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思修论文3000字道德

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

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 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篇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路径研究》 [摘 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使命。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要发挥网络的作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 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应当从多维路 径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1 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 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抓住理论教学不放松,突出理论的科学性,让大学生 信服。

1.1 加强课堂理论教育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先进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总是在与腐朽落后的资本主义甚至封建意识形态斗争中相 互激荡、脱颖而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也从来都不是空白的,正确的、积极 的、健康的思想不去占领,反动的、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要在课 堂上系统讲述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程。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到改革开放 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出现的一 些问题。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大学生所 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

1.2 实施以人为本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 的作用不过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了大学生,大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 知识接受者,自然也就调动不起大学生的积极性,更别提什么创新了。思想政治 理论课由于其自身课程的特点,如果采取单方面灌输,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探究 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再通 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达到掌 握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还可以使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自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 论,让大学生通过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一个正确的看 法;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答疑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实际问题等等,这样 就可以避免造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剃头挑子一头热”、“你讲你的,我想我的”这 种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教学内容落后于社 会发展、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 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推动和促进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普遍关心而靠他们 自己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有计划地选定课题,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 索,进行集体攻关。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为主体,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 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大学生“需求” 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2 要发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2.1 应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的职能 高校的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大学生明白 社会实践在自身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同 时,还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协调,组织形式要灵活,要根据不 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近 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下乡”志愿活动、商务实践、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社区服务等。

2.2 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目前, 在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着社会实践没能纳入到教学内计划安排的情况。在这些高 校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是作为教学计划外的补充,没有以学分制的形式出现, 加上实践考核的不完善,所以实践活动很难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 此,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把大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对社会实 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成绩考 评、工作量激素、奖惩办法、组织指导及有关政策都做出说明。

3 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3.1 建立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 网站 利用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正面宣传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思想撒播到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阵地上去。同时,还要在BBS上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 讨论沟通,及时答疑、澄清观点、化解矛盾,帮助他们抵制各种错误信息的引导。

3.2 制作一系列大学生喜闻乐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学习资料 利用多媒体的广泛性、形象性、实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把马克思主 义思想制作成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声音、图 像于一体,使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大学生,从而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

4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好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教育能 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和素质,对于受教育者能否接受其教育有着 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是 至关重要的。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 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晰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者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运用于工作实际的各种技能和技术,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 育的开展和效率。高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决策计划能力、组织协 调能力和宣传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视 角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方针,才能够有说服力地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虑和 障碍,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篇二 《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及地位》 作者简介:杨小凤,女,重庆铜梁,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 育。

摘 要:明确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高校教师和 青年学生正确法治观的形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而在 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教育三个层面分别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 重要地位,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意义 地位 一、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法治观的形成 要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和塑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 者,就必须在广大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以法治观的形成为目标的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教育。[1]传播和宣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 懂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理,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进而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他们的法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法治观的内容主要包 含认知、情感两个方面,认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情 感指的是主观上对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的法治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得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学会运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观或法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认识社会, 理解社会,并指导将来的实际工作。

法治观无论对于高校的教师,还是普通高校青年学生,特别是法学专 业的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具体到高校中,就是依照高等教育 法等法律法规进行高校的建设和治理;教师和学生良好制度意识的形成,既可以 降低高校的日常管理成本,也会对社区甚至社会形成积极的影响;正确的法治观 还代表着公民对于国家制度和规范的信仰和遵守。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 一般的法学(或法律)教育不同,其侧重的是法治意识形态的建设,这非常契合我 国高等教育中对个人法治观养成教育的需求,可以说,其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和法学教育体系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知群体,是未来国家实力、社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是社会主义工作的接班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根据高等 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工作接班人的标准,制定全面的高校教师培养方案、思想政治 教育方案和法学专业培养方案,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有助于对高校师资 队伍、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育载体、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考核等 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视。[2]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对学生知识量的提高 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更加在于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塑造,在于以德育为核心的 全方位独立人格的形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合 格公民目标的指引下,有助于协调和平衡高等教育中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有 助于重新审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助于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调整。

