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探讨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探讨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在高校体育教育以及终 身体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育融合终身体育意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育教学;
终身体育;
意识 1学校体育及体育意识分析 1.1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对运动知识了解、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的重要途径,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在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念,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实践活动。一直以来学校体育学都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就其自身的学科特 点和性质来看,它隶属于社会科学体系中教育科学的范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抽 象教学的理论科学,也区别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体育学融合了二者的优点,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应用的科学。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施 加计划性、组织性的影响,实现人才发展的综合培养。简而言之,体育教育就是 通过对学生身体的影响来达到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此不同的是,素质教育主 要是依靠科学教育途径来实现对人能力潜力的挖掘和培养,提高人整体的素质水 平。它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重在开发学生潜在能力,以社会长远发展为大 背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进步和发展。1.2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现 实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应反映,它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感觉、思维 及判断能力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基本认识。从学生的角度,其主要 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根据对体育运动的判断和认识所采取的相应反映,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并采取认为正确的行动方式。在学生重复多次 地进行体育运动的实践和练习中就形成了固定化行为模式也就是体育习惯,它伴 随并且影响学生的一生,包括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立足于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 看,体育习惯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一种固定化和自动化的反射,是长期培养、训 练及积累的结果。因此,只有拥有了先进的体育意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 的体育习惯,但目前情况却是:受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家庭背景及体育基础、 自身认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许多 学生缺乏体育意识,仅仅重视智育教育,没有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体 育意识淡薄,体育习惯的培养更是达不到相应标准反而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一 定要改变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恶化,扭转局面,加快促进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2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及培养学生终身意识的措施 体育运动如同开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是对人体机能的建造,工程建筑需 要优质的施工材料,体育运动也是如此,必须要有科学的运动设计及体育运动知 识,而学校体育教育就是获得这些知识的基础作为终身体育锻炼培养的基础单位, 学校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制订完善的学校教育计划及体育课程教学制度。

学生只有在真正地掌握了相应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体育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传授科学的健 身内容以及方法。然而,在体育学习开展之前,必须要明确“健身”和“竞技”之间 的区别。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身,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要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掌握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 课程体系以及运动计划的制订,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合理选择,从根本上 提高学生素质。公式表现为:“人体(学生身体基础)―自我锻炼(科学健身方 法)―人体(学生身体得到增强)。”在一系列的反馈过程中,改善学生体制, 挖掘学生潜力。2.1学校体育教育需要融合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育发展的最 终方向和目标就是终身体育,这种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观念是在社会主义可持续 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其根本目标是终身健身者的培养、全民素质的提高。终 身体育主要指的是在人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受到的身体锻炼以及各类形式体育教 育活动的总和。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方式就是身体练习,通过形式丰富的体 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其身心全面 发展,这种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以及能力为核心目 标,以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活动为手段。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学 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其成长阶段培养其牢固 的终身运动的意识,实现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有效结合。现阶段学校体育教 育已经由运动技能性体育教育转向健康教育性的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可以说这是 学生素质健康发展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现阶段,学校要将学生体育基础能力以及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 实现现代人的培养发展目标。2.2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爱好、兴趣以及习惯。对 某件事物的兴趣是人们对其活动发展的积极表现,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样 体育兴趣就是人们在不断地学习和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积极认识。

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要发挥想象力,结合学生特点力求使得学生在运动中 感受到快乐,找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并获得团队协作的满足感,与此同时使 得学生在文化课以及专业课上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一个人在某领域的成功与其 兴趣是离不开的,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1)要建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目标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上,有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等这些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考虑,只有教师做到 内心清晰学生才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2)教师还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手段,保证教学各位 环节之间的顺畅衔接,教学场地的合理布局,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 设计思路。(3)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教学成果的评价总结。不 同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师,要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其热爱的运动项目, 不以竞赛和成绩的提高为目标,关键在于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真正认 识到体育学习的真正意义,自觉树立终身锻炼的观念。2.3高校应当加强学生自 我锻炼意识的培养。在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清晰地掌握学生 的运动锻炼情况,明确学生现阶段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并对其成绩进行正确判断。

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锻炼热情,帮助学生制订符合自身发展条 件的运动目标。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学 生在每个运动阶段制订不同的运动目标。在结束阶段练习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 运动成绩进行科学检测,掌握学生锻炼情况,对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固定,需 要改进的方面要指出问题并给予相应建议。在完成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还 要关注学生运动认识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多运动锻炼的认识水平,真正理解运 动的意义、作用,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培养体育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主 观能动性,培养运动兴趣,实现积极主动自觉地运动和学习。另外,在教育过程 中还要重视学生独立锻炼能力的培养,讲授运动细节的相关知识,包括运动的次 数、时间、强度以及动作自我纠正等,学生只有清楚如何正确锻炼才会积极主动 地去锻炼,实现运动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培养,建立坚实地运动基础。在硬件设施 上,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地运动氛围,创造运动便捷条件,将课堂教学任务转化 为学生们自觉性地课外实践,实现体育教育的终身化建设要求。2.4高校必须促 使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4.1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建设,做 好学生表率工作,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思想作风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 需要明确教育学生之前要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形 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思想层面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 紧跟时代步伐,热爱本职工作,做到谦虚谨慎,认真对待每一项教育工作,关心 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以及崇高的教育理想,加强知识水平的学习和锻 炼。2.4.2教师要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 积极的人才观、师生观以及质量观和评价观,把握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及 落脚点,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培养自身高度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对每一位 学生负责。2.4.3积极改进教法,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大胆地实行教学方法改革, 认真总结经验,形成带有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法。2.4.4随着电子互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 体以及网络信息化等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对 新知识的不断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帮助自己更加了解不同教学方式的 优缺点以及适合的人权。只有教师不断地保持着对体育运动的极大兴趣,才能在 无形中影响学生,培养其终身运动意识形成。

3结语 在体育教学之中应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高校应当促使体育教 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爱 好、兴趣、习惯及体育教育需要融合终身体育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