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2000字] 理想思修论文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2000字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2000字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2000字论文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 想信念教育》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 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成才。本文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为基 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护意识, 中央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弱化已是不争 事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 现实可能性,理想信念存在的前提,就是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中,只 有具备现实可能性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当下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信念支撑、信念引 导以及价值目标;其二,未来指向性,以为来的实物为对象,以现存的事物为参 照系,辩证的指向未来的世界;其三,主题依存性,理想信念主要是依存、从属 于主体,显示出很强的主体依存性。其四,时代性与时代赋有不同的历史烙印, 理想信念体系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时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 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理想信 念也必将更加进步、更加科学。

二、理想信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理想信念问题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一个时代的哲 学,它们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证一个关于自己时代和社会的理想。这是 因为哲学通过对人身本质的追问,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问, 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落实到或涉及到人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 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着理想信念问题,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 育的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观点指引大 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 的人生境界和理想追求,高校的哲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使青年学生受到这种 基本精神的熏陶、启迪和激励,使他们形成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风范,铸造自 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 围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能动的创造的反映论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 理想信念。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 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支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这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理解为反映与虚拟的统 一。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反映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实践中认识和改造、创造 客体,以求得认识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理想和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引大学生正 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合乎规律的、有根据的现 实,同必然性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事物如果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根据,丧失了自 己的必然性,也就丧失了它的现实性。在实践中,应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可能 出发。但是,我们也不能氢可能与现实截然分开,它们之间除了有对立的一南之 外,还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一面。可有作为潜在的东西,是相对于现实 而言的;而现实则是已经展开了的可能。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 脱离现实的可能,也没有不包括可能的现实,可能是现实的一个环节。不仅如此, 可能与现实还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大学生正确 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理论基础。在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可以有多种 不同的态度:有人偏好甚至痴迷于理想,但却昧于现实,因而,其理想多半止于清谈,在现实问题面前却往往束手无策,其理想与现实是分裂的,极端表现就是 为了理想而牺牲现实;有人顺应现实而抛弃理想,其典型表现则是逆来顺受,委 曲求全,与世无争。显然,这些都是版面和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是促进现 实与理想的较高统一。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做好 眼前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准备条件。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指引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唯 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 会基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共 产主义,这个科学就是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当代的大学生应当认 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才是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如何贯彻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内容上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人的 关怀。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目前的哲学教育却提 供足够的空间。现有的教学体系重视“客观规律”的“发现”问题以及“客观规律”的 论证和表述问题,而对于理想建构问题基本没有深入论证。鉴于此,马克思主义 哲学教学体系,应增加一些关于理想问题的哲学范畴和命题。一方面,要坚持以 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生产力原理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理 想、信念、道德的教育,深化“精神”、“文明”、“道德”、“理想”、“人格”范畴的 讲评和教育。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 体地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危机的出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教育过程 中,往往把大学生单纯当成了理想教育客体,而哲学教育工作者成了理想信念教 育的主体。实际上,大学生既是理想教育的主体,又是理想教育的客体②,应该 改变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平等、诚恳的姿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坚持用正确的、科学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主、自律、自辩能 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 明辩是非;增强学生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自觉选择、吸收美好的、崇高的、 科学的思想信念,反对并抵制庸俗、低级、错误的理想信念。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环节上注重实践,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是哲学教育活力和魅力之所在,也是培养大学生理 想信念重要环节和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 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马 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必须注意实践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想结合,校内教 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 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规定学时和学分,可以运用社会调查与撰写调研报告、社会参观与撰写小论文、 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与撰写思想体会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兴趣,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自觉地树立科学的 理想信念。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2000字论文篇三:《试谈高校大学理想教育的现 实》 摘要:高校扩招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它 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但高校扩 招以后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才环境、就业方式等都与扩招以前有 很大的不同,这就给高校的德育实施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情况。特别是在大学生的 理想塑造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高校扩招背景下对大学生理想方面进 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扩招;大学理想;现实思考 一、高校扩招后大学理想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削弱 高校扩招后,各高校均把扩大招生规模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使我国的 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逐渐增多。尤其是许多高校把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摆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 扩招后的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削弱,对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 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增加了大学生理想教育实施工作的难度高校扩招以后,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发展,各高校均 加大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难度。[1]其中,高 校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大学生理想教育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等都同以前相比 都有着较大的不同,新的情况使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感到不适应,增加了实施工 作的难度。

