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有关的思修论文2000字
爱国主义有关的思修论文2000字 爱国主义有关的思修论文2000字篇一 《论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 摘 要: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关系,是本文论述的主题。总结历史、 研究现实、规划未来,是剖析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之关系的基本手段。本文就历 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简析了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关系。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国发展;历史;现实;未来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026X(2011)11-0000-01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 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宿感、认同感、尊严感与 荣誉感的统一。在中国的发展中,有两件事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即中华民 族不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具有将其付诸于实践的意愿。了解爱国主 义与中国发展的关系,需考察这两件事情。
一、回头看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源远流长,印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辉 煌历史。在古代封建社会,由于君国一体、君主专制,要求百姓对君王的绝对服 从,所以这时候的爱国主义更多提倡的是百姓的忠君、君王的爱百姓和爱天下这 两种表现形式。在近代社会,由于国破残败,各种势力、阶级和文化的相互碰撞 斗争,围绕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两个目的,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形 式。“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革新”、“革命”,这就是当时几种比较典型的爱国 主义形式。就这三种爱国主义形式来看,它们都是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衍生物。
经过不断的斗争融合后,“革命”的爱国主义形式成功了,其使得第一个目的―实 现民族独立得以实现。“革命”为何会成功是因为其与时俱进,符合了当时的社会 发展潮流,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
回看古代封建社会和近代社会的爱国主义,我们对爱国主义有了一个 形象的理解。我们发现:爱国主义形式多样,且具有阶级性、历史性和使命性, 只有科学的爱国主义形式才能实现其目的。同时,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具有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具有将其付诸于实践的意愿。无论是在古代封建社会还 是在近代社会,爱国主义都扮演了一个角色:使“中国”这一概念得以在不断的历 史演变中确定下来,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性和一体性。
二、细探当今爱国主义与国家发展 做好现在,需要研究历史;但研究历史,终为做好现在。即时把握当 今爱国主义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对于目前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细探当 今爱国主义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需观察这两个方面:一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需要什 么形式的爱国主义,二是当今社会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首先来看看当今社会需要什么形式的爱国主义。当今的中国社会处于 一个历史大发展、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 复杂的社会环境。从外部看,经历高速发展后的中国,仍然面临着敌对势力干扰、 领土争端等问题;从内部来看,过去最为尖锐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改革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 多的问题:国民整体素质低下、人民幸福指数不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等。由 此可见,现今中国的发展形式很严峻。要保证社会主义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需 要广大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运用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把广大人民凝聚起来。
而这样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具体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形式:一致维护国家利益和 社会利益;科学理性地对待爱国主义;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爱国主义等等。
当今社会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形式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 细谈一下。前不久,由于钓鱼岛领土争端的问题中国爆发了抵制日货的事件,本 人所在地成都市发生了打砸伊藤洋华堂的群众事件,该事件反映出了目前国民的 爱国主义的一些特点:表现性;缺乏理解性;盲目性。表现性源于在本国利益与外 国利益间进行取舍时,国民具有强烈的表达爱国主义的倾向;缺乏理解性主要是 指社会大众很多没有弄明白什么时候应该采取何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最后,在中 国的土地上打砸中国制造的建筑物和商品,体现了对爱国主义情怀的盲目实践性。
还有诸如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这样一些问题:社会大众的 整体素质不高,对于自己的同胞没有热爱感,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 和社会利益。各类社会事件不断地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爱国主义的特点,概括起 来有两点:第一,外向爱国主义强,内向爱国主义弱――社会大众多向外部敌对 势力实施爱国主义行为,而对自己的同胞和所处的社会缺乏爱国主义情感;第二, 显性爱国主义倾向强于隐性爱国主义倾向――这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是否被 真实地运用于实践的问题,针对的是只说不做的爱国主义形式,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真实地应用于实践中。
经过上面的分析发现: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大众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怀,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科学性;另一方面,大众将自 己真实的爱国主义情怀付诸于实践的意愿显得有些苍白。现实说明,当今社会的 爱国主义形式并没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支撑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显得很无力。
如何引导爱国主义不断完善,使之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急需 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走向未来: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 如果说中国的未来要依靠不断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来实现,那么爱国主 义无疑是推动完成这一进程的良好动力。如何完善爱国主义,并进一步将其与中 国发展紧密结合,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首要任务是要根据中国当前的国 情来科学合理地引导爱国主义。科学合理地引导爱国主义的过程,即是一个纠正 当前不科学的各种爱国主义形式的过程,是一个使各种爱国主义形式满足当前社 会发展需要的过程。纠正不科学的爱国主义形式,必须克服爱国主义误区,必须 与时俱进、科学理性,时刻以发展的、理性的思维来理解爱国主义,同时要在不 断的实践中检验各种爱国主义形式。使各种爱国主义形式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行使爱国主义时以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作为价值尺度,判 断哪些爱国主义形式是有利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哪些是不利于当前社会发展的, 从而做到趋利避害,最终推动社会良好发展。
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最后的步骤就是要在中国的发展中 不断地利用科学合理的爱国主义形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实现这一目的,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领域的先进分子的倡导和组织,更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配合。
所以,作为社会发展领军人物的先进知识分子,是领导社会大众采取这一行动的 关键,而其本身也是实践这一行为的中坚力量。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 知识分子将会是中坚力量,而更多的知识分子,则来源于中国不断强化的思想教 育。最后得出结论: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坚持不懈地加强国民思想 教育是根本。
