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论文
环境监测技术论文 环境监测技术论文篇一 浅谈环境监测技术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环境 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出质量保证措施,仅供参考。【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办法;监测特点;监测技术 1.环境监测目的与原则 1.1环境监测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随着提高,环境监测是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来保障人们的健康、保护环境为目标。通过环境监测,能准确及 时的全面发现环境质量变化,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可从以下4方面分析:(1)根据污染分布情况,查找、判断污染来源,实 现环境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污染源提高依据;(2)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 量问题;(3)为指定环境法规、标准等综合服务提供环境管理依据;(4)为研究环境容 量,收集检测数据资料,实施总量目标管理控制、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和积累 监测资料。
1.2环境监测原则 (1)监测项目应执行国家与地方环保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综合 运用好经济及相关政策为评价监测资料;(2)据监测项目的要求,了解清楚监测区 域分布现状、污染点源、收集原始资料、因地制宜地制定监测方案,并进行技术 实施可行论证;(3)监测网络系统确定,其监测点位选择一定要具有准确性与代表 性;(4)规范监测行为,以科学依据、开拓创新,注重现状、有序监测,严格按确 定的技术路线、频次、分析方法、实验测定到数据整理等全过程质量控制;(5)针 对监测列项要求,提出监测评价报告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并 进行专家评审确认。
2.环境监测程序与处理方法2.1环境监测程序 按照环境监测的程序先进行实地调研→制订方案→化布点→采集样 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提出方案→专家评审→上报 材料等。环境监测整个过程进行中要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技术规范、规定为知道 进行。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确保 监测结果准确;从监测信息技术角度可分为:监测环境信息的获取→传送→解析 →综合4个过程进行,才能更全面、准确的分析监测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及变 化趋势做出正确的评价。
2.2环境监测处理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样品污染物成份、形态结构采用的办法为化学分析法和 仪器分析法:常用的化学分析法有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两种,例如:重量法可测 定油类、降尘、硫酸盐等;容量分析法应用在碱度、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 量的测定;仪器分析法是物理学为基础的办法,近年来,我国应用于环境物质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例:分光光度法经常用于金属、无机飞金属的测定,气相 色谱法常用于有机物的测定,对于污染物状态和结构的分析常用紫外光谱、红外 光谱、质谱等技术分析。
3.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分类 3.1特点 一是监测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 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2) 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 述环境质量状况;(3)应结合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等方面情况来进行监测数据的统计 处理及综合分析,为此,得进行全面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二是监测的 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进行监测时要做到坚持长期测 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周期越 长,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三是监测的追踪性:监测全过程,是一项复杂而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步出现差 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
3.2分类一是按监测的内容可划分为:(1)常规监测是对指定项目进行定期、 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 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的进展: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 量监测,服务于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理二个方面;(2)应急监测,据特定目的, 它包括以下几种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等;(3)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如环境本底的 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主要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 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等,这类研 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是按监测的介质对象可划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 卫生监测等。这些都是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
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门部门 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4.环境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三个方面, 其中测试技术最为基础,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 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监测技 术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 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监测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以下6个方面:
(1)人工采样、实验 分析,数据统计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2)由监 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3)由小范围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 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监测仪器将 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6)监测仪器 性能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新监测技术发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普遍采用, 联用仪如GC―Ms、GC―AAS、ICP―MS。发展动向方面,遥感技术广为采用, 监测技术连续自动化、分析技术联用,污染物状态分析技术,分析方法标准化, 数据传送和处理自动化。区域大气、水质监测系统已实现自动化。对于较大范围内监测网络及点位的研究、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 送和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也是发展很快。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在目前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监测也 从最初的工业污染到各类生态环境监测,由环境监测点污染到区域性的发展过程, 其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延伸到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此外:环境监测 仪将发展把实验室转为现场趋势,向数据直读,实时监测、连续监测的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论文篇二 简述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工业生产企业如雨 后春笋般的出现。工业企业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然 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任务非常艰巨。只有加强环境监 测,才能有效遏制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 展。由此可见,加强环境监测已经是势在必行、极其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 监测的现状,分析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914X(2014)20-0036-01 引言:
环境监测技术是针对环境污染而建立起来的监测和预防技术,已经有 50 多年的发展历史。环境监测技术在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作用十分巨大,不仅 是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是一项具有着很高的系统性和技术性的 工作。因此,我们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力度。
