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篇1 浅谈园林艺术的风格 风格一词广泛使用与艺术领域,风格是艺术作品所共有的一种特征, 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园林艺术风格是指园林上按 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本体的意愿,利用山、水、林、路和建筑设施形成的整体风 貌并给人一种总的感受。园林艺术是以真实的自然材料来表现自然美的特征的, 所以它的风格既有艺术风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同为民族风格,因作者的个人阅历、审美 情趣等因素的差别,而风格各异。如文学史上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豪放词人 辛弃疾;因时代的不同又有所谓的时代的风格,如“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园 林艺术风格也是多样统一的,在统一的民族风格下,也有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及 地方风格。现代艺术风格作为一种美学理论,主张从艺术本身出发,研究艺术品 确定的内在构成元素和类别以及独特属性。
从一定时期来看,风格有相对稳定的一面,然而从宏观上看,园林艺 术风格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风格也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 程,其总体趋势是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 园林风格。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园林雏形—囿,园林的形式极其简陋, 内容也较单一。早期的园林是由物质实践活动转化而来的,尽管还是原始的园林 艺术,但素朴、粗犷、富有野趣的早期园林艺术风格已初见端倪。在秦汉皇家苑 囿中物质与精神、君权与神权、珍禽奇葩共处一体。秦汉时期园林风格可谓“珍 物罗生,焕若仙境”。
2、西汉时期是我国美学过渡时期,审美情趣已由外部及道德转向主 体的力量为魏晋人性复苏打下了埋伏。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 个转折时期,园林艺术突破了皇家宫苑的藩篱,山居别业层出。诸侯贵族官僚园 林更不在话下。此间的园林大多扬弃了秦汉的宫室建筑为中心的做法,转向以山 水为主体的新园林,东晋南朝据天地之利,穿池掇山,重岩复岭,北朝园林亦花林曲池,园园而有。总体上看魏晋南北朝的园林风格突出表现为:“植林开涧, 有若自然”。
3、魏晋时期正值儒家思想被动摇,老庄思想横流,人的审美与自然 审美合为一体,山水审美体系初步形成框架,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并行而 出,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推进了唐宋园林的发展。中唐至北宋间,理景、冶园在一 般官僚及富庶之文人阶层十分普及。造园如作诗画,成为吟咏物情的一种特殊物 质手段,追求意境深远。因任自然,点缀建筑。王维的辋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欧阳修的“滁州三亭”、苏东坡的雪堂、王安石的半山园等莫不如此,因而这一阶 段的园林风格特征可概括为“因地制宜,理景成趣”。
4、北宋末年中国园林史上出现了先前崇尚自然意境向表现形神趣味 的转变。一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促进了诗、画、园的融合。叠山理水辅以 雅趣蔚然成风。南宋至明中叶是中国园林由自然朴素转向人工纤巧的过渡时期, 其典型风格为“筑山浚池,诗情画意”。
5、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美学思想总 体趋势是朝着世俗方向发展,由师古转向技巧玩弄,但亦不乏新思想、新观念。
园林建筑由散点山水间化为以建筑包裹山水,致使山水意蕴淡化。追求技巧趣味, 颇有手法主义的味儿。其风格可谓“曲折变化,形式精巧”。
园林既是一个艺术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的物质空间。园 林风格不仅受到人们的修养、审美习尚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当地的自然条件、社 会生活、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由于园林艺术的这些特性,就使园林艺术风格的地方性和时代性更强。
近年来,以地域特征为流派的园林风格研究及体现其地域特色的园林作品不断问 世。
北京市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美化首都。城内点、线、面结合,营造了 城郊的风景林、平原区的农田林网、浅山区的经济林和深山区的防护林,形成了 三道环绕京都的绿色屏障。
南宁市将绿化、美化、彩化与亚热带风光融化为一体。形成了南国园 林景观的特点。该市利用当地植物资源优势,认真筛选街道绿化行道树种,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街道绿化景观。终年常绿、花开不断,使全城四季如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亚热带风光特色的地域特点。
南京市在建设和发展中把环境风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载体,将 园林绿化与古都实行最佳结合,形成了自然风景与文物古迹相对集中地13片环境 风貌保护区,如钟山风景区、石城风景区、雨花台纪念风景区、明城墙风光带、 天生桥风景区等。把这些珍宝融进城市建设,从而保持了山水城林一体的特点, 保持六朝古都特色。
大连市在绿化建设中,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在园林景观设计布置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根据大连地域区位特点,融合日本细腻的设计手法和欧 美粗犷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打破了传统的亭台楼阁、假山小品、 水榭长廊、植物材料泛泛配置的造园模式,提倡现代造园风格,以疏林草地为基 调,形成开阔明朗的园林景观,注重色彩的对比,树木组团式布置,花卉大色块 栽植,从而舒展了人们的视野。