第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机制的建立是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 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的必要基础,法治观作为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的凝结和升华,是现实生活中处理法律问题的最 终指引,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法治观的形成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系统的、科学 的法治意识教育和培养。[3]正确法治观的缺失一方面会造成社会中的公民意识 虚无和法治信仰的缺乏,使人可能因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而作出对社会、 国家、他人利益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另一方面,正确法治观的缺失,又会使人 缺乏通过正当渠道表达诉求、通过合法手段实现诉求的权利保护意识。一个社会 中法治观念的形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是高等 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公民的必备内容。现今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重量不重质 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技能轻德育的培养模式等原因,出现了由就业率等并不全面的指标主导教育发展方向的现象。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教育的重心是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法治观和法治意识的全面塑造,是契合于我国 建设自主型法治国家的目标的,是符合我们社会发展大趋势的。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机制的建立可以使得高校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教育落到实处,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 程”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为载体,高校可以尽快形成一个 全面适用于教师、各专业学生、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指导作用。高等教育中目前存在 的一大问题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因为缺乏对现实 社会的认识而可能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偏激的看法,以偏概全的理 解现实问题,更可能无法摆正自身位置,无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比较我国 与其他国家的异同,无法以正确的标准衡量我国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和社会发展 水平。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全面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 成就,同时直接、客观的提出了我国法治建设中既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 仅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做了全面详尽的分析,更概括性、纲领性的提出了 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明确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这大大不同于我们教 育中对法治理论的阐述和对法律规则的分析,是在宏观层面对我国法治发展进行 全景式描绘,是实践性的,是符合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实际 需求的。

三、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地位 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方法、机制和体系建设中都还存在着 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仅见的观点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都较多从宏观层面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各个领域、层面、群体中的意义, 很少涉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二,都较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 对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明显不足;其三,缺乏对整体框架和体系的提炼,未将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放置到高等教育中去全面和系统的考察和讨论。由上文论述的 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可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目标的重 要实现手段,是塑造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必要途径。对于高校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教育的地位的确定主要是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
第一,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高等教育的 整体目标对于社会来说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研成果,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则是对个人智识和意识的全民塑造。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与规划角度来看, 对个人智识和意识的塑造应该符合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应该与高等教 育培养青年人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的最终目的相吻合。因此, 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稍显抽象的,是整合在高等教 育的目标中的。同时,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也会促进高校建设、管理流程 向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将法治理念教 育融入高等教育中,对社会整体思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我们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完善的价值观、较强的道德、正 确的世界观。高校教师和学生是社会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是推进国家法治建设 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法治理念教育是使现代化法律意 思内化为其自身意识和思想的必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意 识、心理全面教育的过程,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则可以走法治教育与道 德教育、爱国教育相结合的路线,以公民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法治教育 和道德教育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互动和融合。

第三,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在法学教育 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思想性、原则性、导向性的作用,其统领了法学教育 中的各要素,其对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本土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教育是对我国民主法治发展方向的确立,是对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养成 教育,是法律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现了法学教育 的时代性,因为其既适应我国法治的阶段性要求,又树立了我国法治发展的长远 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展现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其描绘的和规划的都是 我国社会的而非理论的蓝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展示了我国法治发展的渐进 性和自主性特征,鼓舞了我国未来法律工作者的信心,强化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如果说法学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话,就应该明确专业 素质一方面是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是指职业道德。针对这两方面内容,法学教 育就可以分为法律知识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而法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法治人才 应该是兼具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因此法学教育在回应社会需求 中要兼顾知识教育和理念教育。高校法学教育除了培养未来法律工作者的作用外, 还有为社会贡献法学研究成果的功能。在法学研究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起到了指 引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的的作用。综上可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统领法 学教育的路径、方式、内容的,是在向未来法律人展现我国法治现状和未来发展 方向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