一、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但经过30年的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刚被引 进时,由于科技、经验、经济等条件限制,往往只能对一个目标进行检测,由于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监测。此外,由于各方面都具有局限性, 其监测形态多成断续性的监测,过程也是断点的曲线,且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情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而随着网络技术的 进步,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研究,如今该技术在我国也初具规模,不但完成 了全天候全自动的监测工作,而且监测手段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卫星遥感监测、 物理监测等不同的监测方法。除了方法、技术有所进步外,还制定了合理的管理 制度,同时建立起了配套的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促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朝 着新的方向发展。
1、应急监测技术相对落后 根据相关的报道和研究,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应急监测技术体 系,针对突发污染事故,大多数指标需要现场快速、动态测定,而已有的标准监 测方法很难满足要求,而且分析成本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系统 所配置的应急仪器、设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应急仪器方法大多不是标准 方法,多数的监测数据不能做定量使用。
2、监测能力不强 由于投入资金不足。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尚未与当地环境质量相统一。
而环境监测受到单一的投入渠道和有限的财政投入的影响,导致监测设备更新缓 慢,设备年久失修,使得多指标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甚至有时由于缺乏设备而无 法开展检测工作。交通工具缺乏。造成有些监测工作不能及时开展或有些采集的 样品不能及时分析出数据,导致数据分析结果不准与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二、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工作的优化措施 1、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一般包括环境监测学基础理论体系、环境监测技 术路线体系、技术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六 个体系。环境监测学理论体系,界定概念和框架,揭示科学内涵和基础,指明研 究对象和内容,阐明研究手段和方法等。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确定我国应急 监测、近岸海域、地下水、电磁辐射、振动、光污染、热污染监测技术路线。
2、构建环境监测网络,建立自动监测系统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构建 环境监测网络。我国已经根据环境监测对象的不同,构建了水质监测网络、空气 监测网络、酸雨监测网络、沙尘暴监测网络、噪声监测网络等。在未来,还会根 据实际建立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网络。
3、加强对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由于有机污染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不清,技术不配套,人 员水平差、缺乏经验。我国即将颁布重点控制有害化学品79种类,累积100多种 化合物,急需建立监测方法,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
4、研究突发污染事故监测技术,有效评价监测数据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确定应急监测工作重点,采取多种手段应急和 预警,研制自动化程度高、便携式的监测仪器设备,引进国外监测技术,加强国 外仪器国产化的研制。利用环境统计学将大量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和深度加工,对监测数据的内在含义、相关性以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切实提高 环境质量监测的综合分析水平。
5、加强环境标准国际化的研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环境监测技术 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使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当下,我国环 境标准国际化面临困境,既不能有效采用国际标准,也不能有效参与国际标准的 制订,一般只停留在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上,缺乏将我国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 准的投入,难以建立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壁垒。研究并编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手册。重点完善空气和废气、地表水和污水、噪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加强新的监测技术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如连续自动监测、应急监测、流动 监测等。随着我国对环境监测技术依赖程度的提高,未来会拿出更多的预算投入 到环境监测技术中来,使环境监测配套逐步升级,使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
三、我国环境监测未来发展 调查表明,据目前状况分析,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必将成为今后的热 点问题,各要素的监测技术日臻成熟,但农村情况较为复杂,问题越来越突显, 农村环境监测技术的制定将是近期的工作重点。(1)当前,我国结合不同的监测对象,已构建了诸多监测网络,包括 对空气、噪声、水质以及沙尘暴的网络监测等,其中自动监测系统也必将是今后 环境监测网络的主要支撑。对解决其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今后 的工作中,必将会建立更多的环境监测网络。此外,我国还按照不同区域进行了 不同的划分,国家监测网络、省市级检测网络以及县乡级的监测网络也逐步实现, 有利于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进一步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下几种 自动化监测系统。除网络监测外,自动监测系统也必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首先是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主要负责对空气质量以及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进 行自动监控工作;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工作, 污染指标一旦不符合规定,应立即展开相应的控制对策;水源自动监测系统,在 该系统中,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是其重点监控的对象,测量的数据要具有很高的 准确度,以保证水源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而关于海岸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对 海洋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测,并依据此做好预防工作;还有就是生态自动监测系统, 其检测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质。
(2)在未来的发展中,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同家必会加大 对其投入,在科技的配合下,使环境监测配套逐步升级。从而大幅度提升其监测 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监测的实力越来越强,以及国 家的高度重视,各种保障措施必当真正落实,而环境监测的保障也会随之加强, 使得其监测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相应的,其实力也必将越来越强,同时国家对此 越来越关注,定会加大相应的资金物质投入,从而改变环境监测物资匮乏的状况, 一旦物资增多,满足了监测的需要,其质量也会有所提升的。
其次,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的优势逐渐被应用,管理制度会不断健全, 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也会得到不断改善,以适应整个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这 也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再者,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环境监测的信息也逐步实现计算机 化。当前,虽还未完全实现计算机化,但在未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环境 监测技术的紧密结合,环境监测信息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际环境合作的有效手段。环境监测在中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 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还应注意在学 习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国情,探寻最适合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此外,监测仪器的 提升和人员技术储备的加强是我国近期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