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戏剧影视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实施浅析】

戏剧影视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实施浅析

戏剧影视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实施浅析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正逐步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社会影响举足轻重。影视 产业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必然对剧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以 内容为王”的传媒业而言,高质量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应该是高素质的编剧人才。显 然,编剧人才位于影视剧创作的上游,其素养直接决定影视作品的价值走向、细节 和品质等。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 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 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 湛、制作精良。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肩负着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创 作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建构对编剧人才自身素养的提高至 关重要,一方面要树立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另一方面要增强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这就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 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的永恒价值,创作符 合时代精神的作品,推动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的涵义 美国社会学家莫顿认为科学精神是“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 合”。在现代社会,科学精神显然不只是约束科学家的行为规范,还是艺术教育工作 者应当具备和发扬的精神范式。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客观、严谨的精神,以客 观世界为客体,“在人的实践活动或人的感性活动基础上重新理解世界,把对象、现 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科学精神还是不断求索和 实践的精神。人之所以为人,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人的发展本质必然要求人超 越生存,创造出更多的生活资料和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历史臻于至善者, 他们相信人基于需要本性而铸就的发展本质,相信人类理想的未来一定能够实现, 为此才前仆后继,奋斗不止。”科学精神是敢于怀疑的精神,不盲从,不跟风,敢于质 疑,敢于批判,敢于扬弃。科学精神还是大胆创新的精神,这不仅在人类科技革命的 发展中得到印证,还是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和重要价值观。

(二)人文精神的涵义 马克思认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 身。”从现实性的角度,马克思主张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关系的磨合 与发展,体现人的自由和自主的特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 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 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 迎。” (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对高校戏剧影视文学教育十分重要,这是因为 剧本是影视剧制作的源头和核心,在艺术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影视 业发展成熟的美国和韩国,编剧的地位、权益及收入甚至高于导演和演员。剧本 创作不同于文学写作,可以天马行空,恣意发挥,长短随意。影视编剧必须要经过阅 读经典的训练,再根据拍摄类型、拍摄长度和拍摄成本等,理性、科学地制定写作 计划,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否则将会面临高额罚款。有些创作还需要实地 考察,体验生活,然后才能进行写作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贯彻科学精神 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是中外文学史、中外戏剧史、作品 导读等史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专业写作课则多采用课堂传授与课后练习相结 合的传统模式。但是,艺术实践的创作规律与时代召唤都要求戏剧影视文学教育 改革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贯彻科学精神。

(一)培养客观、严谨的精神 戏剧影视文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不能盲从高校传统培养计划,而应根据高校 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科学、理性地制定课程体系。以本科阶 段为例,北京电影学院戏文专业培养电影编剧人才,中央戏剧学院戏文专业培养话 剧、电视剧编剧和戏剧理论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影视剧和动画编剧人才,中国 戏曲学院培养戏曲文学人才,每年每校招生人数约在15至20人之间,均为精英教育 和小众教育。而反观当下影视产业的实际情况, 2013年我国生产电视剧共计15000 多集,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剧生产大国,电影也不甘示弱,2013年票房突破200亿。

电视栏目剧将新闻节目、都市情感与戏剧故事进行嫁接,成为新兴的电视节目叙 事手段,因其喜闻乐见的故事再现方式而受到观众的欢迎。网络平台的普及推动了网络文学、微电影、网络剧、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 喜爱。影视传媒与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投身其 中。因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独立院校中适当扩大编剧 本科人才的招生规模,在人才定位上以影视剧为基础,辐射网络剧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不断实践、求索的精神科学精神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发展,而发展就 要不断实践与求索。在马克思看来,在实践基础上确立一种理解世界的新的思维 方式,只有在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上,才能做到改变世界以实现人的解放。戏文专业 教师由原先的案头教学走向多元的舞台实践,这无疑是他们的一次自我提升。教 师充分参与舞台实践,如不同场景的舞美创意与设计,各类灯光效果的反复尝试与 推敲,演员服装与舞台表现的契合度,指导学生排练及舞台监督等,在实践的基础 上,促进专业理论教学水平的提升,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而学生通过舞台实 践不仅参与了剧本创作,还有机会参与演员招募、排练、宣传、演出等各个环节, 真正实现了从案头到场上的全程实践。布鲁纳强调知识的转化,即通过对新知识 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从而使认知结构中演绎出新内容的过程。在实践中,学生看 到自己的剧本被排演,增强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以艺术实践推动人文精神的内化 目前,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滞后、人文精神的缺失形 成了鲜明对比。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进入了庸俗、混乱的轨道。

艺术创作围绕市场转,只关心能否带来利益,以收视率、排行榜、票房作为衡量优 劣的唯一标准,影视作品普遍缺乏积极的文化信仰和价值引导。因此就出现了当 前文艺创作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究其原 因,还是在于艺术成了市场的奴隶。面对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有学者提出要把人 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人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还需要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为,文化作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也是人类自身获得自由和取得 进步的重要标签,人类社会对文化的关注也就是对自身自由发展的关怀。因此,戏 剧影视文学教育应在高校阶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创作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 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样才能最终阻断丑陋文艺现象的产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