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及对策7篇
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及对策7篇 第一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娄星区目前的5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了10所小学的部分 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出《娄星区小学体育教学改 革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学生问卷1000 份,回收982份,有效问卷967份,发放老师问卷50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48 份。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19和Excel2007进行处理,作为最后描述性分析 的依据。走访娄星区教育局主管领导和部分小学校长及体育组组长,进行访谈, 获取他们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及未来走向的意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娄星区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调查与分析 2.1.1娄星区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的效果评估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教学目标已经初步形成。传统的体育教学 目标存在着体育教学目的表述不明确,技能掌握和身体锻炼的教学任务不甚清楚, 不同级别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衔接度不高,针对性提高各个年级和 学校教学目标雷同现象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在新课改的促进下,新的体育教学 目标体系,涉及到了体能、知识、技能、兴趣、爱好、习惯、心理、交往合作等 诸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形成了以5个领域、3个层次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体系。2.1.2娄星区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估 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按照课本内容上课,形式过于呆板;内容 枯燥定式、没有兴趣,学生积极性较差;忽略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对传统项 目一味的按部就班,属于“拿来”式教学。新课改下的教学内容更多的从学生出发, 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的选择采取不固定式,对传统项目筛选、创新,教学内容 弹性更大,教学内容趣味性增多。
2.1.3娄星区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根据 教学内容为主,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采 用的教学方法都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提高巩固。这 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也不能达到学生身心愉 悦的功能。“新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以情景相结合等多种教学 方法综合运用。
2.1.4娄星区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的效果评估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多注重的是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方法上多采 用的是定量与终极性评价方法,形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 的身体素质、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打分。新课改下的教学内容评价中要求学习 评价内容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以及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展 开,评价方法提倡不仅要运用结果性评价,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形式上要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形式结合的方法。
2.2娄星区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取得了许多成果,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专家理论与教师实践差距加大,理论更多的只是理想化 的,很多理论不能通过实践实施,理论范围过广,使许多教师无法达到,不能很 好的完成各项目标要求。同时也存在着教师薪金待遇问题,教师福利待遇过低, 教师缺乏教学研究积极性,教师自身条件不能到达教学要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在娄星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教师对改革的理念和 内容理解都是比较深刻的,其教学理念、评价理念等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3.1.2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问题,由于对改革理念的理解和具体实践 过程产生了差距,导致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有待于进一步加 强改革贯彻执行的力度。
3.2建议3.2.1更新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只有思想上 有创新,才能引领行动上的创新,从而设计出适应当代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明确体育课程改革的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 良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和运动能力,将体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3.2.2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学能力 为保证体育课程改革更好地落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今关键问题。
一方面,体育教研人员要起到教改带头与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地方课程管理职能, 建立全面立体的教师岗位培训体系,为提高课改实施效果服务。另一方面,教育 局及高效继续教育中心应该合作,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在职教师通过 自学、在职培训或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增强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的培 训力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达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
作者:李芳 尹龙 肖亚绪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学通过其课程改革 得到新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可以促 进体育教学的转变,也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体育教育的强大功能。高 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和智力发展 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 之下,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以健康为中心,倡导“终 身体育教育”的精神。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随之展开,成为促进大学生素 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改革体育课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渗透进体 育课程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智力发展。
(二)切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高校体育课程中设计的活动项目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进 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田径项目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耐力,激发 起强烈的竞争意识。有效的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高校体 育课程通过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对培养学生的 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也在寻求创新,如何在高校体 育课程改革中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特 点,在其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努力实现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将课程 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调整,削减一部分的竞技类教学内容,添加一些娱乐型、健康 型的体育项目,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原则。