(三)办学条件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校扩招后,除了教学仪器设备值的提高以外,学校师资、校舍和图 书资料等办学资源总体短缺。[2]在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投入上讲,在其实施工作 相关的各项活动,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国防教育、社会实 践、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德育工作人员的培养、进修、社会考察和调 研、科研方面;在用于改善德育教研室和办公室的办公条件、更新图书及音像资 料方面;在用于表彰德育先进、大型德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等所需要的费用 都很短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面临若干新变化,教育 理念、教育环境、教育工作对象、教育工作的内容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 同。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基本上处于在实践中摸索与探讨, 使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实施工作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管理运行等诸多方面存 在不适应,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理想教育实施工作的效果。

二、大学理想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大学生数量增加 扩招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1998年我国的普通高校在校 生数是340万人,扩招的第一年,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达到了408万,2008 年达到近2300万。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就增长了5.63倍。

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己列为世界第一。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规 模仍会有一定的增长。

(二)学生生源构成出现了新的状况 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使生源的构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贫困学生群体增加。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与自筹经费。随着在校学 生人数的增多,办学投入加大,而解决资金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费收入。因 此,扩招后的各高校均依据政府有关政策提高了学费的数额。但学生的学费与生 活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我国居民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支付大学生在 校所需的费用有相当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了在校学生贫困群体增加。

其次,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加大。高校的扩招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适龄的社会青年以及部份在职人员均 来到了高校接受教育,加大了在校学生的年龄差距。

(三)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在改变,重生活质量, 关注切身的利益,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生活尺度。其休闲方式,娱乐方式也趋多元 化、个性化,电话费、娱乐休闲、旅游、请客送礼、参加各种培训班等己经成为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式。学校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善,有超市、运动健身场地、书 店、洗衣房和娱乐休闲场所等,使大学生在消费支出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与社会 的接触更加紧密,改变了以前相对纯净、封闭的校园环境。

(四)接受信息的内容与渠道多样 在校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通过传统的报刊、杂志、 收音机、电视等媒介获取信息外,还能通过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 获取信息,而且这些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信息传播渠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时效 性,更易于青年大学生接受。

(五)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趋向多元 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思想观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3]扩招后,由于高校各项改革的 深入,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在向多样化和复杂性方向发展。如在道 德观念方面,更加趋向多元与务实;在法纪观念方面,纪律意识降低,法制观念 淡薄;消费娱乐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学习观念趋于实用性、功利性;在价值取向上, 注重自我,扩招后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己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三、新时期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准确把握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目标1.生活理想 大学生的生活理想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积极的、向上的生 活理想。所谓积极的,就是要就是自己活着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自己的幸 福生活是以别人生活得更幸福为前提。所谓向上的,就是以乐观的进取的态度对 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4]教育他们要从生活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2.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一种职业教育也是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的目标就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终身奋斗。职 业道德教育是目标是教育学生在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后,要爱岗敬业,保持职业 操守与职业道德,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3.道德理想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把培养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放在学校 工作的首位,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 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党和国家的立场上来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确立坚定 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政治方向。

4.社会理想 在当前个人理想膨胀的情况下,高校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教 育,树立社会责任感。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 责任。因此,高等德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帮助大 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懂得承担社 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二)科学设计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要引导和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马克思 主义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在思想上抗干扰的能力,引导他们自觉抵制西方的腐 朽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这就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通 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系统学习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通过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把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建立在对现实发展可能性认识的基 础上,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追求高尚的 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一方面积极向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得到社会的尊重与 肯定。在价值观的教育上必须着力于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引 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中华人民共和 国这个大家庭、大集体。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现状的纵横比较,使他们了解社 会主义中国的国情,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客观地评价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强 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 成就感以及与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 迫感,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3.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 之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

