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和控制]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和控制

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和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随之产生并逐渐 发展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一项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加入了亚太经合 组织、WTO等,日前还在许多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亚洲投 资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有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进程,因此,在国 有企业的发展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 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事件中,存在一些国企发展缓慢,管理层年薪过高等不透明现 象,直接影响到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安全,给国企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事 件的发生,都提醒着我们加强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国企经 济责任审计,保证国企发展过程的的公开透明,提高国企的竞争实力,为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 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 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83年我国建立国家 审计机关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利益导向阶段、契约导向阶段 和体制、产权导向阶段: 第一个阶段:利益导向阶段――厂长(经理)离任审计阶段。厂长负责制决定 了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中的绝对权力,所以厂长 (经理)的工作状况和责任程度 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 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 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然而这却造成了一些领导虚报成 绩,欺骗管理部门,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威胁。

第二个阶段:契约导向阶段――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87―1992年)。承包经 营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签订 承包合同,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具有自主权的经营管理 制度。其基本形式是“两保一挂”,即企业保证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税利指标, 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从当时来看,承包 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承包经营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和经营不公,承包者负赢不 负亏等,是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个阶段:体制、产权导向阶段――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3年 以后)。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 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我国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效的抑制贪污腐败的发生,促进社会主义的廉 政建设。

目前,我国约有9万家国有企业,数量之庞大,更足以说明经济效益审计的重 要性。然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中尚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如国企财务制度不完善, 管理层工资薪金过高不透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一些机构形同虚设等,这些问 题的发生,直接威胁着国企的经济安全和办学质量。因此,要着重探究国有企业经 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 1.国有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然而,目前,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 度过于简单,出现控制不力现象。财务人员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失效 内部审计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评价作用,有效的内部 审计机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国企内部审计机制缺 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审计对象复杂化和模糊化。随着国有企业业务的不 断拓展,其所需的知识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审计对象和复杂的经济责任审 计关系,使得审计对象复杂化和模糊化,加重了审计工作的压力;二是审计范围不 全面。审计工作要针对于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很多国企的审 计范围指数局限于对资金筹集、资金营运等方面的合法性,未能做到全面监督;三 是审计方法落后。会计电算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然而,部分国企的财务会计方法 仍停留在手工做账方面,加剧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3.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难度高、责任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 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人员存在着 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财务审计人员。很多国企的财务审计岗位是由会计出纳 等人员借调或兼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的独立性。二是财务审计 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目前国企财务审计人员的年龄多为40-50岁,财 务审计人员多为原来财务管理制度下的人员,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财务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和素质跟不上业务 的不断深化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影响力财务审计的专业性。

4.有关部门部门缺乏 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监管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是有效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外部措施。

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太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相关职能部门对国企 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对国企经济责任 审计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隐患。

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 其责,形成分工负责、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 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要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对各 部门的领导至少2-3年进行一次审计,在离任时再进行一次审计,将事前审计、事中 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组织审计的部门要根据相关领导干部的任期时间,制定 相应的审计实施方案,重点选择掌管资金量大、经济活动频繁、群众反映多的部 门或单位首先作为审计对象,审计部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予以统筹安排。

2.健全国有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促进国企财务工作 按既定目标进行。国有企业要认真实行三级复核制度,财务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工 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 责;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重点抽核,在证据数据、法规政策、定性评价、 文字表述等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审计质量。此外,还要注重程序的节约和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国企的投资、业务活动、资金活动要按照授权、批准、执行、 记录、检查的原则来进行,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促进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改进创新审计方法 n 4.明确职责,客观、合理进行审计评价 审计报告应对被审计领导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业绩、存在的问题、 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 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如何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的难点之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谨慎”的原则,正 确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故意 责任与过失责任的界限。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时,要注意:一是紧扣被审计对象, 切忌做出超出审计权限的事情;二是客观明确界定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审计责任 后果,不要随意定性被审计对象的责任;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寻找证 据,据实出具审计结论。

5.强化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监督 设计工作的监督,能有有效的方式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国家有关 部门的监督,监管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一经发现,严肃 处理;二是要加强国企内部人员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国有 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三是加强舆论监督,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国企经济 责任工作开展的监督,确保建言献策和意见反馈渠道的通畅。

五、结束语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 从国有企业的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制度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等 各方面来进行协同研究。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风 险的发生,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迫切要求。它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 管理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为增强我国 的经济实力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