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艺术性表达问题的思考
电视新闻艺术性表达问题的思考 当前新闻事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新闻是客观的,不存在艺术构思, 它只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而新闻报道却要讲究艺术,这里的艺术因 传播效果的达成要求而生。然而,在加强电视新闻报道艺术性的过程中,出现滥 用图像、音乐和各种编辑手段而不注重新闻本身带给人们的深层意义的问题。“真 实”依然是新闻的第一要义,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最终目的是为事实服务,如果 艺术性妨碍了真实性,那么这也是新闻报道的失败。
1 电影电视动漫片段的拼贴 央视《新闻联播》有这样一则报道,中国的空军航空兵具备远海作战 能力,并播出中国空军一架歼10战机发射导弹,目标被击中而爆炸的片段。细心 的观众发现,战机击中目标的一段画面,实际上来自美国好莱坞电影《壮志凌云》 (Top Gun)。网友“刘毅”指出空军“击中”的这架是美军F-5战机,而《壮志凌云》 中主演汤姆克鲁斯正是驾驶F-14战机击毁F-5。从央视新闻截图与电影的对比图 中可看出,除了颜色方面略有区别,两段画面连碎片飞散方向、形成烟雾都几乎 一模一样。新闻要的是真实客观,没有对抗训练的视频,可以用参演机型的视频 来表达,同时在视频中作出提示,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用电影的片 段来拼贴新闻视频,这样做完全有新闻造假的嫌疑。
《面对面》栏目曾经播出过一期关于一位日本僧人在中国以善行谢罪 的访谈节目,令人很吃惊的是,在解说词简单介绍日本侵华历史的时候,竟然用 的是电影《鬼子来了》的片段,并且前后四次用到的都是电影里的镜头。《鬼子 来了》这部影片中的镜头完全不是历史资料镜头,里面的屠杀、军队、老百姓全 是“假定性”的,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一下子会从这期节目需要的严肃、理性中“滑 溜”出来,因为电影的故事性已经完全令人走到了一个假定的状态,实在是本末 倒置。
2 情节、细节的导演与搬演再现 新闻作为“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现场是最为鲜活和富有新 闻价值的。然而在很多时候,新闻传播者并不能预料到事实的发生,在得知新闻 线索的同时,已经在时效上失去了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有的新闻栏目为了在视 觉上给予观众直观的现场感,会采用如同戏剧或者电影的手法,即经过导演或者 扮演或者是后期处理以达到“模拟”现场的效果。“演”新闻的现象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栏目对“天机乍泄――凯利之 死”的报道中,大量使用“情景重现”,让演员表演模拟了整个凯利死亡事件的经 过。当观众看到电视机荧屏的角落上明显地写着“情景重现”却不是“新闻资料”时, 即使媒体在组织演员“演”新闻时,也在尽可能地保持真实性,还原事实,但新闻 的真实性也大大地打了折扣。整个报道像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不同的是中间穿插 了主持人的讲解而已,如果仅仅从节目形式上来说,有点类似于情景剧,而很难 将它与电视新闻报道联系起来。
搬演、导演那些已经错过了事件本身发生的时空的事实,因而只能“表 现”而并非“再现”,而“表现”则更多地带有编导自身的主观色彩,夸大某一个细 节,对某些受众可能不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过滤和忽略,于是,这种电视新闻用影 像“准确地传达事实”似乎成了一句空话,只剩下影像倏忽地一笔带过,更不用谈 “准确地判断事实”了。基于这一点,很多学者对情节、细节的导演与搬演再现提 出了批评,认为对情节、细节的导演与搬演再现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挑战,是变 客观报道为新闻导演,容易导致记者虚构事实与细节,背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新 闻价值。笔者认为,这些判断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道出了它的弊端。
现场采访、现场报道和跟踪拍摄等仍然是电视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 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手段,对情节、细节的导演与搬演再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 同一期电视新闻报道中,对情节、细节的导演与搬演再现的比例应有所限定,尽 量不要超过现场报道的部分,特别是在严肃性事件的报道中对情节、细节的导演 与搬演再现只能在借助形象手段来做模拟、借代式的说明方面起作用。
3 以新闻为对象的互动游戏 随着传媒业竞争的加剧,各台之间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了提高收听 率、吸引观众,各台也是各出奇招。以新闻为对象的互动游戏在近年来的电 有的电视新闻栏目把新闻事件中的数字、重点作为竞猜的对象来设置 游戏环节,使新闻事件和人物变成了一场游戏。曾经风光一时的《今晚》栏目有 个板块叫做“猜新闻”。节目分为三个小环节,先是请嘉宾看图片猜新闻,也就是 根据单幅新闻图片来猜新闻事件到底是什么,最后一个环节是新闻标题填空。工 作人员将有缺省关键词的新闻标题制作成小面板,到大街上请人们按照自己的理 解进行填空。在演播室内高博也请嘉宾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样是在大家不着边际 的胡思乱想之后,画外音配上“嘻嘻”“咯咯”起哄的嬉笑声,高博才神秘地将新闻 的标题、简单内容以及刊登文章的报纸宣布给大家,画外音再“哦―”地给予配合。在节目的最后给出短信联系、网络论坛以及邮箱联系方式,希望更多的观众把有 意思的新闻图片和新闻标题发送给节目组,“我们的节目需要您的参与”。这样一 档以奇怪的科学性新闻、奇闻怪事的社会新闻作为游戏的对象,进行猜测,旨在 “玩”新闻、寻开心,在游戏的过程中将一条新闻的“新鲜”“怪异”感放大,又因为 各种不同的猜测而凸显了“陌生化”,成为了一种名副其实的游戏。
总之,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最终目的是为事实服务,强调艺术性并不 是要背离新闻的基本原则,目前这种不良的苗头已经出现,一些电视新闻栏目一 味地片面追求收视率,不分题材、不分时空地一味走搞笑、煽情的路线,滥用电 视艺术手段,走入了新闻报道庸俗化的歧途,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电视新闻工 作者要满足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和趣味性原则,更需要提升新闻视野,只有立意 高远,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