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宁麦

论文关键词 春小麦;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阐述了优质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中强筋家庭用粉优质高产抗病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辐射(龙7439/克88-596)种子,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该品种属春性、中晚熟,生育期90d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发育缓慢,后期发育较快。株高1m左右,秆强、有弹性、抗倒伏。有芒、黄壳、红粒、角质,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以上。分蘖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落黄好。

(2)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7.0%,湿面筋36%,沉降值42.8mL,吸水率64.4%,形成时间6min,稳定时间6.5min,属优质中强筋家庭用粉麦。

(3)产量高。2000~2002年3年鉴定平均产量3 045.4kg/hm2,较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5.2%。2003年省区试4点产量1 245.35~2 503.70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7%。2004年继试产量为1 344.95~2 483.35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0.51%。2004年在牙克石地区13.3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为4 875kg/hm2。

(4)抗病性强。对叶锈病、杆锈病免疫,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感根腐病较轻。

2栽培技术

2.1选地施肥

要选择秋天进行深松秋耙或有深翻基础、肥沃、干净、墒情好的大豆茬或玉米茬。折合商品化肥施尿素131.93kg/hm2,磷酸二铵163.05kg/hm2,青海硫酸钾93.75kg/hm2。秋深施需肥总量的2/3,播种时再浅施需肥总量的1/3。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用重力式精选机把病粒、秕粒及杂质选出去。选出的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纯度达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水分13%以下。种子选完后,要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或用11%福酮种衣剂按药种比1.5~2.0∶100拌种,也可起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的效果。

2.3播种

选用15cm单条平播,或30cm宽窄行双条平播(大行距20cm,小行距10cm),保苗600万株/hm2。土壤化冻达到播种深度时及时播种,最好是顶凌播种,时间在4月5日左右。播深要在播完镇压后达3cm,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2.4田间管理

2.4.1播后镇压。我市历年春风较大,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促进反润,加速种子萌发,避免由于地疏松透风造成死苗,地湿土黏地块要选择适当时机补压。

2.4.2压青苗。压青苗是提墒防旱、简单易行、增产显着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主要是使小麦根系与土壤密接,增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时能加强土壤毛细管的作用,有利于提墒和幼苗扎根,防止水分蒸发,促进分蘖。压青苗还可以暂时抑制地上部生长而促进地下部生长,起到蹲苗壮秆的作用。压青苗时期以三叶期最为适宜,拔节以后要停止压青苗,以免折断茎秆。压青苗要做到“四压四不压”,即地干、土疏松、坷垃多、苗旺压;地硬、土黏、苗弱、麦苗受冻不压。工具采用V型镇压器最好。

2.4.3锄草松土。锄草松土的作用不但能去草助苗,而且能蓄水抗旱,能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提高地温与土壤微生物活动。因此,除草松土也是一项增产措施。15cm单条平播小麦三叶期可用轻型钉齿耙松土锄草;30cm宽窄行的宽行小麦可用窄锄人工铲草松土。

2.4.4合理追肥。对叶色发黄淡绿、茎秆细弱、叶片短窄上举的弱苗应在三叶期追肥,追尿素112.5~150.0kg/hm2。

2.4.5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较多地块,用2,4-D丁酯乳油0.75~0.90kg/hm2,对水450kg机械喷雾;单子叶杂草多的地块用6.9%骠马乳剂750mL/hm2对水450kg喷雾。

2.5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收获损失不得超过3%。

参考文献

[1] 夏洪玲.强筋春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8(1):17-18.

[2]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78号选育[J].小麦研究,2007,28(1):23-25.

[3] 卫云宗.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旱6号[J].小麦研究,2007,28(1):35.

[4] 王兴语,孙钦洪.鲁东南冬小麦高产施肥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12):108-109.

[5] 侯秀涛.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汶农6号[J].农业科技通讯,2007(2):54-55.

[6] 姚卫华.优质春小麦寒地高产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8(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