将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体现现代社会的特点,与时俱进的添加一 些切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转变课程编写的观念,倡导“绿色健康”的体育锻炼思想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需要高效体育课程的有效改革,在新的生活理念的 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的转变。因此,高效体育课程编写的观念也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进行调整,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锻炼思想,将高校 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际生活中的锻炼活动紧密相连,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三)建立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体育课程测评体系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落实造具体 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就是制定一套可行性强的体育课程的测评体系。在课程改 革与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一系列指标,从单一的指标向多样 化的指标转变,突出评价的科学性。这样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内容、教材内 容的组织以及教学目的等。在高校体育课程及教学改革中,全面开展课程评价, 经有效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三、结语 在高校教育逐渐走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寻求有效的途径,推动大学 生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努力实现其课程改革,实现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倡导“绿色健康”的锻炼 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萍姐体系,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 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尹文芳 单位:成都医学院 第三篇 一、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 1、成绩测量不科学,场地设施不健全 对于教师方面,教师主观上的偏见、喜好以及责任感等,都会对学生成绩 评定的结果造成影响;
对于场地设施方面,场地、器材等条件,会对学生的发挥 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体育成绩造成不良影响。
2、评价形式单一 许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依然采用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虽然许多高校意识 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贯彻与落实, 依然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课堂教学也是围绕着考试内容 进行教学,这样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与兴趣,扼杀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造 性。
3、评价标准“统一” 所谓“统一”指的是按照改标准对所有的学生实施教学与评价,并不重视大 学生心理、生理、生活环境、营养、先天遗传等方面的差异,这会抑制学生个性 与自主性的发挥,导致体育教学存在“胀肚子”与“吃不饱”的问题。许多高校秉承 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成绩以及衡量教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原则,这对于大学生个性 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增加个性评价力 度。
4、过分重视个体成绩量化评价许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依然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认为量化能够更加客观 的反映学生的体育成绩,将速度、力量、远度、高度等作为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 唯一标尺。但是,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不能只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否则其评 价结果将会存在很大的片面 二、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发展是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 运动自身具有外延广泛、丰富多彩的特点,将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纳入到体育课程 评价中,能够提高体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评价 内容应该打破课堂、空间的限制,主要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即存 在各种体育比赛,例如棋牌类比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以及运动会等,还存在 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等,如果将这些内容排除在体育课程评价范围外,仅仅对 学生的某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作为评价内容,势必存在严重的片面性,针对该种现 象,高校应该将上述的内容作为教学评价内容,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标准,更加 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应该打破科目的 限制,例如,虽然一些学生体育能力、技巧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参与体育活动的 积极性高,理解能力与评价能力非常高,这些学生也非常热爱体育运动,高校体 育课程作为一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其评价内容也应该具有实现开放、多元化, 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技巧,同时重视学生热爱和了解体育,例如,体育 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拍摄体育短片、写作体育评论等,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热爱。
扩大体育评价内容的范围,无论是体育能力、技巧,还是对于体育的见解,都作 为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高校传统的评价方式为单一的定性评价,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素 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不仅应该增强体质、身体,还应该培养与健全人格,形 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社会能 力、动作完成质量、掌握动作数量、运动负荷、锻炼能力、心理素质、思想品德 等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能够更加直观的考核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以及进步。
3、评价指标的多样化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身体素质,大学生 身体素质评价内容不仅应该包括传统的台阶试验,同时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 课程与教学指导纲要》指导精神,全面的发展包括和身体健康相关的其他体能, 例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功能的强弱,综合、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还应该评价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努力与进步程度,在学期初、学期中以及学 期末分别进行测试,更加全面的评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二,运动技能,高校 体育项目众多,包括体能性项目、对抗性项目、表演性项目等,根据各个项目的 特点以及课程要求,为各个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其三,体育认知和运动参 与能力,体育认知能力测试应该采用体育课程理论测试的方法,考核内容包括保 健知识、健康知识、专项知识等,并由教师进行评分;
对于运动参与测试,针对 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次数、频率、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同时采用运动参与 互评与运动参与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全面 性;
其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通过编制《心理健康评价表》、《社会健康评 价表》进行学生自评,该指标的评价采用等级评价制,即不及格、及格、良好以 及优秀。
4、充分发挥激励在评价中的作用 激励功能是基于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 如果没有明确评价目标,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随意的给出激励,这样不仅起 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例如,不能让学生更加客观、 准确的认识自我。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运用 客观、正确的评价结果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并有目 的的进行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创建优等生荣 誉表、中等生提高表以及后进生进步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提高与 进步,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 期望,更加主动、努力的参与到体育教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评价体系的改革已经 势在必行。未来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多角度、多方 面的综合评价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的利用学 校、社会等资源,不断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体 育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体育课程以及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从而实现体育课程教 学目标。作者:高慧慧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第四篇 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片面性强 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有一个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实现技能 教育。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突出知识的 传播和技能的传授。体育教育的理念是较为落后的,在实践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 强调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课堂以教师讲解体育知识,演示相关体育技能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权利,导致学生体 育参与的兴趣不高,学生的人格、尊严、个性、价值认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育中都没有突出出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体育教育理念造成了 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因此,需要积极进行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发展为中心,以健康第一的意识为指导进行体育课程设置,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1.2体育课程所选用的教材陈旧 高校体育课程教育的发展,要依靠有效的教材,但现在,在体育课程中所选 用的教材较为陈旧,教材大多是以竞技项目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教程模式统一,严 格按照教学大纲设计授课,教材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没有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教材陈旧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1.3高效体育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不强 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
