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分工的世界历史话语】关于历史激励的话语

浅论分工的世界历史话语

浅论分工的世界历史话语 世界历史是人类进人一定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但是,世界历史不应该从 纯粹的年代学、地理学意义上去考察,而应该从哲学的高度、历史观的意义上去 理解。世界历史就是对各个国家、民族日益进人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相互依存的历史阶段,越来越成为一个荣辱与共的统一体的生动描写与真 实写照。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 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空谈、臆想,而是一种可经验、 可证明的社会现实运动。马克思批判了那种完全为思辨之网所淹没、遨游于幻想 太空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 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 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也 就是说,每一个有生命的、从事着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历 史行动的见证人。因此,从一开始,这一行动就取决于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内部的 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程度,而且取决于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生产方式、分工 和交往程度。换言之,生产方式越是完善,分工越是细化,交往越是密切,各个民族原 始的、狭隘的封闭状态就越是被打破,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向世界 历史的转变”使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的宽广视域中审视分工得以可能。将分工与世 界历史联系起来考察,首先必须阐明分工在开创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其主导 逻辑。

大工业首先开创了世界历史。大工业突飞猛进的时期实际上也是“实行最 广泛的分工”的阶段。分工作为大工业的内在要素积极参与了消灭狭隘的地域历 史,开启世界历史大幕的活动。大工业“首先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 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 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而且,作为世界历史的始作俑者,大工业消灭了一 切自然形成的性质,它“使分工丧失了自己自然形成的性质的最后一点假象”。联 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着名论断,即“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 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开 创了世界历史的大工业又何尝不是展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本大“书”呢只不过它 是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确切地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世界历史性展示,是人的 全面性、丰富性、深刻性的世界历史性实现。正是由于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此前所有社会组织的全新面口出场了,具体表现 为:地方共同体的解体、异质文化群体的融合、文化传说和传统的革新。此外,大 工业创造了便利的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大大“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 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改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 认识清楚。

正如马克思所言:“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 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打破了过去那种地 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增强了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 相依赖,这种状况深刻地影响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资本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导逻辑。大工业创造世界市场、开创世界历史之 日,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之时。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 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之中了”。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固有本性,驱使资本家奔走 于全球各地,到处扩张,到处建立市场,而且,“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 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更准确地说, 是卷人到“资本文明”中来了。而且,“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 因此,可以说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乃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及其矛盾向全球 不断扩张的过程。资本越是发展“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 去更多地消灭空间”[7]。于此足见,资本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导逻辑和强势话语, 而这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

在阐明分工在开创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其 主导逻辑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分工向全球扩展的“现代性”后果和“全 球化”效应,同时指出人的解放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分裂是分工向全球扩 展的“现代性”后果。“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 态。

特别是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 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18世纪后半期的时候,第一次国际分 工大体完成,可以说这也是分工日益跨越民族壁垒向全球进军,进而加速历史向世 界历史转变的一大明证。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一直都是在对抗中前行的, 世界历史的形成亦是如此。随着分工向全球范围扩展,它使全球一分为二。具体 而言,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而且,“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 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 西方”,使不发达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威廉姆·格莱德形象地指出:“当发展中国家 向具有动物血性的全球资本开放时,它们就开始应对魔鬼了。在这一过程中,全世 界大多数人必然被边缘化,尽管世界也会被重新建构,“但是这种重构将发生在资 本主义制度下,这一制度将继续在新的环境中以新的形式产生出构成其世界结构 的不平等现象。洲的确,在这场应对魔鬼的战争中,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现象加剧 了,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升级了,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格局,特别是第三世界的 国家和地区就只能“在经济上依附并从属于发达的第一世界的国家和地区”。斯塔 夫里亚诺斯敏锐地指出: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不是依靠投人资本就能解决的经济 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资本主导的分工具有内在两重性:一方面,分工导致全球分裂;另一方面,分 工又谋求全球合作。只要存在分工的地方,就存在诸如分裂与合作、冲突与协调 等成对出现且相反相成的可能性力量。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分工实现 分裂、冲突的最小化,实现合作、协调的最大化。分工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 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它需要一定的政治、社会前提。

人的解放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马克思指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 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 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只有这样,历史才越是 成为世界历史,单个人也才能彻底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在世界历史的意 义上同整个世界发生全面的联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面的生产,进而实现从“地 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的转变。人的解放是一项世 界历史性的事业,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实现这项事业本身。马克思指出,在 世界历史的现实运动中,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整个世界,每一个人的 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而且,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 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因此,“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 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这时候,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人类群体的代 表,而每一个群体的作用又取决于世界的标准。在这一点上,历史已经准备好从自 己的‘史前史’中走出来”,于是,历史的新纪元—真正的人类史开始了。

而这一切之所以可能,就因为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为人的解放提供 了“大量的生产力”作为客体力量和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 的实现锻造出一个新生的主体力量,即无产阶级,这是“一个同整个旧世界相脱离并与之对立的阶级”,也是一个“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的阶级。从某种 意义上讲,“工人没有祖国”这一平实的判断似乎已经表明人的解放只有在世界历 史意义的范围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