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是进行对开化寺的考察。通过综合分析高平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探究开化寺形成的原因及背景条件和其特殊性。继而分析开化寺中弥陀殿所形成的朝代风格,可由此探究它所包含对于宋代文化和宗教政策的内容。最后仔细观察开化寺内外各处的壁画,从中了解佛教在不同时代的特征以及弥陀殿壁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文章希望可以深入透彻地认识一下开化寺弥陀殿的壁画,从而为高平地区的旅游和宗教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开化寺的壁画具有许多重大意义。首先开化寺的壁画代表了宋朝时期佛教壁画主要运用的形式和记录的内容,从而可以更好地研究宋朝在统治时期所施行的政治宗教政策。其次,开化寺的壁画保留了一定唐至五代佛教壁画创作的特点,这对探究唐朝时期的壁画风格及特点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开化寺壁画十分精致美观,考察它的艺术性、技巧性以及历史性可以提升开化寺壁画的价值,同时也是表达对文物的保护和尊敬。
宗教活动是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的。它利用人们对未知神佛的信仰,利用人们的空想平白耗去许多人力物力;甚至可以影响到国家领导人的决策从而引发战争,可见宗教实际担当的是一个消极的角色。但宗教经过几千年的变迁依旧蓬勃地在发展壮大也是有它的原因的。宗教使愚昧的人们在受到困苦磨难时寻找到精神上的寄托,信仰宗教的人都拥有着坚定且赤诚的心灵。故而宗教的壁画就更能显出艺术层次。历史上高平地区经过很多次苦难,因此人们十分崇敬神佛一说,其所创作的壁画也就更能反映人类的内心,表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柴泽俊,山西省文物总局的总工程师,主要研究华严寺大雄宝殿的壁画,著有《山西寺观壁画》《大同华严寺(上寺)》等。柴泽俊曾详细记录了从1993年到2008年上华严寺重修的全部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壁画修复之前及现状,之后发表《华严寺大雄宝殿清代壁画概论》并提出了以下观点:(1)、壁画断代:根据壁画的绘画风格,人物造型可推知,位于前檐墙两次间经橱后面的少部分原有壁画应该是在明代绘制的,而其它壁画颜色线条艳丽,其年代应为光绪四年重新绘制的。大雄宝殿的前檐南次间以及南北尽间都留有墨书题记三则留于殿内墙壁两侧,而内容都是“云中(郡)钟楼西街兴荣魁董画铺信心弟子画工董安”,这说明这些壁画全部是画师董安等人绘制的。(2)、壁画内容:壁画主要绘制了《佛本行经变》、《说法图》以及各种菩萨像等,可见向佛的虔诚之心。而只绘制佛教题材的壁画多为我国早期壁画,高平开化寺弥陀殿的宋代壁画也是如此,但相比较,上华严寺的壁画内容更为繁多。而对于上华严寺这些壁画的来源,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柴泽俊认为《佛本行经变》以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根据原有粉本绘制的;但祝重方在《中国壁画史纲》中写到华严寺壁画内容大多采用的都是连环画的方式,例如《说法图》、《罗汉图》、《千手千眼观音》等,工笔重彩,十分具有年画的特点;而俞建平在其编著的《中国壁画》中却又指出其壁画原稿为辽代作品,从中可推想辽金的壁画风范。众说纷纭,但唯一不可否定的是,这些壁画都是历史传承给我们的珍宝。
山西省高平开化寺的宋代壁画是现今中原地区遗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唐宋壁画。不仅在艺术上,对于历史,技术,文物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就是在基于前人所做的研究上继续探讨开化寺壁画的构图,创作及意义。
开化寺壁画的绘制主要分为两阶段。后期时,因为东壁的华严经变为说法图,所以西壁、北壁西侧的壁画创作收到了制约,其主次分明,结构对称的特征十分突出。相比较前期的壁画,在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上,后期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从衣着,发饰等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反映出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具有时代气息。而从它的绘制技巧,细节处理,故事内容等方面也十分具有宋代壁画的特点。
而开化寺壁画对于目前的壁画创作可以带来许多启示,尤其是壁画内容里反映的北宋时期高平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十分有研究价值,同时也可囊括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文章在对开化寺的特殊性以及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后,又对弥陀殿壁画进行了解析,从绘制,构图,色彩到菩萨的中性特点,千手观音再到整个佛教壁画,文章从各种角度具体地分析了弥陀殿壁画的特色,提高其艺术价值。本文以壁画作为上层建筑,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观点将壁画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结合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性以及其风格特色,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