但在现在的高等教育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连续性不强的情况。在高校体育课 程中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对于有的专业学生而言,学校并没有为他们提供 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条件,即使勉强开设这种课程,学生所学的内容是不连贯的,这 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多年的研究,我 们发现,很多大三大四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大一大二的学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大三大四体育教育以选修为主,加之学生学习压力大,毕业找工作压 力大,很多学生放弃了锻炼身体,他们的体质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体育课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即使在大三大四,也需要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对学生 进行体育锻炼提出适当的要求,促进学生能够获得稳定的发展。
1.4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脱离学生实际 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课程设置脱离学生实际,没有 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化,课程教学采用统一的授课模式,采用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关 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学的生动性不强,无法调 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热情,这种课程设置是失败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体育教学难 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体育习惯,更难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 育的意识。
1.5课程教学评估方式单一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着课程评估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对体 育课程教学评估不重视,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体育课程评估中,只重视分数, 不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不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不重视对学生心 理素质及综合素养的评估,评估方式单一,内容单一,也是制约体育教学发展,影响 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教育家都主张通过教学 评估促进教学的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能够积极进行评估方式改革,能够采 用一系列科学的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育学习评估,积极改进传统教学评估 方式,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连续性的、综合化的评估,以促 进体育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2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策略分析 2.1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指导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改革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 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能够为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做好引导,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高校体育教学要 积极追求一种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实现学生的体育的自主学习,自 主训练。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进行体 育锻炼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 认识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他们自我发展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大学生已经能够认识 到健康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未来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学校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在课程设置中,应该以终身体 育为指导思想,进行体育内容的安排设计,要能够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使学生终身受 用的体育锻炼项目,比如,进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 太极拳,或者使学生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健美操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些体育活动 的技能。这些体育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练习,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很实用,对于激 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2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现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内容片面落后的情况,严重制约学生体育 学习兴趣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就要能够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激 发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素材。丰富课程内容时体育课 程设置改革的重要内容。丰富课程内容要能够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出 发,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大学生心理素养和身体素养相匹配的教学内 容。比如,现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主要是是技能知识的传播为主,忽视了一些健身知 识、保健知识的传播,但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是有需求的。因此,可以把这几方 面的知识补充到体育课程中去。现在的大学生智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的 认识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大学生正在趋于成熟,他们渴求一些新的知识,一些对自 己有用的技能。他们喜欢看体育电视节目,喜欢听一些体育新闻,喜欢新生事物, 因此,体育课程内容必须要保持丰富,新颖。大学生追求健康,他们渴望掌握科学的 体育锻炼方式,渴望掌握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受伤的技巧,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设 置中,就需要围绕学生需要丰富相关内容,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 爱好,充实课程内容,要能够将现代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学生喜爱的项目,比如,网球 运动、健美操、体育舞蹈、足球等引入到体育课程中去,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的 不同层次和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项目进行体育学习,这对于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2.3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选择实用性强而先进的教材 现在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材选择陈旧的问题,因此,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就 需要积极解决这个问题,能够选择科学的实用性强的先进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有效 的学习资源。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上,要能够积极选用新近出版的教材,要能够立足 学生的需求,选择一些与学生兴趣爱好相近的教材,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编订适合自己学生体育发展的校本教材,要积极通过教材改 革,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的兴趣。要能够选择能够体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特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多选择一些涵盖体育欣赏、体育保健等方面知识内容的教材,通过教材创新,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
2.4保证体育课程设置的连续性 要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就必须要保障体育 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在现在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连续性不强的现象。
