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计算机导论内容观后感论文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篇一 《高职高专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有高职高专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进行分析, 结合上海地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指出目前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通 过对上海地区该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按 学习项目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重新确定了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内容和体系结 构。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导论课 改革 计算机导论是关于整个计算机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 生的一门先导基础课程,它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 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既要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概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 起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各门专业课程 和专业基础课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明确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建 立学科框架基础。

一 高职高专计算机导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内容包括概述、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 网络技术、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具有内容多、涉及的 知识面广、概念集中的特点。而对于高职高专类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由于学 制短(通常是2~3年)、学时有限,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调查我 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有的是学过就忘,认为 本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帮助不大;另外,有的学生觉得内容太多理论性又太强,学 习起来没有兴趣;还有的认为难度太大,学不懂。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在以后的 专业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出现很大的障碍。

二 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改革建议 1.教学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内容不适宜目前在教学中对计算机导论的定位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将导论的 学习等同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或计算机操作初步),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日常的 Windows操作、打字及Office办公软件就够了,而对于计算机理论的学习因为涉 及的知识面广、内容较多、学生缺乏兴趣就讲得很少甚至不讲。显然,这种定位 降低了教学要求,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主旨相去甚远,当然也就完不成导论课的 重要任务。另一种是将导论课设计成一门纯理论课,理论教学过于复杂,使刚入 学的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教师所讲的众多计算机理论内容。这种情况下,尽管老 师在课堂上花很大的力气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做详细的讲解,但由于面对的是 大学新生,这种教学效果往往不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每堂课都组织得非常紧张, 新的名词、概念、理论过多,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打击了学生 日后学习的信心,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学生基础存在差异导致教学内容难把握 由于现在的院校基本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这就导致入学的新生来自 全国各地,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其一,在入校前,存在家庭经济条件、 对电脑接触时间长短等差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有很大的差 异,有的学生本身就很喜欢电脑,从而选择了该专业,因此这部分学生对电脑的 兴趣很高;有部分学生对电脑没有多大了解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由于家长的决 定才被迫选择了该专业;有部分学生对电脑毫无兴趣,甚至讨厌电脑;还有部分学 生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没有自己的想法,更无所谓兴趣。其二,由于地域 城乡教学水平的差异,很多地区的高中甚至初中和小学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有的甚至还学习了一些软件编程的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而一些农村来的学生, 基本上没碰过电脑,这给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造成了一 定的困难。

3.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改革依据 上海市每年都组织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简称计算机一级),旨在 检测和评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考试时间一般固定在11 月份,学生处于大二第一学期前半学期。考试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使用、多媒体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而高校计算机专 业的教学安排很难覆盖到考试要求的所有内容,这就造成计算机专业学生一级考 试的通过率还不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计算机导论课内容恰好能涵盖计算机 一级考试内容,时间上刚好在计算机一级考试之前。笔者就组织了课题组老师进 行多次讨论,看能不能将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内容完全融合到计算机导论课中。这样既可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过率来考核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样学生也可 以通过是否拿到计算机一级证书作为检验该课程的学习成果。

计算机导论课应该能够使学生学到相应的一些实用技术而不完全是 枯燥的概念介绍。实用技能的学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其最感兴趣的。但在 内容选择上,应该是最基本的,在学习、生活中又是最需要的,使其能够用所学 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学习、工作带来方便。因此,本课程总体以“基于工 作过程”为指导,将知识点的介绍融入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并结合上海市一级考 试的考点要求,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4.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改革方案 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的设计充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的要求,将实践教学明确放在重要的位置,更好地体现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 结合的特征。通过拓宽知识面和强化理论性教育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体设计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按学习情景(学习项目)的教学顺 序描述教学内容,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说明学习目的和要求,特别 要突出能力要求。具体方案如上表所示。