结语 自爱国主义诞生以来,其就在维系中国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由于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具有将其付诸于实践的意愿, 使得中国在几千年来的岁月摧残下存活了下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爱国主义的呵 护,而爱国主义自身也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得以升华,这就是爱国主义与 中国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深鉴于此,我倡导广大的中华同胞秉承优良的爱国主 义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一个值得期待的美 好未来。谢谢! 爱国主义有关的思修论文2000字篇二 《浅析近代爱国主义》 【摘要】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采用了一切军事、政治、经济和 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从此救亡国存, 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历史任务。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爱国 浪潮,创造了光明千秋的爱国业绩。
【关键词】爱国主义;内容;特点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071(2012)06-0047-01 1 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内容主要是反抗民族压 迫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 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广州三元里人民同英军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的嚣张气 焰。爱国老将关天培,坚守炮台,血染战袍,仍不退却,直至与守军数百人一道 壮烈牺牲。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军所到之 处,都遭到各族人民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提督丁 汝昌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诚如康有为上书光绪 帝所言:“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蔽火之上,如笼中 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 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1]1900年以农民为主体的北方人民组织义和团,展开了反帝爱国斗争,给敌人沉重打击,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许多爱国的志士,为了寻求 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首先探索革新图强道路的是龚自珍,他主张 以武力抵抗外来侵略,并学习外国的长处。为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反抗外来 侵略,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康有为、梁启超提出学习西方变法维 新,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 的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他先后领导10多次武装起义,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推翻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 窃夺,他把中华民国变成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接着,孙中山先后 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遭失败。“五四”运动,揭开 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2 近代爱国主义特点 第一、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在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和抵御外国侵略 等无数次革命斗争中,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此献出宝贵 的生命。他们的爱国主义壮举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这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表现在近代爱国斗争的全过程。鸦片战争 中,为抗击英国侵略者对祖国神圣领土的侵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坐镇虎门, 誓志“死以报国”;当英军转攻浙江沿海时,定海之总兵葛云飞洛守“城亡与亡,不 离定海半步”的誓言,身先士卒,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到壮烈殉国;为摧毁清 王朝的反动统治,洪秀全、杨秀清等农民英雄,以坚忍不拔的爱国壮志,率领劳 苦大众,擒斩人间“妖邪”。他们指挥爱国将士北战南征,同中外反动势力搏击, 纵横十八省,坚持斗争十四年,耗尽毕生心血。以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 为已任的革命志士,在“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中所显现的献身精神同样可歌可泣。
诚如中山先生所说:“我们从前去革命,不但是自己的性命难保,并且还有抄家灭 族的危险。我们从前有那样大的危险,还能够去革命,那是什么缘故呢就是由于 我们富于牺牲的精神。”[3]还有许多革命志士,不幸身陷囹圄,在敌人的严刑拷 打与威胁利诱之下,仍威武不屈,豪情满腔。被中山先生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 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的陆皓东,于筹划广州起义事泄被捕后,拒绝敌人 的诱降,慷慨就义,临刑前说:“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 起者不可尽杀!”[4]第二、近代爱国主义力量十分全面。近代以来,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 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化。尽管各阶级、阶层有各自 的利益且相互冲突,但由于它们都面临着赶走外来侵略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富 强这一共同任务,因此它们又可能结成广泛的同盟,投入共同的爱国主义运动中 去。但是,近代爱国主义的各种力量也有一个从分散无组织甚至相互敌对而逐步 走上统一有组织和结为盟友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作为 爱国主义主力军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工农群众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而且不被重视, 加之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使得各种爱国力量大打折扣。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以科学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为基础,终于使得各派爱国力量联合起来, 形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近代 以来,从统治者到被统治者,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 及其他各阶层的民众都以各自的方式,投身爱国主义运动,形成了浩荡的爱国主义 大军。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拯救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使我们的民族获得 了新生。
第三、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主张勤于向西方学习。近代爱国志士在 忠实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的同时,又认真汲取西方先迸的文化和科学,来充 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确立适应时代潮流的远大理想和爱国抱负。代表人物有林则 徐、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孙中山等。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 在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以至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落 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振兴中华,必须勤于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师夷长 技以制夷”,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振兴中华。虽然近代志士仁人学习西方的具 体内容及爱国运动的手段不断更新变化,但爱国者学习西方的趋势及其根本宗旨 并未改变。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上近代的转折点。从此 中国人民走上拯救民族危亡、探索富强之路的爱国主义之路。以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性成果为标志,近代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 一个阶段也宣告结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又没有结束,因为作为近代 爱国主义主题之一方面的救亡任务虽然完成了,而其图强的一面却远没有完成,只 能说是铺好了地基。近代爱国主义未能完成的这一任务将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的 主题,而近代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遗产,将成为中国爱国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