在大一大二开始的课程,在大三、大四可能就不开设了,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的养成。一些内容、一些体育技能,学生在大一大二正学着,正练习着,后来,一套完 整的内容没有完结,到了大三大四就不学了,也影响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因此, 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要积极纠正这种问题,能够保障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学校要认 识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的体育习惯, 有义务培养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要能够通过体育课程改革,保障课程设 置的连续性,为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2.5选择趣味性和休闲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高校体育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 就要立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能够选择一些趣味性和休闲性强的教学内容,改 革课程内容。比如,在体育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体育类的游戏内容,也可以增加一 些富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比如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以增强体育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女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不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 要选用集趣味性与竞争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女生参与体 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性强的体育课程,通过 休闲性的体育项目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以实 现学生身体素养的有效提升。
2.6立足学生的实际进行体育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体育课很体系设置要立足学生的实际,能够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充 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进行改革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 才能更加科学,更为合理。在课程项目选择方面,要能够把较为流行的课程设置到 体育课程体系中去,要把一些时尚流行的体育项目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比如,把 目前流行的定向运动、瑜伽项目及素质拓展项目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课程设置 要以健身为目标,突出娱乐性。比如,把乒乓球运动项目、网球运动项目、体育舞 蹈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这些项目不需要很大的运动量,就 可以达到体育锻炼身体的目标,这种大众化的运动项目更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课程设置中,就要能够把这些内容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只有立足学生的实 际需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2.7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置要能够依据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设置科 学实用,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设置。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一般而言,要包括体 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体育保健课程、体育理论课程及课外体育运动课程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结构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这样的课程结 构设置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锻炼方 式,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满足 学生体育选择练习的需要。只有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极大的丰富体 育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 发展。
作者:江明世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第五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体育课程改革”、“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 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图书馆查阅有关“体育课程改革”、“农 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书籍、报刊、杂志等,对所得 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电话预约、电子邮件等方式 对农村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就有关农村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等问题进行访 谈,获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效果的第一手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安排情况分析 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统计分析来看,“田径”、“球类”、“身体 素质”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短跑”、“中长跑”、“跳远”等是主要教学内容,而且 从各个年级内容的安排上重复率相当高,其次“篮球”、“排球”,再者是“乒乓球”、 “跳绳”等项目,“足球”、“体操”安排内容较少,尤其是体操教学内容,除队形队列练习安排相对多点,像“单杠、双杠”等器械体操教学内容基本没做安排。不难 看出,如此单调的教学内容,不免会让学生产生枯燥,因此学习兴趣也相对较低。
我们知道,2001年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提出“体育教学 内容要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为根本,可以对一些竞技动土项目进行 适当改造。”“教材编写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对增强体质、增进健 康要有较强的实效性”、“健康第一,注意选取对学生终身体育影响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等,由此可见,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对学 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兴趣的激发均是有益的,但由于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相 对短缺和体育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使得这些最基本的条件没有很好的执行。
2.2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完成现状的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中学发展的不平 衡,也导致了农村中学之间的差异。在调查中发现,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中学其 体育器材设施相对完善,在经济缓慢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非常短缺,不但是地质 的田径场地,更谈不上标准的400百米跑道,篮球、排球等器材更是缺少。所 以这在很大程度大影响老师的体育内容的完成。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农村中学体 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短跑”、“中长跑”等对体育器材需求相对较好少的教学内 容完成较好,完成量分别在79.81%、86.13%和88.56%,而对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教学内容完成量相对较少,分别为5 6.12%、51.11%、29.86%、37.13%,对新兴体育项目及 体操类教学内容完成量更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兴体育项目虽说健身效 果、娱乐性较强,但体育教师本身缺少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二是因为缺少专业的 体育教师,三是,场地器材设施短缺等。我们知道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载 体,场地器材是教学内容完成的条件,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各个阶 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还要体现出教学结构的层次性, 合理组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选择对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都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终生体育 锻炼”的核心。在与体育教师和主管体育领导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对《体育与健 康课程标准》认知情况相对较好,有85.66%的体育教师基本了解和领悟, 但对体育课程改革了解的情况不是太好,只有41.12%的体育教师比较了解, 23.4%的体育教师不太了解和不了解,这说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 改革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专业知识更新较慢,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针对“体 育教学内容不能科学合理完成的原因”这一问题,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综 合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学校教学落后等条件限制,教学条件的可行性很差。
