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在女性的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肾俞穴、次髎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肾俞穴、次髎穴,对照组针刺肾俞穴、膀胱俞穴、三阴交穴,电针中极穴、气海穴治疗,均治疗4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1 h 尿垫试验、ICIQ-SF尿失禁问卷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针肾俞穴、次髎穴可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电针;肾俞;次髎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8)06-0035-02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膀胱在没有收缩也没有过度充盈情况下,由于腹压增高而导致膀胱内压超过尿道和括约肌产生的压力,从而尿液流出。近年来,通过调查人员对一些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问卷调查,发现女性人群中压力性尿失禁大约为21.73%~18.0%[1-3]。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不仅生理方面会有遗尿等困扰,在心理方面还会给女性带来负面情绪,更有甚者使患者脱离正常生活,远离社会[4]。笔者采用电针肾俞穴,次髎穴以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一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41.35±10.77)岁,平均病程(1.98±0.62)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2.17±11.93)岁,平均病程(3.91±1.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第五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推荐意见[5]

纳入标准:①符合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岁女性;③病程1-10年;④无脊柱腰骶部外伤史;⑤实验前3月内未经激素类药物治疗;⑥1h尿垫试验阳性;⑦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并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及伴有泌尿系感染尿失禁患者;②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期间或哺乳期,体内有心脏起搏器者,金属过敏或惧针严重者;④跑步、运动,甚至上下楼受限或不能者;⑤一直接受SUI相关或专科治疗,或者是长期服用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用Kegel锻炼疗法,做收紧肛口及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缩不少于3s后放松,松弛休息2-6s,重复动作持续锻炼15~30min,每日3次。

1.3.1 治疗组

选取肾俞穴、次髎穴常规消毒,选取直径0.35*50mm安迪针针刺得气后,选疏波电针30min。确定脉冲电针仪的波型为,肾俞穴接正极,次髎穴接负极,同侧上下相连,日1次,6次后休息1日,1周为1疗程,4周后判定疗效。

1.3.2 对照组

先选取仰卧位,中极穴、气海穴,三阴交穴[6]常规消毒后,将毫针直刺所选穴位。得气后,选疏波电针30min,气海穴接正极,中极穴接负极,同侧上下相连,再选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直刺肾俞穴、膀胱俞穴。采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疗程同上。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h尿垫试验记录患者实验时漏尿量(g)的变化。ICIQ-SF量表评价患者尿失禁的次数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尿控组于2007年制定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治愈:1h尿垫试验<1g,且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

显效:1h尿垫试验<1g,且尿失禁次数及漏尿量显著下降。

有效:1h尿垫试验<1g,且尿失禁次数及漏尿量下降不明显;或1h尿垫试验≥1g,但较治疗前,漏尿量或程度减少一个等级。

无效:1h尿垫试验≥1g,且病情及症状与之前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经疗前后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几乎全部发生于女性,表现为在用力时即发生尿液的不自主的流出。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包括多种因素,如年龄,妊娠与阴道分娩及尿道、阴道手术史。除此之外体重指数过高、慢性便秘、家族史、吸烟等也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复杂,难以明确哪一种因素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7]。发病机制包括尿道长度不足、尿道膀胱的解剖关系异常、尿道周围括约肌松弛或者膀胱及尿道周围病变、雌激素水平降低四个方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