4.成人与成才教育 大学生成才教育是将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大学生“潜人 才”培养成为在某一领域有一定技能和专长的人才“显人才”的过程。[5]大学生的 成才不能单凭个人良好的意愿和美好的追求,更是一个需要人们为之矢志不移、 孜孜追求和努力奋斗。大学生成人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 值观念。高校在实施成人与成才教育过程中要紧紧将两者并结合,不断完善大学 生的价值观并为之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本领。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 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大致有七条:第一,开朗的心境;第 二,有效地学习和工作;第三,心理特点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第四,客观的 认识自我;第五,统一的人格;第六,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七,与周围社会协调一致。

(三)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1.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育者将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促进大学生智能地提高。课堂教学在当前大学教育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学阵地。

因此,在课堂教育中,为了使大学生有效地掌握教育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必须加 强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造和谐完美,意境悠扬,情感培养,激 发励志的教学环境,使知识的灌输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内化。

2.团体活动 活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构组 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 文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活动影响来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其目的是 让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娱乐性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公益性活动(如汶川赈灾募 捐)、运动休闲活动(如运动会)、专业学习性活动(如辩论会)、兴趣特长活动(如书 画大赛)等来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信仰。

3.媒介感染 媒介主要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网络、杂志、报刊、电影、广播、 电视等。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因此, 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相适应的工作网站和 网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增强媒介的有效感染。二是引导大学 生开展网上讨论,加强BBS、QQ、MSN等的监控与引导。三是加强网络的管理 和监控。学校要有明确分管部门,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设立“信息看护人”,采取材效的过滤措施,对网络各板块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管理制度。

4.环境陶冶 环境陶冶主要指通过利用和创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 学生理想人格形成的各种积极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的理想。[7]首先, 利用优良环境,主要是利用大学校园的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教学楼等设 施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校报、校园媒介等对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进行宣传, 发掘其积极因素,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创设理想环境,主要通过美 化校园、、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加强校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建设。

(四)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扩招后对大学生理想教育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大学 生理想教育队伍的建设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管理。

1.变接受型为开拓型。高校在培养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教育者的开拓 创新精神为目标,把教育者培养成开拓型的人才。

2.变封闭型为开放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各地区、 各部门的联系更加广泛与紧密。如此情况把教育者局限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单 位,实行一种封闭型的建设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必须 把封闭型的建设方式转变为开放型的建设方式,鼓励教育者走出本单位,本系统, 甚至走出国门,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成才。

3.严格选拔、择优录用。大学生理想教育队伍的选拔是队伍建设的关 键环节。因此,在选拔的过程中,应坚持“德才兼备、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双向自愿”的原则,通过竞争,采用考任、招聘、任命、推荐、选举等方式不拘 一格识人才。坚持德与才的统一,宁缺勿滥。对于人员的选拔,在确定量的情况 下,坚持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从而全面认识和评价选拔对象的综合素质,坚持 选拔标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4.持续提高教师素质。大学生理想教育人员被选拔、录用之后,还必 须加强培养,提高素质以适应大学生的发展变化。首先,制订培养的目标与计划,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其次,培养应坚持多样性。即 在对塑造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尽量拓宽培养的渠道,可以通过在岗培训、学习交 流、参观访问、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5.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队伍的素质要求、职责、待遇、考核、 选拔、编制、职称、晋升、任期和发展方向等各方面的制度,使队伍的管理有规 可循,有制可依。[8]其次,科学使用。科学使用的前提就在于允许队伍的合理 流动,这将有助于增强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稳定和优化队伍。有针对性的引导将 使这支流动的队伍在素质上、结构上、管理上更加的合理,从而调动这支队伍更 高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