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和谐社会理论建构创新措施】 建构和谐社会

探究和谐社会理论建构创新措施

探究和谐社会理论建构创新措施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通过并确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 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反复学习,笔者 发现《决定》有很多创新之处,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和创新之处 进行探讨和阐释,以达到更好的贯彻执行效果。

关键词:和谐社会理论构建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明确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反映了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美好追求,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 断和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举措,值得研究、学习。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将这一理论又向前推 进了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至此,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理论得到发展和完善。它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 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发展、不断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的。这一理论 的创建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要求,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这一理论的创建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一 理论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同时也为丰富马克思 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贡献。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之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更加明确地把社会建设纳入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决定》采用了许多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也有很多创新之处,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归纳起来有如 下方面:
(一)《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着重解决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的 根本路线的根本依据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因该更加有利于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着重解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激励机制问题,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应该更加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着重解决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 下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问题,着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应该更加有利 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在实践发 展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二)《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全 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和当代中国人民 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全社会共同的道德规 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将为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确定价值取向、做出行为 选择提供基本准则。//wWw.gWyoO.Com (三)《决定》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 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四位一体。根据对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决定》把“和谐”纳入我国现代化的目 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四)《决定》明确了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的政策取向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 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把它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决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着力点,写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公平正义具有重 大作用的制度”,并明确提出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五)《决定》提出了“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 体,《决定》提出“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了社会领域的改革在整体改革中 的位置。这是对改革内涵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助于我们更完善地把握社会 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更准确的把握社会体制改革与利 益关系调整地关系,更加注重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好的坚 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六)《决定》提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政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提到了“城乡二元经济 结构还没有改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 展阶段后,我国果断地实行了一系列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重大政策,2006年中央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已经提出“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 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决定》把“把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机制”写入党的全会文件,这进一步明确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的方向。也意味 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城乡管理体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七)《决定》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决定》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提出到 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把它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这是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划时代的政策,也是继取 消农业税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基本建立覆盖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结束中国数前年来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状况,具有 里程碑意义。(八)《决定》提出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主张 《决定》提出:要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 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 民工合法权益。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系统阐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意 味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决定》的创新之处很多,它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运用并 得到丰富和发展,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