中山市坚持的“小区绿化”和“植物造景”为特色,无论是公园、游园、 街头绿地、道路绿化,还是居住区绿化、庭院绿化都非常注意植物造型,富有特 色。小区绿化、美化均依照科学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绿化布局极具艺 术美感。
马鞍山市针对当地实情,坚持做山水文章,建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利 用“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自然山水景观和城市园林景观相互结合、相互辉 映的山水园林城市,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它的风格认识是落后于风格创作的。我们 没有必要用很大力气去寻找本地区的园林风格,要创作出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 园林风格,只能认真的去按照此地、此时的地理环境、植被面貌、气候因素、造 园材料、社会经济、功能的要求去创作。认真的研究这些问题,更好地解决这些 因素间的关系。那就一定能够创作出这个时期、这个地区的风格。如果你在创作 之前,就要先找到一个风格来框住自己,这就本末倒置了,是创作不出来你这个 时期、这个地区的特点的。如果你按照历史上已有的风格来创作,就等于往后看, 是对历史的重复。
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频繁的信息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在相互 学习和借鉴中发展,其实我们当今的园林中,有许多舶来之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的 主要造景手段,也不乏成功之例,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照抄照搬,相互“同化”而失去个性。一定的园林地方风格,一般来说,只适应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 生活要求。在这历史与时代的十字交叉点上,我们的园林又各自凭借与众不同的 风格在园林艺术之林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我们要尊重历史,面对现代社会,创造 出有时代特征、有地方风格的社会主义新园林。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篇2 试论园林铺地艺术 中国园林的铺地艺术源远流长,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以北方皇 家园林的“八宝铺地”和南方私家园林的“花街铺地”最为典型。它们以丰富的文化 意义和精美的图案象征性丰富了传统园林的视觉空间和思想意境。传统园林铺地 主要通过园路为主要表现形式,并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简单说来,园林铺地就是指园林中的道路、庭院及各种休憩、活动等 场地的地铺装的总称。其实大致可分为厅堂铺地、庭院铺地及路径铺地三种类型。
厅堂铺地一般采用石板、方砖,取其规整、构图较简单。庭院铺地多采用条砖仄 砌,组成席纹、间方、人字、斗纹等图案。中庭也可用砖、瓦、卵石作花街铺地, 这些有时运用得很灵活。
1. 园林铺装的表现性 我国古典园林中铺地常用的材料有:石块、方砖、卵石、石板及砖瓦 碎片等。在现代园林中,除沿用传统材料外,水泥、沥青、卵石、文化石、防腐木 等材料正以各种形式为园林工作者广泛采用。传统的路面铺地受材料的限制大多 为灰色,通常进行各种纹样设计,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用兰 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等。而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 究韵律美的传统,并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增添了现代园林的时代感。例如 目前较为流行的预制块铺地,工厂化成本较低、颜色品种多,且可以重复使用。
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扇形等,变化很多,可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还有 如平板冰片路是用不规则的花岗岩、青石板等精心错开铺设而成,它的特点是乱 中弄巧,乱里取美,在铺砌过程中尽量避免连成直线或相互平行,两块石板之间 缝隙愈小愈好,接缝不能露太多的水泥,所成的纹理以五边形居多,四边形其次, 三角形最少;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圆形水刷石 与卵石拼砌铺地等等。园林铺装的形式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通过质感、 色彩、纹样和尺度的相互组合产生变化。1.1质感 园林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材料的质地给人们提供感受。在进行铺地 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要做的粗犷些,可选用质地粗 大、厚实,线条较为明显的材料,因为粗糙往往使人感到沉稳、自然、雄旷;另 外,在烈日下面,粗糙的铺地可以较好的吸收光线,不显得耀眼。而在小空间则 应该采用较细小、圆滑、精细的材料,细致感给人以轻巧、精致、柔和的感觉。
因此,大面积的铺地宜选用粗质感的铺地材料,细微处、重点之处宜选用细质感 的材料。例如,麻面石料和灰色仿花岗岩铺面的园林小径,追求的是一种粗犷、 稳定的感觉,而卵石的小道则让人感到舒畅、亲切。现代的铺装材料中运用大理 石、花岗岩的数量很多,但它时常给人的感觉是冰冷而生硬的,且显得不是很自 然。所以说不同的素材创造了不同的美的效应。当不同质地的材料在同一景观中 出现时,必须注意其调和性,恰当地运用相似及对比原理,组成统一和谐的园林 景观。
1.2色彩 色彩是园林铺地表现的一种手段,它能把空间的情感强烈地贯入游人 的心灵。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少数情况下会成为主景, 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假如色彩过于鲜亮,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造成 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铺地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它能把 “情绪”赋予风景。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