三 结束语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好把握,本文结 合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 不高的现象,主要讨论了上海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和体系设 计上的改革方案。整个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具体的知识点融合到具 体的实际应用中,同时将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过率也纳入到计算机导论的课程考 核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篇二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方法研究》 摘 要:“计算机导论”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先导课程。如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技能性、应用性、实用性、操作性的要求,真正起到为后续课程“开山引路”的先导作用,本文在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计算机导论”课程 内容改革 方法改革 引言 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特点,走出本科 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讲授“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院校“计 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适当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 件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生在入校之前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城镇学生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有的可能接受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部分学生往往对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教学不感兴趣;
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差,有的偏远山区的学生甚至在 进大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 该难易结合,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内容和练习。因此,“计算机导论” 课程教学如何改革,需要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1.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计算机导论”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服务,培养学生从事 计算机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同时也为后续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起到计算机专业先导课程的作用。

1.1本课程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具有基础性、实践 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注重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体现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首先是基础性。基础性是指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本原理、概念、 方法和技术,这些基础性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学生能从中长期受益,真正实现 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这些基础性知识能为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 学习作好铺垫,扫清障碍,培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和兴趣。

第二是实践性。实践性是指课程的教学要重视上机实践。作为计算机 专业的入门课程,上机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和 技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是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课程的讲授内容要以实用为原则。把工作 中经常用到的实用性技巧融入到课堂教学“项目”设计中来,学生通过完成一个 “项目”,就能掌握一种相应的操作技巧。

第四是前瞻性。前瞻性是指课程的内容要及时反映计算机领域的新技 术和新成果。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应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及时反映到课程 内容中来,让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1.2“计算机导论”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构建“一个基础”、“两 大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系。

“一个基础”即计算机专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由于本课程是计算机专 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为其它计算机专业课奠定基础,针对计算机各学科的发展 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它涉及的内容一定是大量丰富的与当今计算机技 术发展相吻合的、前沿的计算机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基 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强调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整个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以这种 应用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

“两大能力”即针对高职教育强调技能性的特点,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 的两大关键能力,即从事计算机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 使用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导论”课程与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 比,更注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内涵,更加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的 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新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硬件结 构、计算机数制与编码技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和数据库技术等,涉及内容广,重点多,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不断更新、精 选教学内容,兼并、压缩或者取消重复或陈旧的内容,突出教学的先进性和应用 性。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3.1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时,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围绕 案例展开,使有基础的学生能围绕具体的案例思路观察分析,不断提高;使没有 基础的学生能够通过讲解逐步揭开案例迷团,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课时,使用项 目教学法,并将任务分两个层次:一般的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基础好的学生在 完成“基础任务”后的空余时间完成“提高任务”,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 力来选择上机需要完成的任务,获得满意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做“Word艺术字 设计”实验的时候,一般的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艺术字设计,基础好的学生可以 完成提高篇的“禁烟标志”和“图章的设计”。

3.2注重“精讲多练” 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够用 为度。所谓“精讲”,就是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 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3.3采用启发式和兴趣教学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形象化比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在讲授文件目录结构这一节内容时,用一棵树的枝叶结构来比喻文件目录结构, 并用图形加以解释,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些。

如在讲授PowerPoint这一章时,可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演示一个动画 声音优美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建立多方位的获取式教学方法体系 所谓多方位的获取式教学方法,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学生主 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完成教学 任务的方式。在“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我们主要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3.4.1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注重与学生交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是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单靠教师的强 制灌输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将教学重点由教师怎样教转变到学生怎样学上来,在 必要指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 性地学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问卷调查、电话、QQ 聊天等多种方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为课堂教学组织设 计获取第一手资料。

3.4.2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造多种形式的交互式课堂教学。利用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边讲边练,教师可随 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避免学生因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不及时而影响学习 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4.3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完全由教师讲授的方式, 教师在每个单元后先布置一定数量的项目设计,完全由学生课后自己独立操作, 教师通过验收学生的项目设计检查教学效果,其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一部 分。

4.结语 依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 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 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 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