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穿山甲 冬虫夏草 明矾 铅条
穿山甲、冬虫夏草为临床常用名贵动物药材,由于资源紧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利益驱使下,不断出现多种掺伪方法,如穿山甲用芒硝液浸泡,冬虫夏草中加入铅丝或金属液,现把工作中所遇到的几种情况列出,供大家参考。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炮制表面金黄色,内部膨松起泡易折断,乳白色或青白色,断面显明显层纹。性凉,味咸。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1]。鳞甲中含大量角蛋白、多种氨基酸。又分离出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碳原子数为26和29的二个脂肪族酰胺、L-丝-L-酪环二肽和D-丝-L-酪环二肽。L-丝-L-酪环二肽有活血化瘀等生理活性。并含有18种无机元素,以S的含量最高。
掺伪品的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表面特征均与正品相似,但用手插入整包装的中间部位稍显湿润感;仔细观察其外表,尤其是内表面少见类白色的粉霜或细毛状物,有的可见闪亮的针状析出物,折断面的空隙内充满白色块状结晶体。
取内表面类白色的析出物,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①取液体2ml,加氯化钡试液3滴,即产生白色沉淀;离心,沉淀加盐酸0.5ml不溶解;②取滤液2ml,加醋酸铅试液3滴,即产生白色沉淀;离心,沉淀加氢氧化钠试液0.5ml则完全溶解;③取铂丝,以盐酸湿润后蘸取滤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呈鲜黄色;④取滤液2ml,加醋酸氧铀锌试液2滴,即产生黄色沉淀。
以上表明该析出物中含SO42-和Na+。后调查证实掺伪为芒硝。系在穿山甲的炮制过程中人为将砂炒至发泡鼓起的穿山甲,趁热投入高浓度的芒硝溶液中,浸泡过夜后捞出晾干,再进行表面处理而成,尽管掺伪后与正品在表面性状特征上极为相似,但通过仔细观察外表尤其是内表面有无风化现象,折断面空隙内有无白色结晶状物,及简单的鉴别试验还是不难识别的[2]。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性平,味甘。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为传统的补肺益肾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含粗蛋白、氨基酸、虫草酸、虫草素。
本品由虫体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粗3~8mm。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环纹明显,约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中部4对明显。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一般比虫体长,长4~7cm,粗约3mm,表面有细小纵向皱纹,上部稍膨大,尖端有一段光滑的不育顶端。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3]。
不法商贩一般用金属粉末加泥或胶水抹在冬虫夏草上,以达到增重的目的。即使被发现,也可以用“冬虫夏草叶子”或者“本身自带的泥土”等借口敷衍,但那些“泥土”是否含有金属成分也不得而知,消费者食用了不仅不能进补,还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还有用塞铅条为冬虫夏草增重的方法,这样重量约为0.2g的冬虫夏草,在经过处理后,重量至少增加一倍以上以牟取暴利。有的不法商贩甚至用针管往冬虫夏草里注射金属液。最新还有喷涂氧化钼,造假者将氧化钼喷涂在“草”的部位上,这样通常也可以为冬虫夏草增加0.5g左右的重量。这样消费者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还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4]。
参 考 文 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549-3550.
[2]任晓龙.掺入芒硝炮山甲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4):33.
[3]康廷国,阎玉凝等.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25-526.
[4]李佳.冬虫夏草造假商家毒招多[N].北京青年报,2010-09-05(1).