2.3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和期望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改革”这一问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认为“非 常需要”的为15.11%,认为“需要”的为56.36%,有21.42%的 体育教师认为“无所谓”,还有7.11%的体育教师认为“不太需要”或“不需要”。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存在不同看法和认同。在 对“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改革原因”的调查中发现,有44.63%的体育教师 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发展适应学生全面素质”,有34.12%的体育教师认为“教 学内容太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有21.25%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够 吸引学生,缺乏兴趣”,由此可见,农村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 原因是多样的。对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偏向,经 统计各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偏向田径占89.12%,偏向体育游戏的占 88.17%,偏向球类占75.14%,偏向身体素质训练的占87.25%, 而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体操类和新兴体育项目选择偏向最少,分别只占18. 14%、10.16%和12.22%。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首先是体育中考对 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其次“安全第一”也是体育教师选 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像“器械体操”等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项目 一般是不作为教学内容或少做教学内容。在对“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选 择考虑因素”的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首要考虑的是“场地器材设施”,占71. 6%,“随意安排教学内容”78.66%,“根据体育教师特长”的占51.21%。
由此可见影响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设施”,其次 “随意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也是现今体育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大部分 多数体育教师是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所以,在构建合理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进步。
3结论与建议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安排“重复率”较高,缺乏“兴趣性、娱乐性”,忽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各教学内容之间缺少层次性和连贯性。建议要构建科学的体育 教学内容体系,加强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投入和 支持等,要建立体育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实践有机和谐的结合,要注意教学内 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的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也要注意体育 教学内容的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作者:李爱琴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第六篇 1体育课程改革所面对的问题 1.1学生体育意识薄弱,体质仍不乐观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树立了我国体育教育的重大改革,然而在实际的体 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体育教育应培养学 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理念,让学生具备体育学习的能力。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大 多停留在培养学生体育技术层面,而在提高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兴趣层面 尚有不足,这就造成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以至于缺乏锻炼、体质下 降。在2001年提出的新课程改革中,再次重申增强体质的要求,但学生体质依然 不容乐观。自2007年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至今,学生的体质仍没得到 根本改善,肥胖率、近视率居高不下,耐力素质等依然下降。
1.2健康教育的融入加大了体育教学难度 体育课程的名称原来叫体育,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名称改为“体育与健 康”。单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健康”一词在体育学科中已占到了重要的地 位,或者说体育课更加强调健康教育。所以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堂必须要融合健 康的知识和方法,这无疑就加大了体育教师的教学难度。加上体育教师对健康知 识的欠缺以及对健康教育方法的匮乏都将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效果。
1.3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低 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与时俱 进,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然而,有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比较匮乏,无法 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无法进行专业的教学,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还有一部 分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不受伤,平平安安上完一堂课就 算完成任务,没有创新,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上进心,只满足现状,有时 甚至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
1.4缺乏系统性的适应教材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体育课程没有形成衔接性的教材体系。也就是说,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体育教师自己安排,具体的 教学内容只是依据课标和教材。课标中只是提出一些建议,没有规定具体教什么。
而教材又有多个版本,各版本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即便是同一版本的教材,各 年级之间也缺乏明显的有效衔接性。这就导致体育学科的教材理论与实践的不成 熟,无法实现科学地、系统地体育教学。
2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2.1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受课堂时间、内容、目标的限制,仅仅靠体育课堂很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因此,加强课余体育活动对促进体质健康水平显得十分必要。课余体育活动作为 体育课堂的重要延伸,它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薄弱的项目可以加大其锻炼力度,增强实 效性,而对于体质弱的学生可以降低运动难度增加运动强度。因此,想要有效、 科学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并传授科学锻炼 的方法等,而且还要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2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课程改革离不开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 改革的效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适应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体育科研活动,通过 座谈会、专题讨论会、茶话会、交流课等活动进行学习,并理论结合实际,运用 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除了要对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之外,还需在 交叉学科上有一定的造诣,并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和 职业观。其次是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应重视体育,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保证 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把体育教育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 育制度,完善体育教师进修办法,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
2.3完善体育课程理论体系 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不管是教学内容选择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教学目 标确定所面临的问题,从教学理论与体育课程的角度分析,主要就是理论体系的 不完善,特别是内容与目标理论的不完善。就教学内容而言,各个年龄或年纪阶 段选择教什么、从哪里开始教、各类内容应该要教到什么程度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不能存在体育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学到哪就学到哪的现象。在教 学目标理论方面,仅仅提出“目标引领内容”,而并未详细做出解释,为什么是目 标引领内容,目标该如何引领内容,怎样的目标才能引领内容,即关于目标的规 定性和与内容关联性理论缺乏,致使目标的不确定性长期存在。因此,完善体育 课程理论体系将是解决体育新课程改革问题的重要对策。
3小结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 的进步、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困扰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何正确理解 并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合理地改旧创 新,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切实把握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实现体育 课程改革的目标,以适应国家教育事业的总需求。
