了多次座谈会,具体地了解了这一与我们专业特色密切相关的公司,以及其推动产业 扶贫的特色做法,还在企业的带领下,深入农村基层,与村支部、与贫困村民也 搭建起了联系,使实践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2、帮助大学生骨干更深刻地了解国情社情 在上大学之前,许多学生都可以说是养在温室中的花朵,虽茁壮成长, 却不知社会之疾苦。以产业精准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们走出校门, 到基层,到工农群众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贫困村、贫困户的现状;
感受党和政府 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与“白+黑、5+2”的工作热忱;
感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科 学技术的需求的急迫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激发学习 热情与拼搏斗志。
3、加深大学生骨干对理论的理解 传统的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的形式,对于追求新鲜的大学生们来说略 显枯燥乏味,急需通过实践来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实用性。对于党和政府的思想 理论是如此,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亦是如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实践与理 论相结合,让他们深入到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更是紧密地结合了党的思想理论与专 业课程的知识技能这两点,让大学生骨干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得以充分展示,并推 动他们进行更深层次地思索。
4、增强大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 每天马不停蹄的行程,艰苦的环境与繁忙的工作极大地磨炼了学生艰 苦意志,锻炼了学生们的工作能力与学习本领。同时,由于没有教学大纲的条框 与老师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体来 说,大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都比在校期间有所提升,发挥出了部分在校无法体现 的潜能。
5、影響更多的大学生,有利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培养 大学生骨干由于自身的学生主体性,具有极大的学生群众基础,是相 当多同学的模范与标杆。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效仿学习,他们的一 言一行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想感知。于是,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更多的大学生,吸引着他们投入到实践中提升自己。
另一方面,大学生骨干团队的社会实践天生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宣传, 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学生骨干有着更多的平台(如QQ、微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等)进行着宣传报道,将他们的工作行程与成果更多地暴露在大众的 视角下,在自身受到更多的监督,督促他们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影响着更多 甚至不认识他们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不足,学习他们的长处。从而将对大学生骨干 的培养扩展到整个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提升上。
四、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中的人才培养的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常态机制 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投入更 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学生,才能使得社会实践设计更加科学,更加行之有效。可研 究探索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规定学时学分,实行学分制,并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 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同时,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 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3]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更应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 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敷衍了事,拒绝形式主义,把社会实践当作与在 校课程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一门课程来真正学习。
另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尤其是大学生骨干团队要把项目做精做强,必 须尽早准备,每年的团队最好包括前一年有经验的老骨干与下一年要发展的新骨 干。强化“传帮带”理念,将项目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通过每一年努力的叠 加,一步步打造属于大学生骨干团队的精品项目,从而吸引、鼓励更多的同学来 学习和模仿。
2、开展具体培训,开发技术优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把社会实践做踏实,真正为社会带去属于高校 大学生骨干自己的价值,必须针对社会实践具体项目,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培 训。如学院所拥有的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便可以为以产业精 准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又迫切的需要大学生骨 干通过自身的学习,真正的带到企业里,带到基层中去。这正是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所提出的提升自身价值的要求乃至服务社会,释放社会价值的要求。
作为大学生骨干,我们要深刻地明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正 确理论,在校期间便努力为社会实践做足准备,利用技术优势打造精品社会实践 项目。
3、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实践基地 所谓社会实践,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助。然而,社会实践作为 一种高校和社会(地方及企业)合力育人的教育方式,交织着学校、地方政府、 设岗单位、大学生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由于各自立场不同,参与实施社会实践 的主要目的不同,对社会实践质量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也各有侧重。通常情况下, 地方政府较为注重参与学生的数量、学历层次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输入质量);
设岗单位较多关注学生对所在单位在技术改进、 决策参考等方面做出的实际贡献(主要体现为输出质量中对社会的贡献成果部 分);
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实施主体,较为关注在社会实践获得的锻炼以及对自 身学术科研的启发(主要体现为输出质量中对自身发展的部分)。而过程质量是 学生社会实践整个质量保障的核心,是将输入质量有效转化为输出质量的关键。
[4]在这一点上,高校便承担了学生与社会各界的纽带作用,有责任和义务整合 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有利环境。
4、创新实践形式,长效服务群众 社会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人才的培养最终仍应真正回馈 到社会,落实到服务群众这一关键结果上。在当前“互联网+”这个大时代环境下,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驱,需增强创新意识,在原有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形式,思索更利于提升自身能力,更利于服务社会群众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结合 时代特征,抓住时代机遇,提升生产力与创新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提升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同时,仍要紧抓服务群 众的效果,不能只顾自己,忽略社会实践本身成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思 考社会现状,产出高水平社会实践报告与文章,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把真正的 福利回馈给培育我们的社会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