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 长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 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网络游戏成瘾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危害 更大,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青少年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他们承载 着民族的希望,本文将全面阐述网络游戏成瘾的含义,对青少年的危害,形成的 原因,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干预去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游戏成瘾。一、网络游戏成瘾的涵义 网络游戏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指的是个体反复、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性行为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 欲望引起心态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1]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是现实中的痛苦,以及一些需求无法 满足,下面将讲述一下网络游戏成瘾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麻醉现实中的痛苦 在游戏中,游戏成瘾者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感觉到自己的才华,在 网络游戏中结识的游戏伙伴使其找到归属感。在虚拟网络中的互动沉迷于网络的 虚拟人际,而脱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并且逐渐与现实脱节,到最后排斥现实, 忘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使其真实情感迷失,而网络游戏容易让人上瘾的最重 要的原因就是游戏本身的吸引力。[2]游戏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题材优秀,游戏设计题材广泛而新颖。其次,网游的界面十分真实精美, 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效果。然后是网游的随意发挥性,在网游 中,不同的角色推动游戏情节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因此有多少个玩家就有多少种剧情发展,而且这种游戏发展只要玩家不主动中断 就可以一直玩下去。最后就是网络游戏的社交特性,网络游戏将陌生人联系在一 起,战场上是敌人或者盟友,下网后这种关系将不带任何名利。[3] (二)替代满足 人必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努力满足各自的需求,但是 有些需求的满足并不像满足吃饱喝足这些基本需求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付出比简单需求要艰苦更多的的努力。然而,人们可以在网游中模拟人生,寻求刺激,因 此有人觉得网络是一方理想的天地,处于其中能够使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一 旦终止了这种满足就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出现病态的心理 和行为。在当今中国,由于中国众多的人口,竞争力很大,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 只有成绩,再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的情感需求几乎被完全忽略了。青少年 为了避免与老师家长的交流不畅而多会选择回避他们,而不会向他们倾诉,因此, 网络就顺势成为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最佳选择。虚拟世界中青少年获得成功的几 率远高于现实生活,获得认可的机会也更高,在其中能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网络中的人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替身,网络本身也是虚拟的世界,替身毕竟是 替身,不是真实的,将替身的成功看成是自身的成功,必定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 界里。
游戏是儿童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游戏使儿童在增加了对社会角色认识的 同时,其人格也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某一时期未解决的冲 突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重新出现,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者某些发展 受阻时,这种幼稚的自我满足方式便会成为其应对挫折的最佳选择,游戏带来的 虚假的快乐和成功能够将现实中的挫折感压过,使精神上的需求得到短暂的满足。
[4]网游成瘾的青少年就将此作为应付各种生活矛盾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对于 一个青少年来说是不成熟的。
(三)网络民主吸引成瘾者 在网络上,身份、地位、财富、种族、性别等在这里都被忽视,每个人都 有平等地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民主(Net Democracy)。[5] 实际生活中社会地位与网络上的民主与自由是没有关系的,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 受到限制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方乐土,他们在这里可以做自己,并且取得成 功,获得存在感和尊重,能够体验到安全、归属、自我实现等需要的满足。由于 所处时代的原因,现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事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久 而久之便养成了孩子强烈的独占欲与控制欲,一旦融入到集体环境中,个体之间 必然产生矛盾,很多青少年便会无所适从,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断挫败就使青少年 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而网络游戏由于其特点,使得学生能自由地掌控自己 的游戏世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即使交往失败,其挫败感也微乎其微。
三、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网络游戏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主要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害身体健康,造成心理依赖 一方面,长时间处于情节紧张的游戏中,再加上无规律的作息方式,极容 易导致内分泌失调,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诸多生理上的问 题。另一方面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造成心理上的依赖,危害心理健康。[6] 生活中常有一些学生无法摆脱网络的纠缠选择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心 理倾向。[7] (二)学习成绩下降 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游戏,便会耗费大量本应该用于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还会浪费大量精力。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产生厌学情绪,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拿不到学位证而导致无法 毕业或者延缓毕业。
(三)导致人际关系疏远,影响社交能力 在网络世界中,人进行最多的就是和机器之间的交流,长期的人机交往容 易导致青少年现实人际关系淡漠、疏远甚至恶化。一旦脱离网络就会陷入现实中 的孤独感,表现出悲观、低迷、焦虑等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不少学生甚至产 生社交恐惧的症状。[8] (四)习得不良价值观和处事方式 目前网络游戏多种多样,良莠不齐,不少游戏将暴力、凶杀、色情等不健 康内容作为游戏的卖点,用来吸引玩家,这会强化青少年的暴力倾向。游戏中的 价值观强调的是晋级和利益,常处于这种氛围中的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 感会逐渐被削弱,增加了暴力犯罪的可能性。
四、用心理干预法引导青少年戒除网络游戏成瘾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 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活动。
(一)强化干预强化是指使有机体重复某种反应的可能性增加的方式。在网络游戏成瘾的 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打游戏的行为时,就 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9]惩罚的适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玩 游戏或者玩的时间增加时,立即给处予处罚。
(二)厌恶干预 厌恶干预是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 方法。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1.疼痛法。该方法是在不良行为和疼痛之间建立联结,当不良行为发生的 时候,与之相联结的疼痛便会起到终止行为的作用。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可以预 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每当他想要玩网络游戏时便用力拉弹手腕上的 橡皮圈,使手腕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立即停止即将进行的活动。
2.社会舆论厌恶干预。和疼痛法类似,也是用负强化的方法减少行为,但 是该方法不会造成身体上的疼痛,而是在心理上干预。该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图片、 影视、舆论压迫等手段,使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感到一种来自于社会的心理压力, 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络游戏的一种干预方法。[10] 3.转移注意力法。对于一件事情过于专注很可能是因为人对这件事分配的 注意力过多。因此可以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通过组织各类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转移他的注意力,从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同时还可以消耗掉多余的能量, 使其无力再花费时间精力上网玩游戏了。
4.团体辅导法。团体辅导法是将游戏成瘾的学生集合起来,由有经验的老 师担当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 方法,达到使成员整体戒除网络游戏的目标。团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强有力地支 持团体里的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做出改变,可以使网络成瘾的学生获得安全感, 而且团体咨询可以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分散其对网络的过度关注,在活动中 参与者对团体其他成员也会有所贡献,这种对团体的贡献也可以增强参与者的自 信心。此外,团体成员共同签署契约,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 既有支持又有监督。[11]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成瘾都可以用一种方法戒 除,针对不同的游戏成瘾原因,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症下药,且对中学生 的网络游戏成瘾,重点应当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补救性矫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