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因此在铺地设计 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这样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铺地色彩的应用 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即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运用视觉上 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打破色彩千篇一律的沉闷感,最重要 的就是做到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
具体应用中,例如在活动区尤其是儿童游戏场,可使用色彩鲜艳的铺 装,造成活泼、明快的气氛;在安静休息区域,可采用色彩柔和素雅的铺地,营 造安宁、平静的氛围;在纪念场地等肃穆的场所,宜配合使用沉稳的色调。彩色 路面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使路面铺地的材料有较多的选择性并富于灵活 性。较常采用的彩色路面有:如红砖路、青砖路、彩色卵石路、水泥调色路、彩 色石米路等。随着新兴材料的增多,园林铺地将是五彩斑谰。2. 园林铺地的功能性 功能性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之时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原则,一个成功 的园林设计往往是以满足功能性为主导,做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功能 性与美观性的和谐统一。
2.1空间的分割和变化 园林铺地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体现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 同暗示,达到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效果。两个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往往采用不 同的铺装材料,或者即使使用同一种材料,也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形式,例如 用白色的卵石组成的线条在特定的园林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另外,一些规则的 形式会产生静态感,暗示着一个静止空间的出现,如正方形、矩形铺地,而三角 形和其他一些不规则图案的组合则具有很强的动感。
2.2视线的引导和强化 园林铺地利用其视觉效果,引导游人的视线。在园林设计中,经常采 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在需要游人驻足停留的场所,则采用无方向 性或稳定性的铺装;当需要游人关注某一重要的景点之时,则采用聚向景点方向 的辐射状铺装。另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变化,可以强化空间感,比如用平行于视 平线的线条强调铺装面的深度,用垂直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宽度,合理利用 这一功能可以在视觉上调整空间大小,起到使小空间变大,窄路变宽等效果。
2.3意境与主题的体现 良好的园林铺地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 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手法之一。这类铺装使用文字、 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纪念型、知识型和导向性 空间比较常见。
3. 园林铺地的生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型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方向,园林铺地的生态 性问题也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重视。由于其良好的透水性、保水性,下雨时雨水会 自动渗透到砖底下直到地表,部分水保留在砖里面。雨水不会像在水泥路面上一 样四处横流,最后通过地下水道完全流入江河。天晴时,渗入砖底下或保留在砖里面的水会蒸发到大气中,起到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大气温度、清除城市“热岛” 作用。
尽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周全的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园 林是一个动态的环境,人的活动或多或少会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当前我 国的园林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未免会出现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并且管理与 养护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设计作品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经不起时间和空 间的考验。所以本文针对园林铺地的具体结构及功能和当前的施工现状,提出个 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总而言之,在园林设计中,园林铺地是景观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过程中, 铺地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此外,施 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给园林铺地设计足够重视、合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 园林铺地的生态效应,达到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完美结合,实现空间景观 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