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特点
国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特点 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型社 会建设的诠释。课程内容的设计直接决定论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近十年 来的学术研究论文,对国外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研究为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
课程内容;
选择与重组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课 程设计是客观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 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 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教师继续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的 一种,是指根据社会和在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己获得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的促使其专业发展的学历性的和非学历性的 教育活动的总称。
一、研究概述 国外在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的研究一直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也 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参照。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的教 育也备受瞩目。由此,关于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也数见不鲜,主要涉及继续 教育模式、理论研究、以及各个学科继续教育研究等。最早关于国外教师继续教 育的研究,始于1988年李艺苑发表在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的文章《国外在职教师 的继续教育概况简析》,文中提出“学历教育终非长久之计,成人师范院校面临 着转向问题”,并提出了,组织办学形式多样的长短期教师培训班,针对性设计 培训内容,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二、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国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 合理化和多元化。目前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已经由单纯的对教师专业 知识的培训,发展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训,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而在培训过程中,其内容与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以此满足各阶层教 师的需求。
1.实用性与针对性。实用性与针对性,即针对教师本身特点和需求,开设贴近实际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进修课程,为教师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近年来, 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由以大学的课程为主,转向以中小学教师教学实 践的需求为主。日本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有一类“企业进修课程”充分体现了课 程设计的实用性价值取向。在日本,作为新任教师进修除教育中心的讲授、演习 之外,要通过参观包括民间企业体验的进修,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从而获得多样 的教育体验和各种社会体验。
2.层次性与系统性。层次性与系统性是指各国在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设计方 面逐步系统化、完善化,并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课程机构。各国教师培训内容既有 一般的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又有师范专业课程的训练;
既有单项科目、课程和 专题研究,又有多学科的系统学习、提高学历的进修课程。以韩国为例,其在职 教师的进修种类,按照进修性质分为三种,即一般研修、资格研修、特别研修。
其中一般研修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而进行的研修;
资格研修是为了取 得上一级资格所需要的研修;
特别研修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制定的特别研修计 划,把教育公务员派遣到国内外的教育机关或研究机关接受一段时间的研修。在 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安排方面,西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会依据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方 向,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安排培训课程。
3.综合性与多样性。综合性与多样性即强调教师基础综合素养的提升,并 赋之以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以适应满足教师学习的需求。例如,法国教师继 续教育的内容除了教育教学知识,还包括学校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知识。日本学部 教学计划中设有基础教育课程、共同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主要 以普通教育课和学科专业课相结合,讲授一般基础教育课程,诸如教育学、教育 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培养教师在特定领域的指导能力。
此外,各国教师进修计划富有弹性,形式多样,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英、日、 法都有短期、中期、长期课程,又分为全时制和部分时间制,方便教师充分利用 闲暇,进行碎片化学习。在进修的形式上也不拘一格,既可以自我进修,也可以 集体进修;
既可以到校外进修,也可以在校内进修,教师可以自由选择。
4.时代性与前瞻性。时代性与前瞻性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应紧跟时代 步伐,传递先进的思想理念,以适应多变的时代背景,且培养教师前瞻性的视野。
美国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对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开设了众多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以外的反映科学、技术、文化的课程,编写了新 的教材和参考书籍,特别是注重跨学科和人文学科的课程等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在课程内容也注重前瞻性,如人口与环境问题、团结与和平问题、参与合作问题以及未来劳动技术等。
三、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设计启示 世界各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都各具特色,其内容设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 的指引。所谓课程内容设计,应包含以下三个部分,即内容的来源,内容的筛选, 以及内容的重组,使之成为系统的课程内容。(一)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来 源 1.先进教育理论。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首选。特别 是对于离开高校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接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是教师继续教 育的重点。
2.国家政策导向。国际背景、政策导向乃至社会问题都是教育内容的来源。
我们常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的 了解,特别是教育政策的理解领会,对于开拓教师视野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内 容。
3.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本校特色制定培训计划、 涉及培训内容,相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本地区各学校校本培训的课程内容 也将是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一线教师需求。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解决实实在在地教育教学难 点才是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应做好需求调研,收集教育热 点、难点和一线教师急需补充的教学知识、技巧。
(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缺一不可。在课程内容选择过 程中应注重理论教育与实操训练相结合,注重理论教育在于提升理论高度,引领 一线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
而实践教学则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课程,避免与 实践脱节,而造成教师继续教育价值降低或沦为形式。
2.集体审议法。著名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强调在协商研讨的过程中完成课程设计,注重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一线教 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亦是如 此,应结合多方建议,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选取具有科学性、现代化和实操性的课程内容。
(三)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重组 1.按教师发展阶段分类。自师范院校毕业到成为成熟的专家型教师,教师 专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国内学者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适应阶段、定型 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重组亦可以此为依据,为教师 专业发展设置持续性的系统性教育内容。如,适应阶段,应做好新教师教学法的 培训,训练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定型阶段,应开设相应的观摩研讨, 查漏补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其教学艺术;
突破阶段,应转向专业理论知 识,补充学科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成熟阶段,教师的成长向名师、专家型教师 转化,应更多关注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
2.按课程类型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 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照内容分类,设置基础 综合课程、学科专业课程;
或根据重要程度,设置选修与必修课程。对于适应范 围较广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法等作为基础综合课程,以提升教师 的综合素养。将学科的发展情况、前沿动态、专业理论等作为专业课程,以提升 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标准学分的构成应以多种课程类型向结合,例如选修课不低 于18学分,基础综合课程不低于48学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