作者:程翔 单位:铜陵学院体育部 第七篇 1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较为落 后,仍然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在面对新课改的相关理念时,出现认识不够 明确,无法正确解读和把握课改的新精神,从而使得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穿 着新课改的鞋子,走着传统教学的老路。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得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1.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懒于创新,一味地沿用传统的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即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讲解和示范相关动作,学生在下面听,然 后自由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使体育 课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 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性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不仅老师上课上得疲惫,而且学生也兴趣缺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 扣。此外,很多高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自然班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 学落入程式化的俗套,使学生在对体育课的爱好,以及技能和体能方面受到一定程 度的限制,不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1.3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 缺陷,缺乏合理性。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相关体育理论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培养,从而使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 了让学生掌握和提高竞技知识水平服务的,不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教材 的选择方面,过于偏重竞技项目的内容,对各方面内容缺乏有效整合,也没有根据 学校自身和当地的特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整合,从而使得教学缺乏特色和 生气,不利于整个体育教学的有效展开。
1.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教学评价方面过于注重 最终技能水平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也大多是采用 考试这一单一的方式。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公共 体育课程的评价过于强调客观和量化,评价内容呆板单一,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做 出全面性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对于一些无 法用考试来评估的非技能类项目的学习,还缺乏一个让人信服的评价标准,从而使 得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的客观性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 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目标的实现,使得教学跟上时代发 展的步伐,对于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意义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实际课堂教学的现状 却又是如此严峻,让人忧心。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改变当前现状,找到课程改革和创 新的方向,成为了当前高校体育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 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2.1树立整体课程改革的观念,完善多方位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的建构 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 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老师要先在思想意识层面树立整体的课程改革观念,对新课程 改革的相关理念和精神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从而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 内容和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 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的生活方式和健身意识。因此,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 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 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共同发展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且在教学 过程中贯彻这一认识,从而使得教学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的知识的教学,而是更趋向于往 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内与课外活动进行有 效地统筹规划,把一定的运动训练也纳入到公共体育课程的管理中,从而形成多方 位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使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促进教学满 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得教学更靠近和适应当前时代和社会发 展的潮流与趋势,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2.2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是连接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进程中,老师要结合体 育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创新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 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打破原有的传 统自然班教学的模式,而是采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即先通过各种途径 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然后再根据这些资料从学校自身实际和条 件出发,有选择地开设一些公共体育课程,将课程名称、授课老师和授课时间等都 公布,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这种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很多高校公共体 育课程教学中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它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项目、 授课老师和上课时间,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体育项目,彼此之 间加强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公共体育的兴趣,而且 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获得 更多的公共体育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此外,老师在对学生锻炼 方法和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方面,也可以创新地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早操、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有机结合 起来,即在课堂教学之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比赛、篮球 赛等。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动作的要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 自身原有的公共体育知识相结合,从而内化成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知识和能力,同 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娱乐性和健身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来,从而使得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方向过渡与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2.3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 此,在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进程中,老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 对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做出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评价方式方面,老师可以改变原来传统的以考试 成绩为唯一依据的评价方式,而是采用结合成绩考核和其他方式相结合的措施,如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等。这样的评价会更客观,更全面。在评价的 内容方面,老师也要不断丰富评价的内容和项目,而不是仅仅只是对技能项目进行 考核,如可以增加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运动习惯、运动处方能力、知识运用等 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这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 于对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做出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高校公共体育 课程教学必须适应新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和创新,采取措施完善自身各方面 的建设,从而使得自身发展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为社会发展 服务。
作者:王海文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